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教育特質的有關思考論文
一、“學生成長規律”的普遍有效性
什么是教育規律?傳統而簡明地說,就是導致某種教育現象經常出現、反復出現、普遍出現的原因和依據,是經過人們概括和提煉后所形成的支撐教育實踐建構的原理性觀念和認識。教育規律,在沒有被證偽之前,具有在一定范圍內普遍認可、普遍運作、普遍有效的特點,與本質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在教育規律的運行過程中,教育的本質或本義就會顯現出來。規律常常隱藏在眾多個性所表現出來的共性之中,如學制的設計。世界各國基礎教育的學制設計普遍采用兩種模式:“6、3、3”或“5、4、3”模式。無論采用何種義務教育的年限,也無論這兩種模式具有什么樣的細微差異,小學、初中、高中為獨立的三個階段并且具有連續的遞進關系,十分清晰地在學制設計中得到了表達。結合初中教育的特質問題來思考,這樣的學制設計就是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初中教育是不同于小學、不同于高中,也是聯接小學和高中的一個特殊學段。學制設計的“普遍性”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初中教育在現代學校制度中建立以來,已經被確認為是有必要獨立存在的一個學段,是一種通過學制所反映出來的基本規律,是一種在全世界學校教育中普遍認可、普遍運用、普遍有效的規律。需要追問的是,這一學制設計的依據和原理何在?顯然,這與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無關,與民族種族無關,與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文化傳統等因素無關。回到原點,其直接依據就是學生的成長規律。這里使用“成長”一詞而避免使用“發展”一詞,是強調成長過程的自然性、固有性和客觀性,并不否認外在的影響和塑形。可以說,人成長的一般規律,直接決定了世界各國普遍采用這樣的學制和模式,并將初中教育放置于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水平和不同階段的地位。說得更簡單、更直接、更徹底一些,就是因為達到初中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與小學生和高中生都不同的特點,因此必須設置初中階段的教育。
初中年齡段的學生(把年齡放寬到12-16 周歲這個年齡段)具有什么樣的共性成長特點?綜合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化學的各類研究,可確認的基本觀點可概述如下:
一是生理發育加速,出現人生的又一個高值點。數據表明,美國兒童在小學階段出現第一波生長高峰,平均身高從6-12 歲的110 厘米左右上升為150厘米左右,平均體重從15 公斤左右上升至35 公斤左右。而在初中階段的12-16 歲,平均身高從150厘米上升為170 厘米以上,平均體重從35 公斤左右上升為65 公斤以上。進入高中階段,身高和體重的平均增值明顯地放緩,甚至有人稱之為“零增長”。與小學明顯不同的是,男孩與女孩的體征更為明顯:男孩因為脫脂肪體的增長速度超過脂肪體,脂肪體在體內的比重明顯低于女孩,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明顯加大。同時,性快速成熟,北美有生育能力的女孩平均為12.8 歲,男孩平均為14 歲。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青少年有一定的差異,但平均成熟年齡為12-14 歲。綜上所述,這一期間,由于身高和體重的突然增加,因而初中生從生理上非常接近成人,而在心理上卻仍然處于兒童中期的階段,生理、心理出現了比較普遍而明顯的不協調現象。因此,相當一部分男孩子會顯得動作十分笨拙,相當一部分女孩子會顯得十分“成熟”。
二是思維進入形式運算階段,信息加工能力明顯增強。按照皮亞杰的理論,從11、12 歲開始到14、15 歲左右,兒童的思維水平進入形式運算階段。初中生的思維特點與小學生完全不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變化:小學生以處理真實性問題為主,初中生已能夠處理可能性問題;小學生更多的面對的是具體問題,初中生已能夠思考抽象問題;小學生的思維更單一,初中生思維更多維;小學生的思維更絕對,初中生的思維更相對。同時,初中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也明顯增強,知識庫的內容明顯擴大、豐富程度明顯提高、知識間的聯結更為緊密,注意的廣度和記憶的寬度明顯增強。初中學生有更強的元認知技能,形成了對自身認知過程的明確意識,能夠計劃、調整、協調多方面的活動,學習策略更多樣也更個體化。初中學生思維進入了新的“自我中心”階段:專家稱之為“想象觀眾”與“個人神話”階段。由于處于想象的觀眾階段因而過分看重自身的外表和形象,由于處于“個人神話”階段因而魯莽和冒險行為明顯增加。
二、遵循規律的“原點”、“近點”與“遠點”
教育學已經闡述了教育規律的多視角性:區分出教育的基本規律與派生規律,教育的內在規律與外在規律,教育的微觀規律與宏觀規律等,并描述出不同規律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重要機理。然而這并沒有回答在教育實踐情境中究竟應該遵循什么規律以及如何遵循規律這一問題本身。為此,我們必須回到教育規律的原點,在揭示教育規律層次性的基礎上找到“遵循規律”的路標和途徑。教育規律可區分出三個層次的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學校治理規律。本文試圖結合對初中教育實踐的描述,探索遵循教育規律的一般路徑。
1.以學生成長規律作為遵循規律的“原點”
從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促進人的終極目的出發,我們必須把“學生成長規律”作為第一位的規律,作為前提性的規律,作為“首先且通常”的基本規律,甚至作為能否遵循規律的“唯一”衡量標尺。
這就必然意味著:“學生成長規律”是教育實踐的第一法則,也是教育學理論建構的第一法則。凡違反“第一法則”的教育學規律和原理必然是偽造的、虛假的、空洞的,是必須放棄和懸置的所謂“真理”和“理論”。因而,當我們說“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通常是認定“課程標準”是基于學生成長規律的衡量尺度,總體上符合學生成長的一般規律和原理。倘若在教育的現實中發現課程標準并不符合學生成長的規律,因而根據“第一法則”的原理,我們完全可以拒絕和放棄課程標準的規定性預設,這也是課程標準需要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重要原因所在。
從初中教育的實踐來看,違反“第一法則”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些恰恰打著遵循教育規律、全面提高質量的旗號和幌子。據某省學業水平2012 年的監測結果,八年級學生每天睡眠時間達到9 小時的比例僅為9%,不足7 小時的比例為27%,有3%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 小時,初中有超過60%的學生睡眠不足8 小時。以全國的總體數據為基準,該省學業成績達成指數為8,無疑教學質量很高,而睡眠指數僅為3,學習壓力指數僅為1,顯然學習壓力指數與睡眠指數緊密相關,高壓力導致低睡眠。估計這樣監測的結果不僅是初中如此,也不僅是個別地方如此,在全國基礎教育領域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已有研究表明,睡眠與認知、行為和基因關系緊密,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對8-11 歲的兒童及年輕人的研究顯示,睡眠好的人記憶能力顯然優于睡眠差的人;日本早稻田大學對成人的研究表明,睡眠好明顯能夠提高技能的訓練效果;英國薩里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對成人志愿者的研究發現,連續一周缺覺可以影響人的700 多個基因,乃至影響人的生物鐘、新陳代謝、免疫反應、抗壓能力等,從而直接影響健康。成人如此,更何況正在快速長身體的初中學生!如果直接違反初中生的成長規律,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這樣的教學和質量沒有意義和價值,不要也罷。
2.以教育教學規律作為遵循規律的“近點”
教育教學規律是教育的本體規律,是由教育學理論所表述出來原理性地支撐著教育實踐建構的基礎。我們通常所說的遵循規律就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然而,筆者以為教育教學規律必然是第二層次的規律,是基于學生成長規律基礎上的教育學知識和認識的概括和總結。
這里的“基于”意味著什么?首先,作為培養人、發展人、促進人的教育教學,其規律的概括和表述必須基于人的成長規律,必須與人的成長規律相符合、相一致、相順應。即凡是與人的成長規律這一“自然之道”不符合、不一致、不順應的,都是不成立的。教育教學規律無法脫離人的成長這一“第一層次”的規律單獨成立,其成立的`前提是依據、遵循、符合、適應等嚴格的界定和規范,而不是隨心所欲地自由創造或想當然地概括和表達。其次,這里的“基于”也同時意味著“超出”,即在與成長規律相符合、相一致、相順應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學的新發現和新概括,而這種新發現、新概括必然是超出成長規律所已經揭示和表達的認識范圍和水平的。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所揭示的教育基本規律,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誹不問”、“教學相長”等,就是“基于”并“超出”的典范。“因材”是“基于”,“施教”是基于的“超出”;“循序”是“循”成長自然規律的“序”,“漸進”揭示的是依序的學習和教育,是人為的、自覺的、有控制的、有序列的發展。第三,具有“超出”屬性的教育教學規律必須返回到“基于”來“調校”,以保證規律的普遍有效性。如維果茨基明確提出“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揭示的不僅是教學規律,更是教育的普遍規律,要求教育不僅要基于發展(成長)的現實,還要具有超前性和超越性,要“走”在發展的“前面”,而決不能“落”在發展的后面。然而,前到什么地方?需要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調校,而不是想“走”多前就走多前,想到哪里就“走”到哪里。
如果說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是遵循規律的“原點”的話,那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則是遵循規律的“近點”,即最“切近”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離教育實踐工作者最“就手”的規律顯示和運用的范圍和領域。然而,“近點”需要不斷用“原點”進行調校,以保障規律運用的真實性、準確性、可靠性。目前廣為流行并為人津津樂道的教育學觀念“學生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其中包含著何種教育真理性和教育倫理性的成份?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具有相同的“無限可能性”嗎?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學段越高,“可能性”的范圍就會明顯降低和縮小,發展的“現實性”和“有限性”就會明顯增強。從性別的角度看,如果說小學年段的教育可以不分男女一視同仁的話,那么初中教育由于學生性別差異明顯形成,學生的性別角色的定位越來越清晰,“無視男女”則可能缺少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過分強調性別差異又會導致發展的更多問題)。初中學生開始越來越“像”成人,無論是身高體重,還是思維和情感,然而他(她)卻只是“像”成人并不就是成人。我們能夠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承擔更多、更重、更長時間的智力和體力負荷嗎?畢飛宇的小說《大雨如注》,塑造了一個具有“無限可能性”的初中二年級優秀女生姚子菡,而這種“無限可能性”導致了姚子菡最終的崩潰。“無限可能性”在初中階段的實踐中究竟意味著什么?因此,需要我們回到初中生成長規律的原點進行有效的調校,教育教學規律才能更有針對性地發揮作用。
在教育實踐情境中遵循規律,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基于”和“超越”二者之間的關系和界線,即在自然本性與社會需求之間找到“合適”或者“適合”的發展和教育路徑。需要明確的是,自然本性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撼動和變異的,只能符合和順應;而“社會需要”和“文化選擇”則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是教育施加于自然本性中的可塑的、有彈性的、可選擇的部分。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回到“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的最基本的規律上去,思考教育教學的作用和效用的范圍和界線,從而深刻意識到教育促進發展的可能性和有限性及其相互關系。
三、從遵循教育規律走向堅守教育理想
初中教育的特質在哪里,是什么?我們總是希望抽象和概括出幾個字或幾句話。如果一定要說一句話,筆者以為最好的概括就是:“初中教育的特質就在教育規律顯現中”。用現象學的表達,在遵循教育規律過程中初中教育的特質就“顯現”、“閃耀”和“綻放”出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遵循教育規律和回歸教育本質是高度同一的。遵循規律從時間的維度表述,是過去時、現在時和未來時的統一。因而,初中教育回歸本質的路徑可概括為:遵循教育規律,把握時代特征,堅守教育理想。這是認識過去、批判現實、走向未來的重要通道。
第一,遵循教育規律是回歸教育本質的“原始規定”。遵循教育規律是辦教育、辦學校的基本要求和“原始規定”,也是學校教育區別于各行各業的行業特征和專業規范,更是保證學校教育水平和質量的內在的、本體的力量。遵循教育規律要求我們以“學生成長規律”為“原點”,以“教育教學規律”為“近點”,以“學校治理規律”為“遠點”,不斷回到學生成長規律的原點去“調校”教育教學規律的運行和顯現,不斷地回到教育教學規律的“近點”去調校學校治理規律的運行和顯現。可以這么說,初中教育的最大問題,不是沒有跟上流行時尚,不是沒有跟上改革節奏和步伐,不是缺少理念和口號,而是缺少遵循教育規律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因而,回歸初中教育的本質,首先要求初中教育回到教育本身的規定性上,傾聽教育規律的內在聲音,而不是被紛繁、喧囂、華麗、流行的聲音和口號所干擾,最終忘卻教育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把握時代特征是回歸教育本質的“當下”體現。以遵循教育規律為基本要求,就必須把握教育的時代特征,這種時代特征就是普遍的教育規律在“當下”的體現。因此,遵循教育規律不是簡單地回到原點、回到過去、回到歷史,而是在“當下”的現實中研究包含著原點的軌跡,包含著過去的現在以及包含著歷史的現實。從學生成長規律的角度看,有關研究已經證實了12-16 歲是學生性成熟的關鍵年齡,但在后工業化社會,學生性成熟的年齡在不斷下降;研究已經證實了12-16 歲是“同一性渙散”的時期,但“同一性渙散”的表現卻因技術和網絡的出現而完全不同于過去。從教育教學規律的理解和把握來看,今天的時代特征更重視對學生的研究、對學生學習的研究、對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因此“以學定教”成為“因材施教”這一基本規律的重要擴展和深化。從學校治理的角度看,公平和均衡是時代的呼聲,因此教育質量的概念必然是一種公平的質量,而非少數人的質量。對初中教育而言,遵循教育規律的內在要求,把握教育的時代特點,才能夠真正回到教育本質。
第三,堅守教育理想是回歸教育本質的未來選擇。遵循教育規律不僅表現了“實事”,而且表明了“實情”,不僅要求我們遵循教育規律的“現實性”,而且要求尋找現實中的積極“可能性”。教育規律的真理性和客觀性本身,就內在地包含了教育理想的倫理性和價值性,就體現了堅守理想、追求理想、表現理想的教育本體性。從這種意義上看,遵循規律與堅守理想是緊密結合、不可分離的同一性的兩面。在遵循教育規律的過程中,在堅守教育的理想和價值中,當下和現實的教育才能真正向未來開啟,才能真正走向未來。我們需要追問:初中教育敢于追求素質教育的理想,把教育教學準確定位于培養健全人格和合格公民嗎?敢于堅守學生身心健康應是第一位的教育和發展需求嗎?能夠持之以恒地從興趣、習慣、態度的培養中建構學生未來發展的基本素養嗎?初中教育的問題,不是太理想化了,而是太現實、太功利、太眼前化了。初中教育不是沒有理想,而是在功利化的社會背景下需要有人堅守和追求理想;初中教育不是沒有未來,而是是否愿意在堅守和追求理想的過程中開啟新的未來。
說到底,初中教育回歸本質需要從“原點”出發,經過“近點”走向“遠點”
【淺析初中教育特質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農村初中教育管理的思考論文03-25
淺析高等教育質量風險管理的思考論文12-29
初中留守兒童管理與教育的思考論文01-15
初中數學素質教育思考論文10-07
淺析李白與唐代詩歌精神特質06-19
教育與性別特質12-07
關于初中生藝術教育的思考論文03-25
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教育論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