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欣賞語文、表達語文、聆聽語文、感悟語文。讓聽、說、讀、寫等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日積月累,真正形成習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新課程改革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現文章中蘊含的生活情理,并在生活中去實踐、運用、驗證,能從生活的高度理解文章這樣寫的原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科學性,并在學習中發展能力、健全人格、提升境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積累詞匯和語言生活化。建立一套合理的獎懲機制,以實現積累的有效性,使其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并讓學生在積累中自覺地學習、做事。另外,教師還要定期檢測字詞,批改學生的周記,對表現優秀的學習進行表揚,找后進生談心等。
一、積累詞匯
在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學生應重視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到了高中,也應該如此。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趨向于成熟,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學生詞匯積累有很大的好處。這個環節,教師應這樣做:生字、生詞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自己去解決,這是他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學生應該具備自覺和習慣,要讓這種學習方法成為一種習慣。這就需要每一個學生應準備必要的.工具書,不管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就要主動向字典請教。字典就是一個滿腹學問的教師,而且態度非常好,只要你伸出援助之手,它就是隨叫隨到,高高興興地去幫助你解決困難。為了真正落實這一要求,每一篇文章的生詞,教師都不給學生解釋,讓學生自主勾畫,自主利用課文注釋,或者聯系上下文意,或者利用工具書自主整理、理解。只有學生通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才幫助他們。時間一長,學生就能形成主動查閱工具書的習慣。
二、積累素材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積累素材主要是指積累精彩的語言或者段落。那么,什么樣的語段才是精彩的呢?筆者認為:一方面思想內容好;另一方面語言有藝術性。讓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詞匯、文字并不等于語言。要想提高寫作水平,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學生需要讀書破萬卷,這里的書不但指文字作品,還指生活這本大書。學生要通過廣泛閱讀借鑒別人文章中的精彩語句。教師要讓學生學習別人的語言或者生活中的語言,然后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變成自己的語言素養,寫好自己的文章。比如,《讀者》《青年文摘》《意林》這都是適合高中生閱讀的優秀書刊,學生要彼此借閱。教師要專門給學生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摘抄,每次不低于600字。事實表明,學生摘抄的時候他們是奮筆疾書,如饑似渴。他們認真完成這項作業,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沒有上這一節課,學生還會要求教師把這節課補上。學期末,教師挑選出優秀的文摘并裝訂成冊,每個學生手中一本,讓他們取長補短,分享成果。
試想,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堅持摘抄,長年累月,學生就會摘抄大量的高質量的文摘,這對他們的心理、人格、思想、語文素養等會有多大的影響力。如果學生堅持高中三年,每個學生大概能摘抄10萬字,并且還是養成自覺文摘的好習慣。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素養,還促進了他們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其實,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就是提升境界的過程,只要每一個語文教師教學觀念真正解放,勇于創新,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他們一定能把這項工作做好。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提高都難,語言文字不優美也難,這樣的教學真正落實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靈動鮮活的課堂教學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材為中心,除了一本課本以外,就是讓學生大量練習。語文教師要敢于突破應試教育的瓶頸,積極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對教材進行了延伸、整合,并注重教材和學生生活實際、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對教材進行質疑。就語文而言,課堂的延伸就是生活的延伸,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大語文”的天地。
新課程下的教學活動靈活多變,不拘一格,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更沒有一種亙古不變的教學模式,而是強調預設的教案在課堂教學中開放式地接納課堂生成和始料未及的體驗,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變得延展開放,它改變了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打破了眼界限于書本的藩籬。語文課堂要突破只在教室內上課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延伸到廣闊的空間內,拓寬到學生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新課程改革的語文教學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社會中去實踐和學習;學生知識的獲取也不再單單靠語文課本,而是延伸到社會這部“活”的無字書。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一個課題,有的學生把清潔工作為課題進行研究,他早晨早早起床就去馬路上觀察清潔工工作的場景,逐漸地,他也喜歡上了這份職業,熱愛勞動,并且主動和清潔工去交流,和他們一起勞動,一起談心,并拍了很多照片。學生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走向社會,并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學習和實踐,使自己的知識和情感得到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語文教師應領悟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把握正確的新課程改革方向,把學生當作課堂學習的主人,保證他們有足夠的自主活動時間,設計多種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加強學生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作為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要勇于創新,推動新課程改革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偉.高中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J].語文教育,2008(6).
[2]孟曉慶.活化語文課堂,激發個性飛揚——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之我見[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6).
[3]羅德輝.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及實踐[J].文學教育:下,2012(5).
[4]房麗.堅守有效教學,成就無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追求[J].語文天地,2011(21).
[5]阮朝輝.高校圖書館服務于大學精神文化——以貴陽學院圖書館為例建設轉型的策略[J].經濟師,2013(6).
【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教學論文09-24
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探討12-05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論文09-24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探討論文01-18
數學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問題的探討論文10-08
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論文01-09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體育有效教學探討論文07-07
淺析新課程下中學語文教學的探討的論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