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教學情境 提高學習效率教育論文
課程改革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新的理念、新的課標、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充滿活力,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精彩.但在一些“熱鬧”的課堂之后,冷靜下來,反思那些已經被廣大教師認同并積極采用的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設置、動手實踐、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感到我們在理解新課程、新理念上還有誤區.有些教師過于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丟掉了教學方法中的一些優秀傳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結合教學實例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優化解題策略.讓數學從學生的生活中走出來,使數學知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你會發現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課堂上學習的氣氛更加濃厚、每個孩子都參與了進來,課上發言的人次增多,就連平時從未主動發言的學生,都在小組內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還有引入生活中的事例,將社會生活中的時事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在感受時代脈搏的同時,學會數學知識.例如:再教學《銳角三角.函數的簡單應用》第二課時的時候,創設了問題:為了測量停留在空中的氣球的高度,小明先站在地面上某點處觀測氣球,測得仰角為27°,然后他向氣球方向前進了50米,此時觀測氣球,測得仰角為40°.若小明的眼睛離地面1﹒6米,小明如何計算氣球的高度呢(精確到0﹒1米)測得某物體的高度是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解決此類問題常常需要利用銳角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激發學習興趣.
二、創設實踐活動情境,挖掘創新潛能
教師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創造“最近發展區”.注意適時、適度創設實踐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現在很多學校的教學地點從未離開過課室.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提出:教師在新課程的教學方式上要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因此,我們應結合教學內容,把學生帶到戶外上課,做一些日常生活活動時他們會都覺得很有新鮮感,并且學過后的印象會特別深刻.例如在教學《數量、位置的變化》時,若在教室內上課,學生接受的方向知識是抽象的,不利于孩子的.理解和記憶.把學生帶到戶外,讓他們在學校的走道上觀察世界地圖,根據課本中提到的船走過的路線一一找出來標出航行路線.教師再加以引導,船行駛在茫茫大海上怎樣與基地取得聯系呢?從而得出位置的變化與經度、緯度有關.同時又與地理知識相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實踐活動,因此所學得的知識比較深刻,不容易忘掉.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能經常用上.實踐活動將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應用于生活中,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教師為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而有目的的設置的.學生被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從而積極的對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取,敢于提問.這些問題往往能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以動力.對于問題情境中隱含的“問題”,教師不要簡單地直接給出,應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探究.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奇的,具有挑戰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導疑、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再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提出問題:①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2平方米,求它的邊長.②矩形花圃一面靠墻,另外三面所圍的柵欄的總長度是19米.如果花圃的面積是24平方米,求花圃的長和寬.問題一:我們可以用什么式子表達這個問題?問題二:你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問題三:請你猜一猜,花園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問題四:如果設花圃的寬是xm,你能用方程表達這個問題嗎?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們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因此,有效的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不但要重視讓學生獲得學習所需的直接經驗,更應強調激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經驗.這就要求教師要從關注教材轉到關注學生上,充分地了解、研究學生,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展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