研究傳統科學思維特質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本土依據論文
許多人意識到,當今中國己崛起為世界前列的強大經濟體,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以及人類所共同面臨的生態危機等公共事務上,亦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與此同時,日漸增強的影響力掩映著近代中國的屈辱史,許多人似乎正在逐步忘卻過去,而健忘和欠缺反思對一個民族來說卻可能意味著災難。而且,這個強大的物質經濟體并未立根于強大的科技原創力。從大國到強國,中國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仍面臨著種種危險的考驗。21世紀,中國發展的動力源究竟何在?必須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科學成就、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方法①的探討,提取出傳統科學思維的特質,并進一步發掘其與現代文明的對接點,為新世紀的民族復興提供切實可靠的本土的學理依據。
研究的邏輯思路可以分七個部分逐次展開:首先,‘科學”概念的再檢討是我們討論的邏輯起點,亦一關鍵環節。事實上,學術界關于中國古代有無科學,科學的表現形態為何以及如何看待、評價“科學革命”前的中國科學成就等爭論,都與“科學”的定義牽涉至深。因此,合理的“科學”概念的界定不但有助于厘清學界沉病,也是我們進一步分析提煉的基礎。 其次‘探尋中國古代科學之動力:以道教科技為中心”,即以合理的科學概念為基礎,分析、展示中國古代的偉大科學成就。在此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與根源于西方文化土壤下的現代科學不一樣的,帶有東方風土與價值底色的科學,使人驚嘆于古代中國的智慧與神韻,以及他們的神圣而崇高的精神世界。
接下來關于“道教、漢唐氣質與外向攫能型科學精神”的討論,乃基于道教科學技術成就的分析,揭示出“漢唐盛世”之氣象背后,道教神圣儀式和精湛科技的強大支撐作用。正是在神圣崇高的精神氛圍下,漢唐人以積極闊達的心胸追求著不朽功業,漢唐時外向攫能型科學精神亦同時鑄就。那么,由獨特的科學成就和科學精神,能否凝練出傳統科學思維的方法和特質?因為特殊信仰氛圍的氨氯,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科學思維中存有強烈的“天人感應”色彩,信仰的意志驅馳探索的車輪不斷向外部世界掘進,同時亦因神秘經驗主義的掣肘束縛,傳統科學方法、科學思維未獲得工具價值的連續性支撐,最終適宜的`因素轉化為科學發展的栓桔,科學之花在中華大地碩果難續,本土科學革命之因渺茫難覓。
人總須從歷史中尋找資源和出路。這樣的歷史過程對今天的我們應有何種啟示呢?在“‘再啟蒙’:宗教、科學與文化復興之路”部分,探尋傳統與現代的合理對接點,從文化氣質與精神世界這一科學發展的根本營養源,探索未來的可能道路,并詳明“宗教一科學張力突破模式與文化攫能性演進的向度”。
從歷史借鑒到現實考量,具體而言,傳統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的“創造性轉化”可從以下方面思考:現今科學創造的嚴酷的工具理性化局面,實際更需要傳統精神資源的溫潤。因此,我們呼喚神圣傳統的復歸,期待精神女神的關照;民族文化創造的不竭源泉須要獨立的思維創見,重鑄民族一文化的自我意識是文化的反殖民和創新精神培蓄的關鍵所在。歷史上,我們從自然汲取源源不斷的智慧,今天,我們要復興和持續發展,依然須要與自然和諧共存,再圖“天人合一”境界。找回民族一文化自我意識,戮力追尋基于傳統的神圣崇高的精神氛圍與豁朗積極的文化氣質,結合實踐理性和創新意識,民族一文化的復興則庶幾可待。
【研究傳統科學思維特質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本土依據論文】相關文章:
解析本土化理解與本土思維的區別論文04-28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研究論文10-02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文04-26
小學體育社團研究選題的依據與研究意義論文11-27
工業工程本土化研究與應用論文04-16
廟會背景文化藝術特質研究論文10-03
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的研究報告10-23
聲樂教學歌唱思維研究論文10-13
關于科學創新與求異思維的論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