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資源環境科學可持續發展戰略探析論文
1.資源與環境科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推行,我國經濟得到了空前的快速發展,根據我國在恢復經濟發展階段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從現在起至二十一世紀中葉是我國的三步走的發展時期,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這段時期內我國的總體經濟目標是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了完成這個經濟發展目標,有關部門要協調好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處理好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而這種觀念也是我國政府所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精髓,關鍵是要協調和平衡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不以犧牲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為代價追求短期的發展結果,而是要從社會和自然的角度出發,尋求發展中的平衡和共生共榮。人類社會是自然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離不開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同時也受到自然環境的制約和影響,這種情況下人類要結合實際情況,在保證不破壞資源和環境的平衡的情況下,尋求更加科學的發展道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面臨著能源危機,我國也不例外,最突出的表現為我國的化石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儲備量已經嚴重不足,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化工和礦物工業生產的需要,而作為人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水資源,也呈現出短缺的趨勢。此外,由此引發的各種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表現為自然災害頻發,土地質量下降等。這些現象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還很大程度上阻礙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據有關部門統計,每年我國由于各種環境問題所導致的經濟損失,相當于總體國民經濟的增長量的百分之八左右,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尤其是作為占我國工業生產比重較大的化石能源與礦產工業,其每年因資源問題導致的經濟損失占我國經濟產值的百分之十七,不難看出,解決了環境和能源問題,將很大程度上促進和提高經濟的發展水平。
由此可見,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來看,我們要想搞好經濟建設,就必須協調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要在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尋求更加科學可行的經濟發展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危害,并且能夠利用自然環境來有效維護經濟發展的成果,使我國經濟發展走入更加理想的軌道,更快的實現我國的三期發展目標,在二十一世紀中葉躋身與世界中等發達國家之列。
2.我國資源與環境科學發展的現狀
我國有關專家和學者在資源與環境科學方面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基于我國自身的環境資源的特點和形勢,全國的資源和環境科學的研究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色,下面筆者將進行詳細闡述:
2.1研究隊伍的專業性和豐富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源和環境科學研究的逐漸深入,我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支學科門類齊全、經驗豐富的研究隊伍和教學隊伍。這其中不僅包括各大高校的專業領域的教師和研究人員,還包括各種中青年骨干,可謂是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有創新型人才。此外,我國該領域的研究內容也相對完善和豐富,不僅包括包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繪、地理、水文等專業知識,還包括、生態、空間、大氣、海洋和環境科新工程等新興學科。就我國目前的院校設置情況來看,在這些從事資源和和環境研究的單位中,已經有二十八所院校開設了資源與環境學院,其中有資格和能力招收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校也突破了十五所,這無不顯示著我國的'資源和環境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的發展狀況正朝著更規范和系統的方向前進。
2.2我國具有許多世界上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
自古以來我國就被喻為資源大國,并且由于我國地理位置和面積的特殊性,使得我國的環境和資源的跨度較大,也造就了我國的獨特資源結構,使得我國的各種資源和能源在世界整體自然環境中起著較大的影響和作用。最常見的如對全球環境有著重要影響的青藏高原;大面積的黃土高原和巖溶地區;面積廣大的內陸干旱荒漠;活躍的大陸內部地震;綿長的海岸線和寬闊的大陸架及其典型的邊緣海盆;瀕太平洋成礦帶;時代較完整的地層剖面和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獨特的東亞季風氣候特征及其從熱帶到寒溫帶、從濕潤到干旱區等多樣的生態系統;等等。
2.3研究工作有著雄厚的區域觀測能力與調查工作基礎的依托
我國從事資源和環境方面專門管理部門眾多,象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林業局、海洋局、環保總局、測繪局、中國氣象局、中國地震局、中科院和高等院校,這些部門和單位有著長期、雄厚的觀測與調查能力和工作基礎,這對作為應用基礎性的資源與環境科學不僅提供了獲取數據的保證,也成為發展這一科學的重要力量。盡管我國在資源與環境領域的基礎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是相當明顯的,主要表現在針對重大資源與環境問題的跨學科研究較弱,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的交叉研究不夠,年輕、高層次的綜合型學術帶頭人亟待增加;資料數據和儀器設備的共享缺乏保證等。
3.我國資源與環境科學可持續發展戰略趨勢
進入21世紀以來,資源與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正跨入全球化、系統化、定量化的新時代,其研究方式和研究重點都在發生重大的改變。筆者經過認真分析和總結,認為其主要發展趨勢有以下幾種表現:
3.1整體觀、系統觀的研究思路得到加強
資源與環境領域的科學研究正在跨越以往各類資源之間以及資源與環境之間的界限,開始把資源與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研究;不僅研究其自然屬性,而且加強對其社會屬性的研究;重視研究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特別是重視選擇典型區域進行深入連續地觀測,揭示人類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政治化等過程對地球表層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機理,并在高精度觀測數據基礎上,引入復雜性科學方法論建立動力學模型,為可持續性的資源開發與環境改善工程提供可靠依據。
3.2跨學科的研究方式和專項計劃的組織方式成為主流
以往對單一資源或環境問題的單一機構、單一學科研究方式被針對單一或綜合資源與環境問題的聯合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經濟學家、工程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的跨學科、多部門研究方式所替代;并且無論在國際科學界還是在各國國家研究組織中,對重大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基礎研究往往是通過設立專門的研究計劃來完成。
3.3研究的突破越來越依賴于長期連續觀測資料的積累與分析
重大研究計劃往往有大型觀測計劃相配合。全球和國家尺度有關地球環境資源變化的長期觀測、監測與信息網絡正在形成,包括地球觀測系統(EOS)、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00S)、全球陸地觀測系統(GTOS)、全球數字地震臺網等一系列全球性巨型觀測系統;還有眾多地區性和國家性大型觀測系統;并且集地球空間信息存儲、處理、傳輸和分析為一體的“數字地球”即將出現。
綜上所述,我國的經濟發展離不開對資源和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有協調好二者的關系,才能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而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是我國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的新的發展策略,上文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我國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了分析,諸多不足,還望批評指正。
【對我國資源環境科學可持續發展戰略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我國礦業近況及環境科學可持續發展探討論文04-17
對我國海洋科學研究戰略的研究論文11-16
森林資源管理可持續發展探析論文11-27
環境生態學視野下的環境可持續發展探析論文02-10
淺析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論文02-08
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成本控制論文02-07
略論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環境本錢核算論文05-07
論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環境成本核算論文02-07
探析戰略知識產權的論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