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的人文觀論文
【關鍵詞】閱讀 人文觀 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目標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這一概念的提出,摒棄了語文的功利色彩,還之以“人文”的本來面目,實現了語文教育目標的整合轉變,高揚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幟。
一、加強教師的人文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高,身正是修養境界高的表現。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必須要關愛學生。其次,我們要有廣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廣收博采,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對生命,對生活,對社會的獨特理解,感悟,觀點和信念。
二、構造人文的學習環境
體悟式閱讀是最有效的人文教育方式之一。閱讀的重心應放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研讀,互動體悟和人文分享上。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和學生在一起建構課堂閱讀共生共榮的生態環境,讓閱讀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人文精神的沃土,課程資源的源泉和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
三、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情知教學論認為,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包含認知性學習和情感性學習。教學時,如果教師能重視學生的體驗,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就可以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陶冶性情。激發學生的情感應做到以下幾點:(1)挖掘教材,激發情感;(2)解析課題,激發情感;(3)體味文意,激發情感;(4)晶讀語言,激發情感。
四、潛移默化的美育滲透
要引導學生在形象中感知美,在思考中欣賞美,在品味中理解美。感知美是美育的前提和基礎。讓學生感知美的基本方法是:揭示課文中活生生的,可供學生感知的形象。然后,讓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體味課文的.情感美。為了使學生理解美,教師要作議論性的啟發、點撥,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由形象感知、情緒感染轉入理性的領悟,使學生愛美的情趣和理解美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推陳出新的教學策略
1.啟發式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教師的角色應從純粹的知識傳遞者轉向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與促進者。在探究和自主學習中,學生能夠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2.討論式教學與問題性學習相結合。教學中,教師不越不急于下結論,不急于把標準答案塞給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允許學生自由討論和爭鳴,要有意識地表揚那些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求異思維,多向思維的氣氛。
3.比較式教學和開放性學習相結合。比較式教學消除了教師對教材的過分依賴性,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表現的思想和技法,了解不同作家的藝術風格,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人文觀,引導學生通過課堂追求做人的真諦,把閱讀教學過程與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閱讀教學與教做人得到完美和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