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論文
摘要:數學教師作為新課標的具體實施者,應盡快領悟新課標精髓,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合作,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場所。
關鍵詞:新課程 過程 滲透 應用
新課程倡導以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宗旨,教師不再處于“主角地位”只起“導演”作用,其具體任務就是專門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更要研究用哪些方式和手段才能更好的達到發展學生的能力的目的。數學教師作為新課標的具體實施者,應盡快領悟新課標精髓,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加快自身發展,積極主動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學習,大膽實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合作,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場所。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
我們在教學中一直倡導“教師為主導”,并不是指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角”;“學生為主體”,并不是指對學生放任自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是“主演加導演”,學生只能是在教師的主導下被動地學習。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的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系,從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入手,組織師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傳授新課時,要想辦法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教師可選擇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或緊密聯系生活的事件作為新知識的引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反過來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我在講授“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先引出國際象棋的故事:據說國際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象棋傳到宮中,國王非常高興,決定獎賞發明者,讓發明者任選獎品,發明者說:“陛下,請在棋盤的第一格里放上一顆麥粒,在第二格里放上2顆麥粒,在第三格里放上4顆麥粒,依次類推,每個格子里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請給我足夠的糧食來實現上述要求吧!”國王覺得這人真傻,不要金銀財寶,只要一些糧食,就欣然答應,讓大臣下去兌現,才發現把全印度的糧食都拿來也遠遠滿足不了發明家的要求。后來估算了一下,若將這些麥粒鋪在地球表面上可得約9mm厚的麥粒層。這個驚奇的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迫切地想知道怎樣計算以及計算結果是多少。這就為引入“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制造了懸念,學生非常感興趣,有解決問題的沖動和熱情,在后面的下教學中過程中學生很積極主動,學習效果很好。
二、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要簡單地死記結論
前蘇聯教育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高中數學知識比初中抽象性強,應用靈活,這就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不能只停留在對知識結論的死記硬背上,新課標要求“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強調了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探究,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地思考和主動地構建,切不要把知識生硬地塞給學生去認識、去理解。
例如,在講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第一課時,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和學生一起得到等式后,就讓學生自己看書上的化簡過程,并要求學生記住橢圓的方程,但這里并沒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貫徹新課標的要求,后來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質,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還知識以本來面目,即它是怎樣形成的。實際上“運算量大,化簡過程繁”是學生學習解析幾何感覺最大的難處,所以這里很有必要與學生一起探索方程的化簡過程。
三、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脊髓與靈魂。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的核心,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它比結論性的知識更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如果能掌握一定數學思想和方法,那么就會在一定意義上會使學生能更直接更有效地理解數學、接受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演變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數列這一章為例,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從以下兩個渠道滲透:(1)在設計知識形成過程中向學生滲透觀察、分析、猜想、抽象、概括、歸納、類比等數學思想。(2)在等差數列通項推導中要揭示出“累加法”,在前n項和的推導中要概括出“倒序求和法”;在等比數列通向推導中要提煉出“累乘法”,在前n項和的推導中則要領悟出“錯位相減”的精髓,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用這些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例題、習題。
四、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與實際生活有關。在有關內容的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直接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例如:運用函數、數列、不等式等知識直接解決問題,還應通過數學建模活動引導學生從實際情境中發現問題,并歸結為數學模型,嘗試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作為新形式下的教師,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加強理論學習,以新理念新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駕御課堂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羅強.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案例選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