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熱鬧與冷場論文
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確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過分地追求課堂的“熱鬧”來達到這樣的目的,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現在的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熱鬧”過分,“冷場”不足。
筆者以為,平時不為我們看好的“冷場”正是給學生的思維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應給“冷場”正名。
理由之一,適當的“冷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個性的發展、創新精神的培養,離不開其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而獨特的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是不可能完全在小組討論中得以充分實現。筆者曾在講授《山中訪友》一文時,要求學生找出認為最精彩的句段朗誦并講出理由,在一陣冷場后,群情激動、踴躍爭講,特別有一學生語驚四座:“我要給作者一個忠告。”全班學生包括筆者在內,都驚訝無比。他說:“奉勸作者以后下雷雨時不要躲在大樹下。”繼而贏得同學發自內心的掌聲。試想,在小組討論中,當其傾聽、修正別人的意見時,或被其他同學深深吸引時,是不可能出現冷場后這種場面,更無靈光一現的思維火花的閃爍。
理由之二,適當的“冷場”,從長遠的觀點看,更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把討論式的合作引進課堂語文課堂,本身就是一場革命,但革命的目的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教學的全盤否定。剛進入教改實踐,師生對這一教學方式均感到新奇,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好比是長時間吃同一樣菜,自然地生出一種膩味。
先看課堂,討論熱鬧無比,發言者廖廖無幾;再看學生,能說會道的總是幾個熟識的面孔,大部分只是忠實的看客和聽眾;再看教師,囿于沒有“標準答案”的框框,也沒了主見,甚至連學生的常識性錯誤也視而不見。長此以往,我們的課堂中可能走出幾個出眾的學生,不一定走出一群出色的人才。適當的“冷場”,能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高度緊張和快速的運行中,有張有弛,才是為學之道。
理由之三,適當的“冷場”,能避免學生依賴心理的產生,促進其個性思維的發展。為了帶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共同提高,我們的教師在編組的時候煞費苦心,往往根據學生能力進行合理配備。但從實踐情況和學生的心理發展來看,組織不當則未必如人意:因為教師指定的組長往往是四個人中最為突出的(現在流行以四人為一組),這樣的學生在組內的發言常占主導地位,看似全體同學都加入討論的行列,但常是“一家之言”,久而久之,組長成了中心發言人,其余人則成了忠實的聽眾,其依賴組長的心理就自然產生了,他們可能自動放棄發言的權利,導致其思維可能會萎縮乃至死亡。
怎樣處理好“熱鬧”與“冷場”,大有文章可做。
課堂,應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為主要歸宿。試想,一個“業之不精”、“惑之不解”的人,能有出色的才能、嚴峻的態度嗎?能力的培養,不能過多地依賴我們的課堂。課堂教學主要以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為己任,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著眼點,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習慣為終極目標,它只是個基礎工程。把能力的培養優于知識的傳授,這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這與唱歌不懂樂理、繪畫不識色彩、作詩不會韻律有何區別?另外,能力的培養更多地向課外延伸,綜合性的實踐課程、各類興趣小組等才是催生能力的土壤。
過分削弱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在課堂教學中的份量,去盲目追求所謂“高素質”,無異于緣木求魚,水中撈月。
“基礎”應是能力的基石。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熱鬧與冷場論文】相關文章: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論文09-10
永遠不會冷場的談話技巧09-07
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論文10-21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論文03-14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的指導意見06-29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將探究性學習和表達交流有機結合論文06-23
熱鬧中的孤單作文08-08
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08-04
有效性課堂教學論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