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的現代市場化發展新論論文
2010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中央和省級國有影視機構每年要有規劃、有重點地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紀錄片精品,要擴大紀錄片的電視播出,對播出紀錄片的專業頻道、欄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勵,重點培育一批電視紀錄片制作經營主體等。一時間,媒體議論紛紛,許多中國紀錄片制作人情緒高漲。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院長何蘇六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意見的出臺會擴大中國紀錄片的制播規模。這個意見是國家把紀錄片事業上升到戰略高度來對待的表現。
毫無疑問,紀錄片作為在國內發展歷經沉浮的片種,將如何憑借自身的力量發展壯大,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改進。
一、建立良好的國內紀錄片交易市場環境
1.明確紀錄片的商品屬性,幫助紀錄片所有人建立版權意識
電視紀錄片的創作者應該在把電視紀錄片看成影視藝術作品的同時,把它當成一種參與市場流通環節的商品。電視紀錄片商業屬性的確立依托于電視紀錄片所有人的版權意識的確立。版權是用來表述創作者對其文學和藝術作品享有所有權的法律用語,在經過版權所有人的許可之后,文學和藝術作品才可被其他人使用。
2.良好的電視紀錄片市場機制的形成
電視紀錄片要得到長足發展,也必須依托傳媒市場的成熟。傳媒市場和其他的商品市場是相似的,都由三大市場運行機制構成,紀錄片市場要擴大、發展和不斷完善,就必須對正確面對和完善這些機制。
(1)價格機制。只有根據市場的需求,選擇符合市場口味的選題,并在市場可承受的價格范圍內制定預算,控制成本,才能使價格合理化,從而促進銷售的實施。
(2)供求機制。電視紀錄片的生產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選題和制作,市場需求某種題材,紀錄片生產商即生產這類題材來獲得利潤。當市場需求不足時,電視紀錄片制作方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刺激受眾的收看需求,引導受眾進行消費。
(3)競爭機制。紀錄片市場應當引進競爭機制,紀錄片的數量、質量、品牌的信譽度等都應該引入到競爭范圍內。在對紀錄片品牌的信譽度的競爭上,紀錄片生產商也應該像其他的產品生產商一樣,重視品牌的效力,樹立節目的品牌觀念對于深化細分市場、培養穩定的收視群有重要的意義。
3.善于使用多元化的經營理念來銷售電視紀錄片
多元化經營是美國電視運營商常用的經營模式,他們通過這種方式來對紀錄片進行二次銷售,以實現較大的投資回報率。具體來說,就是把紀錄片的素材進行拆分和重構,提煉或重組出各種產品模式來進行銷售。這樣一來,電視紀錄片的銷售包括了以下幾個部分:素材的銷售、整片的銷售、收視費、相關衍生商品的開發和銷售等。
二、針對國內消費者需求提升紀錄片的品質
1.選擇受市場追捧的選題,必要時用市場調研的手段確定選題
在拍攝紀錄片之前,電視制作公司聯合市場調研人員,研究確定選題是否符合消費群的口味,或者在網上進行民意調查,研究選題是否被大家關注。這樣一來,選題是否可實施,是否可以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就很明確了。
2.提升畫面的精美度
畫面的精美程度直接影響著紀錄片的整體品質,中國觀眾熟知的國際知名紀錄片《遷徙的鳥》《帝企鵝日記》都是畫面出眾的作品。
近年來中國的電視節目制作人也開始逐漸意識到畫面的影響力,緊隨世界潮流,《故宮》《敦煌》等紀錄片都是用光講究,構圖準確的作品,鏡頭畫面和解說詞的配合相得益彰,同時也能體現和升華情感,深得中國觀眾的喜愛。
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后,高超的計算機技術開始在紀錄片的制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通過動畫模擬實現情景再現,為已經倒塌的建筑搭建三維模型等。這些輔助作用提升了紀錄片的整體素質。中國的電影紀錄片《圓明園》就是這樣重現當年皇家園林的輝煌盛況的。
3.電視紀錄片要有很強的情節性和故事性
情節和故事是最基本的要求,關于此部分業內的相關論述頗多。紀錄片無論是去進行市場銷售還是去參加評獎,首先要求講述動人的故事,紀錄片展示的情節必須環環相扣,必須引人入勝,要有不斷讓觀眾看下去的懸念和趣味。 三、尋求國際合作,制作符合國際標準的電視紀錄片
我國的影視產品的批量出口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力強盛發展起來的',雖然目前許多的電視工作者已經意識到要搶占國外市場,但是苦于對國際標準、規則的研究太少,很多送出去的片子往往因為達不到購買要求而被退回來。例如,國際上習慣通過從影片的聲畫關系上來界定什么是紀錄片,那么很多被國內認為是紀錄片的東西在國際上都被認為是新聞節目——以解說詞為主導的,主要通過解說詞來“引導”觀眾的片子在國際上其實并不被算在紀錄片范疇內。因此,少用或者不用解說詞,學會單純的用畫面講故事很重要。用畫面講故事首先要求鏡頭畫面能傳遞必要的信息。其次是能通過對畫面的剪輯表現事件的過程。另外,國際上對于鏡頭畫面的質量也有很嚴格的要求,認為“視覺品位”可以衡量一個導演藝術水準的高低。我們拍攝出來的畫面要干凈明快,構圖嚴謹,光線考究,突出主題才可以達到國際上的標準。
與國外際知名媒體機構合作拍片可以在較短時間里提升我國紀錄片的水準,達到國際制片標準。早在1979年,中國就聯合日本合作拍攝了大型紀錄片《絲綢之路》,其揭開了與國外合作拍片的序幕。與國外電視制作機構合作拍片是學習先進制片理念和經驗的最直接的方式,通過合作可以清楚的了解他們的制片過程,深入的合作更有助于中國的節目制作人了解行業標準,感知專業差距,同時,與國際知名媒體機構加強交流與合作,也是提高中國紀錄片的海外銷售份額,促進電視紀錄片市場化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們許多成功的紀錄片,都是有國際合作的背景。央視和日本日本廣播協會共同合作拍攝紀錄片《新絲綢之路》,中視傳媒與英國BBC環球公司合作拍攝了系列紀錄片《美麗中國》。為向美國觀眾更好的介紹中國以及在中國舉辦的奧運會,中國五洲傳播中心和美國PBS公共電視網的共同策劃制作電視紀錄片《北京:你準備好了嗎?》,這些紀錄片都是國際合作的產物。《北京:你準備好了嗎?》這部片子由于和美國本土電視媒體合作,因此定位精準:美國PBS公共電視網深知美國觀眾對中國的了解程度是普遍較低的,因此這部紀錄片在策劃之初就被定位為“深入淺出”。在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這部片子以一個美國人的視角來關注奧運的進程,針對外國人奧運期間在中國如何方便的旅游和生活做了一系列的介紹。這部電視紀錄片播出后深受美國觀眾的喜愛,同時也被其他國家例如埃塞俄比亞國家電視臺播放。《北京:你準備好了嗎?》由于國際合作的成功,既向美國觀眾介紹了中國,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又達到了良好的銷售目的,是典型的雙贏。
綜上所述,電視紀錄片要想有良好的市場化發展,必須建立良好的國內市場交易環境,提升自身的節目品質,加速對外合作交流,只有在此基礎上,紀錄片產業才能加快發展、快速進步。
參考文獻:
[1]宋蕾.中國電視節目市場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2]劉陽.淺議中國紀錄片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中國電視,2009.
[3]劉波.轉型期中國電視紀錄片生存策略探析[D].南昌大學,2007、12.
[4]楊燦明.世界經濟危機與我國的應對策略[J].大家,2009、6.
[5]楊興澤.編導意識對紀錄片創作的影響[J].東南傳媒,2005、56.
[6]周鴻鐸.傳媒產業經營實務[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7]黃升民,周艷,馬麗婕著.廣電媒介產業經營新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電視紀錄片的現代市場化發展新論論文】相關文章:
電視紀錄片的現代市場化發展新論文03-03
電視紀錄片現代市場化的發展新論論文03-04
紀錄片電視文化的論文06-08
現代企業管理創新論文04-01
運輸業發展及創新論文02-08
高校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論文11-03
淺談電視專題節目的策劃與創新論文02-23
電視文化對幼兒發展影響論文02-10
電視包裝及信息發展的結合論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