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通用7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1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教育”正逐步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興起,讓課堂也在悄然改變。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整合,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關鍵詞:
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教育;課堂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于語文教材的反應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的確,作為最基本的人文學科,語文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學生。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利用信息技術將簡單的文字式的賞析,轉化為學生可接受的視覺、聽覺的感受,內化為心靈的感悟,可以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供平臺。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制約,小學生還無法理解文學思想更深層次的意義、文學對于人類社會、人類精神的影響,但在最基礎的層面上,他們能夠激發想象,借由文字信息的表述,在頭腦中形成連續的畫面,體會文章的內涵,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1]在這一方面,信息技術利用影像、圖片、聲音進行傳播,將自身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優勢凸顯出來。如賞析《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文,教師可以利用記錄片影像先展現黃河未變化之前的寧靜,在觀看人類活動對于黃河的影響、黃河歷經幾千年變化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影像對比,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又如在講解《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動畫,讓學生觀看森林未被“打掃”前的景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想象并畫下森林被“打掃”后的畫面,由學生利用投影解說自己的圖畫,闡述理由,這樣課堂會更加豐富多彩。在《自然之道》一文中,教師可以利用聲音、圖畫,讓學生自行講解當時食肉鳥是如何攻擊海龜的,理解人類違反自然之道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在講授《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找一些有關環境方面的圖片、錄象等資料,在學習課文前先展示給學生看,讓他們了解我國在環境方面的現狀、實施環保的一些措施,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世界環境保護的一些舉措。這樣,在“聲、色、畫”的熏陶下,學生不僅能夠很快理解課文,而且豐富了知識。又如《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桂林山水》等寫景文章,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勾畫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意的畫境,帶給學生的'視覺、聽覺的享受,促使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優美,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珍惜大自然的饋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二、整合教學資源,啟迪學生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資料,根據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對現有的教材進行適當的擴展和補充,使學習活動走進學生實際,啟迪學生思維,轉難為易。[2]在教授毛詩詞《七律長征》時,教師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作品有關的資料,將文章交代的時代背景、作者信息、名家對詩詞內容、藝術特色的點評、鑒賞等資料,制作成PPT或者網頁,在課堂進行資料交流、介紹和補充,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攻克詩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又如《漢字的演變》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漢字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演變歷程。在進行漢字舉例時,學生可以一邊觀察一邊說出相對應的漢字,教師點擊圖片,出現該漢字的演變歷程,借助信息技術使文字符號化為表象;學生說錯誤時,教師點擊課件,出現正確漢字,學生自主正音,鞏固識字。學生也可以在課前搜集其他漢字,或用圖片投影,或用自己設計幻燈片,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鼓勵同學積極思考,提高學習興趣。再如學習《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多媒體觸控式白板上畫一畫爬山虎爬墻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親自體驗,在畫的過程中揣摩介紹爬山虎攀爬過程的文字;這時老師再播放爬山虎爬墻的動畫視頻,學生進行視頻與自畫圖片的比對,在信息技術環境中,這一問題得到解答。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優化學習形式,提高學習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在現代學習環境中,學生將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整合,與其他學習者共享學習資源,并且結合自己現有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挑選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方法,這樣才容易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發展思維能力。[3]如《蝙蝠和雷達》一課,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知校平臺,提前將問題發布,學生登錄平臺,按照問題提示進行新知學習、操作練習、自主檢測、反饋評價,進而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將學習任務出示在多媒體上,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在小組中交流問題,探討蝙蝠躲避障礙物的原理,最后由小組合做展示學習成果。學生或以圖畫投影進行配音的方式進行演說,或以道具演示的方式進行呈現,教師適時進行情景微課演示,以蝙蝠遇到雷達后展開一段對話結束,檢測學生是否明白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仿生學”知識,在小組中交流例舉此類例子,在班級進行分享,展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如《猴王出世》一課。為激發學生學習古典名著的興趣,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以及鑒賞能力,教師可以提前將相關材料介紹的網址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老師布置的問題進行課前進行資料的查找。課堂上,各小組按照匯報的順序,分別制作音、圖一體的課件,帶著問題及網上查找的資料現場解說,其他同學進行質疑和補充,在課堂創設的氛圍中,邊學邊悟,邊讀邊評。有些同學還帶了原著進行閱讀,大家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再回到課文的學習中,把精彩的段落和句子摘錄下來進行品讀賞析,這樣的學習過程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知識面。
四、改變教學方式,鼓勵主動參與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的優越性,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使語文課堂彰顯出無限魅力,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的學習方式不斷涌現,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大規模的在線學習素材,使學習者無論身處何處、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夠借助網絡分享優質課程資源。以《爬山虎的腳》為例,文中對于爬山虎的腳有兩次描寫,第一次描寫“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第二次描寫“圖畫上蛟龍的爪子”,同樣是描寫爬山虎的腳,卻運用了不同的比喻手法。面對這個問題,老師和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式的學習,進行交流和探討,利用微課演示找到問題的答案。在爬山虎的生長過程中,當爬山虎的腳剛長出來的時候,顏色呈現嫩紅色,比較軟,主要用來尋找可以攀爬的墻上的立足點,這些與蝸牛的觸角顏色、硬度比較相似;當找到立足點,巴在墻上后,爬山虎腳的顏色逐漸變為灰色,富有粘性,抓地力十足,和蛟龍的爪子比較相像,葉圣陶用這兩個比喻將爬山虎在不同時期的腳的特點介紹了出來,在微課演示過程中,爬山虎腳的變化過程、爬墻過程得到一一呈現,分別展現出了兩個比喻形成的原因,讓學生感受到名家語言文字使用的準確、形象,這也為學生在以后的習作創作中做了良好的鋪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又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分別用“靜”“清”“綠”“奇”“秀”“險”來描述桂林山水的特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文字介紹,學生難以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特點。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可以先請學生展示交流自己課前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圖片及文字資料,激起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興趣,然后和學生一起讀文,欣賞桂林山水的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利用制作的微課進行展示:平靜的湖面上,一艘竹筏緩緩向前,直至消失在視線中,水面下有河底的沙石,兩岸是高聳的山峰,形態各異,在這平緩的劃行中,學生借助微課的桂林之旅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心中充滿的是對桂林山水特點的感悟、贊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嘆。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它將課文中的知識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巧,感受祖國山水的美。
五、培養審美情趣,陶冶學生情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形象為手段,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積極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鑒賞、表達美的文章、美的社會、美的自然、美的人生,駐留美的精彩。小學語文中有許多經典的名家文章,借由文字展示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使語文課堂教學具備得天獨厚的審美優勢,成為了學生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之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充分幫助學生領悟課文深層之美,獲得美的感受。[4]《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寫的精品文章。作者在文章之中表現出德國人的生活美,自然美,人文美,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感悟。“走過任何一條街,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為了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德國真實的美,教師可以抓住文中“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兩個詞語,先讓學生欣賞了多幅表現“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美景的畫面,再讓學生用不同的詞語形容剛才看到的情景;教師還可以借助網上的視頻資料,制作微課,讓學生在動態的微課介紹中,說出“五彩繽紛、爭奇斗艷、美不勝收”等許多表現花多花美的詞語,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積累了許多優美詞語,充分感受德國景色之奇麗,民族之奇特。又如《草原》一文最后一句話:“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師可以配音樂播放穿著蒙漢兩族服裝的人在分別時的場景畫面,并配以馬頭琴悠揚深遠的音樂,渲染氛圍,學生更容易進入到情境之中,沉浸在畫面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將結尾處的留白進行補充,進一步感受祖國各民族之間的深厚情誼。又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是通過字詞學習、語句的體會、片段的欣賞來進行語文的學習,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識字、寫字都是通過教師手中的粉筆進行傳遞,整合信息技術資源,可以讓字體的設計更加靈活,字體呈現的方式可以動靜結合,字體的顏色五彩斑斕,增強語文課堂的魅力。有人說,只有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只有當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得到充分發展和利用,當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得到更系統、更科學的使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才能一路高歌。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了充滿智慧和藝術,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合,更讓這門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整合、使用信息技術,使語文課堂凸顯出迷人的光芒,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享受語文之美。
參考文獻:
[1]仲芳.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4(6):2.
[2]李大市.信息網絡環境下的閱讀革命[J].語文教學通訊,2014(16):3.
[3]喬舫.巧搭教育的“舞臺”-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與創新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7):4.
[4]臧晶晶,王馨.構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研新常態[J].科技展望,2016(21):3.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2
1、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多少關系
在語文教學人文思想濃厚情形下,教師應適當減少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呈現頻率,應把主要目光放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上。誠然,語文教學中,面對生源素質的千差萬別、公共課程課時與專業課程課時分配的客觀沖突,廣大教師要做好上述權衡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針對這種情形,我們認為教師應充分研讀語文教學課程標準,真正把握語文教學中知識、能力以及情感之間的關系,力爭通過吃透課標、熟悉文本來彌補課堂教學之外消極因素對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以確保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恰到好處。
2、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動靜關系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學生的反應雖然形形色色,但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種:信息技術下的狂熱多動與信息技術下的淡定沉寂,即有的學生面對精彩分層的課堂難免顯得興致極高,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嘴動、腦動,與教學節奏的合拍不言而喻。誠然,學生某些積極舉動對學習效果的正面影響不言而喻,但是,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學生過于活躍將不可避免導致學習的浮躁心理,使得需要他們在寂靜中深思之時,難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情形對語文學習的消極作用不容小覷;但是,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同樣發現有些學生則表現了出奇的淡定,整堂課缺乏多維互動,他們只是一味地聽、看、賞,大腦思維的強度與廣度無法體現信息技術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行為的一般要求,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參差不齊。面對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尷尬情形,我們認為處理好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動與靜的關系迫在眉睫,這種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語文整體教學效果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也將呈現良莠不齊的情形。而解決學生課堂教學中不良表現的有效途徑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良好學習習慣驅使下做到該動則動、需靜則靜。實現這一目標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其中合作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教師根據學生性格、學習基礎以及學生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對他們進行分組,確保同一小組內既有活躍分子,也有被動學習者,讓小組內不同性格的學生在對他人的觀察中,自主調整學習行為,改變不良學習習慣,最終使學生學習行為朝著有利于自身進步的方向發展。
3、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的主客關系
語文教學中關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討論不絕于耳,但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對課堂管控的習以為常使得教師為主人、學生為客人的教學關系不斷確立,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面臨著嚴峻挑戰。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不合理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以教學評價為例,一般而言,教學評價就是教師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教師往往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評價的位置。誠然,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豐富了語文教學過程,這不僅為教師評價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來源,也為學生評價課堂提供了契機。因此,教師要善于以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為突破口,處理好師生雙向評價關系,教師尤其要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做出客觀評價,評價范圍主要圍繞兩個方面進行:
①學生對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態度評價
為了使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產生更多溢出效應,教師需要集思廣益,特別需要弄清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態度,學生無論是認可還是反對現有的教學方式,教師都能從學生的言語中發現教學過程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可以定時或者不定時進行教學問卷調查,并把學生是否認真配合調查確立為對他們學習評價的重要方面。
②學生對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的認知評價
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認知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僅僅把這種教學方式認為教師是為了使教學過程新穎,他們往往會被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如果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式確實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學習震撼,他們往往會積極參與其中。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教師只有擺正主客關系,師生才能獲得心靈溝通,課堂氛圍才會變得更加融洽。總之,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時必須處理好各種關系,并著眼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關注學生長遠發展的最終目標,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3
【摘要】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重視信息化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靈活運用,尤其是要將信息手段融入到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與組織之中,較好地體現其對語文教學成效提升的促進功能。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淺要談談如何以信息技術手段有效豐富高中語文課堂,以期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豐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學手段的優化與改進是教學成效提升的有力抓手。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高中語文教學由于缺乏得力的教學手段,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沉悶、信息短缺,難以有效營造互動的高效課堂。現在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信息化手段已經成為了高中語文教學的標準配置,教師要充分重視信息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并發揮其顯著優勢,打造素質化的教學課堂。當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信息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多媒體技術也日益成熟并作為教學工具進入高中課堂。多媒體技術走進語文課堂,改變了傳統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模式,圖片、音效、視頻等諸多形式隨之涌入,使得語文課堂從傳統的白紙黑字時代,轉向“聲音、色彩、圖像”并舉的新時代。課堂模式為之煥然一新,而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大大提高。
1、多媒體作為先進的教學工具與教學相結合
傳統方法是粉筆加黑板,多媒體教學不僅有文字、圖形、聲音、圖像,還提供傳統教學難以企及的豐富材料,快速緊湊的教學節奏,突破時空的限制,以靈活、個性方式展現視聽形象,給學生留下直觀印象。
比如講《景泰藍的制作》,景泰藍是什么,說明文的說理十分枯燥,通過圖文展示,學生馬上對形體、工藝造型有了直觀的認識,利于了解其基本特點,消除陌生感,對文本認識更具體、親切;后面的制作工藝更需多媒體展現文本所難以表現的加工過程,便于了解說明文的結構層次和內容理解。高中語文有很多優秀的篇章如《拿來主義》、《陳情表》、《逍遙游》、《雷雨》、《滕王閣序》、《蜀道難》、《六國論》、《荷塘月色》、《祝福》、《林黛玉進賈府》等,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品味,把握內在情感,咀嚼優美語言。體味美的感受離不開背景音樂營造氛圍,創設情境,而傳統教學利用文字詮釋,缺乏直觀性,不易為學生所接受。多媒體和高中語文教學結合,用音樂渲染氣氛,用圖片變化來闡釋景物、心情變化,讓學生慢慢唱和,輕聲吟誦,閉眼感受,文本意境全出。美的氛圍品味文本美,學生精神愉悅、愜意怡然,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精神品位提高了,這是教學藝術和科技結合優美境界,語文是一門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較高的課程,學習語文要求學生一步一步的積累和掌握,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從而更好的進行閱讀和作文的學習。在小學和初中的英語學習中,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的要求較高。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外,還將語文教學與思想品德的教學結合的起來,對學生的思維有著一定的要求。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不足,學生的思維都是教師賦予的,學生閱讀和作文中展現出來的情感都是教師告訴學生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情感感悟方面沒有和閱讀的文本產生共鳴,從而無法提高閱讀和作文教學的效果。
2、以信息手段拓展信息提高教學生動效果
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有些方面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感知,需要教師進行信息的補充,也有些方面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的幫助實現圖文并茂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手段的拓展功能,將其作為打造生動課堂的有效工具,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例如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教學中,學生對于基因組研究計劃缺少必要的`了解,貿然進行新課進行,必然會導致學生理解效果不佳,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
對此,筆者運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演示了基因組計劃的由來、最新進展、重要成果等方面資料信息,幫助學生直觀感知基因組計劃的概況,從而為下一步教學活動的開展掃清了認知的障礙。再比如《景泰藍的制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景泰藍制作生產線上的一段演示視頻,通過各制作環節場景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對景泰藍的制作過程、制作工藝具有了更為直觀形象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把握。在高中語文課本當中,課文的選取往往與我們當前的時代年代相甚較遠。而作者在文字感知和學生對文字的感覺有著極大的差距。而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作者生活年代的場景和社會背景,運用圖片視頻為學生營造作者寫作時代的時代語境。而這種具有明確色彩、聲音和視頻環境的課堂氛圍,可以感染課堂的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從而將學生的感知帶到時代語境之中。這種現代技術的運用,大大消弭了時間間隔產生的理解偏差,對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意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通過多媒體教學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形式
影視作為一種藝術,它囊括的信息量非常大,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該種資源,改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中語文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視野,凈化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從而達到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影視作品同樣也具有這樣的功能,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語文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學習樂趣,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技巧。
教師通過為學生播放《一個都不能少》、《雷雨》等影視視頻,將學生從課本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各項感官去學習語文,更深刻的認識人物、學習課文。影視資源作為新生的產物只要被充分的利用好,就會成為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的有力推動力,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微課的語文教學圖文并舉,視聽結合,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能夠得到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自覺地、主動地、不知不覺地接受更多更大的信息量,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所以,作為一名工作在高中語文第一線的教師,應該進一步制作好、運用好語文影視資源教學,進一步解放學生的課堂課外學習,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所在,從而愛上語文,愛上我們的優秀文化。在現代化的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以美激情,以情育人,用活多媒體,激活語文課,讓課堂插上飛的翅膀!作為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語文教師一定要能夠熟練地運用它、掌握它,但從另外的角度講,在語文教學中,實現良好課程內容的安排更具其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孫珂,蒲桂琳.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0):158~159.
[2]劉新麗.多媒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04):172.[3]王張合.淺談多媒體下的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0(06).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4
【摘要】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的課堂中,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鮮的元素,使得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資源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有效教學。本文主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提出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幾點策略,以期為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就是要將信息資源與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將信息技術手段恰當地使用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從而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在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成為了每一位語文教師教學的基本目標。下面我就主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實踐,談談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幾點策略。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對于小學生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其積極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途徑,而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出恰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激發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走進麗江》這篇課文時,我就先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搜集了一些麗江的景色圖片,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這些圖片,學生看到麗江古城、玉龍雪山、虎跳峽、萬里長江第一灣、香格里拉等這些神奇而美麗的景色,他們的視覺與心靈都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的麗江美景,知道麗江的特色與風俗。于是在充滿了閱讀興趣與欲望的狀態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了課文的學習中,在這樣濃厚而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致高漲,他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得到了提高,也為高效教學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開闊性
網絡上的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信息資源來拓展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資源主要依靠教材的參考書以及教師個人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這樣的現狀會使得教師的教學受到教師本身的影響較大,教學的過程可能會產生一些偏差。而在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理與補充,師生的視野都會變得開闊,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放。例如,在教學課文《孔明借箭》時,學生對于課文中所描述的場景都感到難以想象,造成學生的學習質量下降。于是我便利用多媒體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了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這個片段,學生在看到直觀的視頻后,他們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更為深入細致。接下來我利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拓展三國時期的其他歷史故事,如著名的“空城計”、“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等,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另外,為了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與熱情,我還讓學生在課下搜集一些資料,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的表演,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讓學生更加認真地閱讀三國故事,還讓學生在親身的參與實踐中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突出教學重點,實現學生的學習高效性
受到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節省有限的`課堂時間,往往是通過自己的講解來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很容易產生惰性思維,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就可以將教學的內容與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來,教師節省了寫板書的時間,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思考,而且,教師還可以將教學的重點內容用紅色加粗的字體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觀看課件學習時他也能著重注意這些部分,從而有助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例如,在教學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很多學生都只能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而很難體會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所體會出來的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于是我在教學時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配樂,讓學生一邊閱讀課文一邊體會文字的深層含義,并將每一次幻象中的關鍵詞提煉出來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從而讓學生的情感變化更加有針對性,有目的性,使其更能體會小女孩內心的悲涼。在學生將這些內容都讀過后,我便利用多媒體將這幾次幻象都總結整理出來,讓學生整體地理解這些內容,從而幫助學生突破了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背景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也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促進小學生的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軍.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成才之路,2014(02).
[2]尚豐慧.利用電教媒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5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多元信息與語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為小學語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為教師教學,學生學好用好知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教師能更好地展開教學,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信息技術的使用,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呈現出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畫面,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這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課堂上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恐龍》一課,如果在導入課文時,播放一段恐龍的動畫視頻,視頻中向我們展現了恐龍家族的生活情景,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這段視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美的語文課
書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如《廬山的云霧》、《拉薩的天空》、《西湖》等展現自然的美文。文中多處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美麗的自然風光。此時,如果單憑講讀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無法領會到“美”之所在。因此,我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展現在學生們面前,使他們深刻地體會到廬山千變萬化的云霧;拉薩湛藍、透亮的天空;美麗的西湖,再加上優美的樂曲,聲情并茂的講解,將觀察、閱讀、思維、審美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還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語文教材中涉及內容比較多,知識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課文中的許多人物故事、科學知識、自然現象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運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信息技術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背景資料,將某一閱讀對象還原到當時具體的自然社會情景中,幫助學生較為深入而準確地理解閱讀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的文、圖、聲并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在教學《問銀河》一課時,課文中出現的“伸著大鼻子的貨輪”、“斜拉橋”、“葛洲壩水力發電站”、“攔河大壩”這些事物都是學生從沒見過的,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閱讀。為了使學生清楚地了解這些事物的特點、作用,我就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呈現出一幅幅圖片以及它們的特點、用途,這樣學生先前遇到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了,閱讀起來也比較順利,而且在閱讀的同時,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
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中,教學完課文以后,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看了一段課文視頻,在視頻中,配合著音樂,將王二小壯烈犧牲的一幕、敵人的兇殘都刻畫得生動形象,人物的特點也躍然于學生的眼前,每個學生都靜靜地看著,臉上露出心痛、憤怒的表情。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加入了信息技術的運用,不但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二、信息技術的使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一)為學生自主預習課文提供幫助
語文涉及方方面面,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學好語文,必須做好預習作業。例如,在學《“東方之珠”》一課時,我們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東方之珠”的資料,有個客觀的印象,為深刻理解課文作鋪墊。經過學生的查閱資料,學生會了解到“東方之珠”就是香港,然后從網絡上可以瀏覽香港的各種資料。這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學習人物故事,歷史故事時,經常鼓勵學生上網查找資料,這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對突破重難點起到關鍵作用
重難點是一節課的主體部分,抓住教材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內容,學生無法通過文字來理解,此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突破。利用多媒體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展示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場景,又能設置一些教學懸念,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航天飛機》一文,對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的描述: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有的學生想象不出,這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出示一架“航天飛機”,讓學生觀察其外形,便一目了然。還有讓學生理解航天飛機的“飛得快”這個特點時,我們可以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從地圖上看“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的距離,再比較“普通飛機要飛行4個多小時,而航天飛機只要7分鐘”來說明航天飛機速度快。這樣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突出教學重、難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解決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在以往的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苦于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隨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方式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學生之所以會“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主要是因為缺乏寫作興趣,缺少寫作素材。現在,有信息技術的視頻、圖片輔助,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為動物設計名片》,以烏龜為例,首先出示烏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觀察烏龜的外形特點,并相機板書,再指導學生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說一說。接下來播放一段“烏龜的生活習性”方面的錄像,讓學生對烏龜有總體印象,然后指導學生根據錄像組織語言,說一說對烏龜的了解。有了這樣一段生動形象的錄像,學生寫起烏龜來也得心應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又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自主、探究的環境。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只要我們能夠精心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媒體,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更精彩。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6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人們充分認識到了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逐漸取代了傳統板書教學,使得教學效率大大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也逐步增強,對于信息化設備的使用也能夠達到運用自如,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信息化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但是也應看到,一些教師對于信息化手段的認識仍存在不足,對于信息化設備的利用不充分,在教學過程中仍以傳統板書為主。實際上,我國大部分小學配備了信息化的教學設備,而小學語文教師對于這些設備的利用率不高,致使設備閑置沒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教學手段仍以傳統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單一。另外,部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意識不強,沒有將教學內容與信息化教學方式相結合,使得信息化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學中照搬教材內容的現象較為普遍,信息化教學內容和方式缺乏創新,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教師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期能夠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推動小學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教學有效性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而信息化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能夠有效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升教師的教學設計效率,以更為豐富的展示方式,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一個更加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新奇事物具有先天的好奇心,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提高信息化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水平,應從教師的思想認識、教師設計、信息化設備的配備以及教師信息化技術能力的培訓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
1.轉變思想認識。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應用關鍵在于教師的認識,信息化教學不僅僅體現在對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上,還體現在現代化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上,如何將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借助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思考和面對的重要課題。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想,緊隨時代的步伐,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以發展的視角了解和關注國內外教育動態,汲取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并借助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使之為教學活動服務,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2.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和完善教學設計。當前,網絡及各類應用軟件將全球連接為一體,實現了知識和信息的共享與交流。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結合語文教學大綱,通過網絡進行教學資源的搜索與選擇,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例如,古詩詞作者的簡介、社會背景、詩詞意境和名家解析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詩詞中所傳遞的意境和思想,如視頻、音樂、Flash動畫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樣化、直觀的視覺教學體驗。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語文備課小組應鼓勵和提倡教師采用信息化技術用于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設計信息化水平。同時,教師之間應共享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和設計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3.配備齊全信息化教學設施。信息化教學設施是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信息化技術應用的前提。學校應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教育信息化設備的投入,加速信息化項目的建設,積極探索新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努力營造一個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不斷創新和拓展教學新方式,使信息化教學成為主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信息化應用水平。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利用信息化設備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允許學生使用和操作信息化的教學設備,激發學生的對于信息化教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但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學生操作的正確性,避免學生因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損壞,造成不利的影響。另外,信息化技術和設備在家庭中已經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手段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微信、QQ群或者微博的方式加強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教學內容設計的多樣化,從而提高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輔導的效率,使信息化教學貫穿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再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索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鼓勵學生分享搜索到的`信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和分享意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目的。
5.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課題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是教學信息化的關鍵。當前,學校普遍缺乏對教師信息化能力的評估和培訓,而面對日益嚴峻的教學形式,教師在較大的教學壓力下進行信息化技術學習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其學習效果不盡人意。在這種背景下,學校有必要針對教師信息化能力進行評估和培訓。學校可以從整體和個體出發,了解教師的信息化能力,然后結合學校信息化環境進行專業化的培訓。例如,在信息化項目完成后,開展設備操作和技術應用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設備操作能力。同時,為增強教師的的專業技能水平,學校可以采取校際合作或校外專業機構培訓等措施,不斷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推動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四、結語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小學教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程度和水平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信息化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轉變思想,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與時俱進,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為載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完善和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推動小學語文教學上一個新的臺階,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婉麗.微課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
[2]姜文英.網絡信息化教學體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7):51-52.
[3]陳華芳.巧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靈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5):126-127.
[4]李欣.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的個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 篇7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的有機整合
把信息技術和語文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這肯定會使得教學內容從以前的封閉狀態走向開放的形式。這一定會在語文課程內容中出現一個大的改變,使得教學內容在時間和空間中跨越,能夠很形象地出現在學生的眼前,避免了小學語文教學脫離現代氣息,克服了小學語文舊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弊端伙
二、信息技術與學生思維能力訓練的有機整合
人腦對事物的反應表現為思維能力,人的思維能夠對看到的事物進行加工,經過去粗取精,選擇那些具有高級思維能力的東西,達到了認識的高級層次。信息技術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很多豐富的多媒體形式,這將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信息技術與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機整合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到一定的層次。不僅要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更要加強學生進行書面表達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可以將語文作為一個工具運用,這才是學好語文的主要目的,能夠為未來的生活提供必不可少的幫助。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一定的時間內提高教學質量,這取決于學生在課堂分鐘內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向分鐘要效率,必須對這節課進行精心的預設,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安排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不能白安排,要系統完整,并能解決很多問題。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本著一切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刪繁就簡,集中精力,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提高小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這需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多聽標準的普通話講座,多聽詩文朗讀,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語言,根據學生這一時期的特點進行不斷地積累、總結。在實際的學習當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各種困惑,要熟練地掌握這些困惑,才能更好解決問題,逐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與進步的喜悅,獲得增強語感能力、養成積累習慣、促進語文知識向語文能力轉化的“原動力”。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不僅對課堂的容量加大了,而且也加快了教學的進度,這樣可以節省出大部分的時間,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可以進行一些課外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課外娛樂小天地。
四、現代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
小學語文中較為難點的問題就是寫作,很多孩子不會造句,更不會順暢地寫一段話。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的生活經歷太少,寫作源于生活,源于學生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同時,還要學會說話,怎么說話才是關鍵。教師在講作文寫作的時候,要這么強調,寫作的步驟一般只有這幾步:第一,要知道寫什么;第二,怎么寫,運用什么方式去表達;第三,結束語,總結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總結上文,經過這三個步驟,可以完成一篇小作文。然后大的作文框架有了之后,那就是一些詞語的使用了,多用一些成語,可以起到作文潤色的作用,豐富作文的語言表達,可以拿到高分。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加強學生使用漢語詞匯組詞、造句、連成一段和逐步由詞語到句子再到段落的寫作能力,逐漸就學會了寫作。利用多媒體進行一些文字、圖片、成語小故事的展示,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更加有助于一些成語的正確使用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給了學生和老師很好的幫助,讓學習不再煩瑣,而是趨于簡單豐富化,內容上有了很大的擴展,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知識的外延性增強了,學科內容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更加重要的是,這次現代信息技術同語文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學生,他們能夠高度集中自己的學習注意力,更好地提升了課堂分鐘的效率。為今后語文方面的發展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階段。在教學中,多采用多媒體技術和教師的講授為主的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教育的新理念的一個質的飛躍。讓學生從小就意識到計算機的強大能力,樹立努力學習,為發展更加先進的技術而努力的想法,促進學生學習的穩步提升。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主要有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提問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感悟。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必將引來一場教育系統的全面改革,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每一位教師都得學會計算機技術,對于那些老教師,也得不斷地學習,爭做一個為國家貢獻自己理論的人而不斷奮進閉。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論文】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學科整合論文01-30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優秀01-31
淺析小學語文與電教媒體整合教學論文03-05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對策的論文03-02
語文單元整合教學課件01-25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1-26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課題階段總結11-22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1-25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