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論文
1體操教學內容與目的任務決定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特殊性
體操教學內容與目的任務決定著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方向。比如,規矩服從的隊列隊形練習、徒手操練習可以使學生在社會環境中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難度優美的技巧運動及藝術體操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勇敢,審美創新能力;教學中廣泛采用保護幫助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人際交往能力。體操教學可以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社會中尤為珍貴。體操教學內容與目的任務決定著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特殊性。正所謂有什么樣的指導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實踐形態。
2體操教學促進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成因
2.1提供一定人與人的交往空間
當代社會是人與人交流的社會,無論在社會的哪一個角落都要與他人構建起相應的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帶給人力量,并且滿足人的安全感和自尊等多種的心理需要。體操教學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保護與幫助,大多數高難、危險動作都是在相互保護與幫助下完成的,所以學生學習體操后,頭腦中形成保護幫助意識,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當他人遇到困難和需要幫助時,他們就會伸出熱情的雙手去保護幫助別人,人與人之關的交流也就多了起來,體操教學在培養學生交流、交際能力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建立社會角色場景
高校體操教學改革后,動作難度有所降低,但是對大學生來說,其難度還是存在的。因此,體操教學中常采用保護與幫助這種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特有的教學手段,在保護與幫助中保護者常常有主次之分,并相互交換角色,他們各盡其職共同完成任務,為學生提供換位思考的重要場景。體操教學中對難度動作常采用娛樂性和趣味性較強的游戲進行輔助練習,學生要以在不同的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對不同角色進行體驗,掌握角色的心理,同時加快學生社會化過程。游戲規則也規約著學生的任性,使他學會與他人配合,并調整自己的行為和認識去適應游戲規則,適應游戲環境。
2.3培養抗挫折能力
心理學家把需要不能實現時的心理沖突稱為挫折。抗挫折能力是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方面,在體操訓練時傷痛與淚水、欣喜與惱怒并存;體操競賽中成功與失敗、贊揚與批評共生。體育以成敗論英雄,沒有誰會是常勝冠軍,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學生在比賽中一定會受到失敗的打擊,那么,怎樣才能將失敗轉變成成功就要經歷挫折的體驗,而這一種體系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心理的調節過程,更是提升社會適應力的過程。
2.4培養服從心理
在體育教學中,各類不同的游戲、比賽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規則。這類特殊的并就讓學生在活動中慢慢學會對紀律服從,并且學會自我約束的能力,服從體育道德,進行俊美的競爭。這些特殊的規定與約束都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順應服從的意念,在外環境激勵的競爭中更能以穩定平和的心態發展自己,贏得最后勝利。
3體操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途徑
3.1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伴隨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來自社會的各類挑戰、機會也不斷增加,如果一個人沒有強而有力的自信心則無法面對生活與工作的各種問題,讓自己無法得到理想發展。體操教學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這樣針對不同難度動作和不同學習個體,將復雜動作簡單化,由易到難,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機會多了,因而他們幾乎都充滿著自信心。因此體操教學中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取得成功的條件和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能優美完成高難動作者,會得到他人的贊揚、教師的期望,因而學生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欲求發展高難動作,在克服一定的困難,完成一定的任務之后,當自己的表演和無人超越最終贏得了他人的贊賞時,學生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而當這種快樂慢慢積累后就會轉變成自信心,從而帶動自己綜合素質及其他方面的一起提升,最后達到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的目的。
3.2注重對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培養
因為當前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同時因為社會、家庭等不良因素影響,導致很多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缺少互幫互助的意識。體操教學動作的難度性和危險性,在教學中決定教師廣泛采用保護與幫助的教學方法,就需要同學間進行傳幫帶,最終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由于學生各方面原因造成學習技能差異,課上課下要求學生相互指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優勢互補,達到共同進步;專門器械練習時,器械傍邊必須有保護者才能練習;比賽時,要有場外的指導才能幫助隊員看清自己的不足;團體比賽是要大家形成合力,這樣才可最大限度提升戰斗能力,并得到最后的勝利。所以體操運動的保護、幫助的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團隊精神的培養。在未來的社會,是需要有團結、合作的意識的工作人員,不管是何種事業,其成功都無法離開團結、合作。因此培養大學生團結意識是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在體操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所在,同時決定運用哪種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優勢并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是促進人不斷形成自我認識,進行自我優化,同時也可通過體操鍛煉讓人形成及發展個性和實現人社會化的過程。
3.3優化對學生意志品質培養
堅強意志品質就是克服困難、并且完成各類實踐活動的條件。堅強的意志品質包括了自制力、果敢、獨立等。根據意志的特點及學生意志的特點,教師需要在體操教學過程中合理、科學設置一定的困難,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品質進行磨練。同時,還要袦學生當前水平以及發展水平間差異性,以此來引導學生意志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完成任務,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與品質。比如說在目前的高校體操教學當中可試著融入現代舞蹈或是各類器械組合的成套動作,以此來提升教學賓難度。當學生在遇到困難或是受到挫折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指導,例如方法的指導、適當降低練習的難度等,并且鼓勵學生戰勝困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以此增加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促使其持之以恒,從而磨練其意志。要讓學生經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并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之后才能把教學任務完成,進而促進其意志品質的發展。
3.4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如今社會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創新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被列為新時代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所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們國家當前高等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體操教師需要依靠體操教學的優勢、特點,在體操教學中合理設備激發起學生創造性的情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在體操教學當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獨立的創新技術組合,包括表演的形式等,同時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身體條件以及知識儲備對所學知識和技術進行再次的思考,分析動作的合理性等。只有這樣的慢慢積極,才能有效發展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結語
學生在體操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吃苦耐勞、交往合作、保護幫助、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行為會遷移到日常社會生活、學習、工作中去,有利于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學業和事業的基礎。因此,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以,體操教學工作者必須尋找各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它的培養和獲得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學實踐表明,采取多樣化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讓學生在體操教學中,身心愉悅地接受訓練,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可以使學生各項技能得到均衡發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增強其社會競爭力,在社會中處于不敗之地。
【體操教學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培養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研究論文12-02
學校體育教學中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論文11-29
體育教育社會適應能力培養思路論文01-23
體操教學的論文03-21
非智力因素在體操教學中的培養論文01-19
小學生體操教學論文04-08
培養學生學習教學論文06-12
體操教學設計探究論文05-30
高校體操教學論文參考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