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論文
在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發明、新創造、新技術、新信息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的時代,學校老師所教的知識大多是相對穩定的基礎知識,這與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生產的迫切需要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初中語文教學就需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若把知識和技術比作黃金,則良好的自學能力有如“點金術”。黃金誠可貴,它又怎能比得上點石成金的本領呢?
那么,應該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培養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途徑又有那些呢?
一、培養明確的自學動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學貴在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為使學生的學習有條不紊,逐漸的進行下去,老師要幫助學生制定一套學習計劃,并及時通過檢測題檢驗自己的自學成績。通過自評自查,揚優棄劣,調整計劃,達到方向不變,安排靈活的目的。因此,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專不要散;要深不要浮;要恒不要懈。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做筆記的形式很多:可以在書上作記號、批注,或者在筆記本上寫摘錄、提綱、概要、也可以剪貼。做好筆記,可以增強記憶,積累資料,選擇重點。所做筆記要做到經常翻閱,對上面所記的東西要勤思、勤用,不懂的地方要勤問,促進思考,使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的三個層次。
(一)課內閱讀指導。
指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示范和起步。有不少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教材即理解和掌握。在課堂中安排適量的時間,讓學生閱讀。此類閱讀,通常是由教師先指出通過閱讀要達到的目標和閱讀中的注意類,學生閱讀后,讓學生自行小結內容,并提出針對性問題讓學生回答。有時通過閱讀還不能對內容有深刻理解,則可提出更深刻的引導性問題,指導學生再進行仔細深入的閱讀,達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程度。課內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和提高其閱讀質量都是一個促進。
(二)課外閱讀指導。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閱讀活動,它不受教材及教學內容的局限,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廣闊天地。主要應指導學生“讀什么?”和“怎么讀?”關于“讀什么?”主要是指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閱讀書目的.問題。可通過一些節選自名家名篇的課文的學習而推薦學生去閱讀原著,一些名家的精美短文等等。關于“怎么讀?”其實就是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瀏覽法、泛讀法、精讀法等。瀏覽法和泛讀法,是對于大部分閱讀作品而言,而精讀法則適于品味文中意味深長部分,仔細研讀,吸其精華,語文能力才能提高。其次,還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勤動筆的習慣,對所讀內容進行比較、鑒別、評價,尋找、篩選相關的信息。
(三)參加課外活動。
組織學生廣泛地參加其他有益的活動,將培養自學能力融于其中,自學能力不只是“閱讀”一項,很多其它活動都包括有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因素,如講故事、演講、小論文撰寫、上網搜集信息等。只要我們注意引導,往往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的四個步驟。
(一)明確自學能力訓練的目標及層次。
首先,在第一學期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自學生字、新詞,掌握它們的音、形、義;能借助參考書和自讀提示初步了解文章寫作時間、背景和作者的有關問題;能借助參考書和自讀提示初步讀懂文章大意,劃分段落層次,在老師的指導下概括段落大意;能歸納出中心思想;能提出質疑;能復述課文。
其次,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第二、三、四學期要求學生:比較準確地了解文章大意,把握較淺顯的文章的結構層次;能寫出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內容提要或故事梗概;能有根據地說明教材特點;能提出一些有意義的問題;能出題互測。
最后,在達到第一、二層次目標及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五、六學期能夠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脈絡、思路,寫出結構提綱;有自己的見解,通過比較初識文章的特點;借助參考書自譯文言文;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聯系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感想。
(二)模仿性訓練。
模仿性訓練主要是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和步驟,通常的做法是:在講一個新單元或一類課文前先出示這類課文的學法,即自學的步驟。例如:在第一層次古詩單元可以出示自學古詩的方法——五步學詩法:了解作者,搞清背景,弄懂詩題的意思;抓詩眼,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語詩意,體會并描述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然后,對照出示的方法,講析文章。讓學生掌握自學古詩的一般步驟,而后放手讓學生模仿自學古詩。這樣,既教給了學生自學的方法步驟,同時對照講析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給學生提供了模仿的范例。
(三)相對獨立性訓練。
相對獨立性訓練主要是按一定的程序和思路,引導自學的思維方向,強化有意注意和自學能力。可以根據相應的目標與層次設計自學表,由師生商議填寫自讀目標、自讀要求,對自學課文從標題、作者,到字、詞、句、段、篇進行全面的(或有側重的)覆蓋,然后由學生完成目標。學生通過這一過程自讀課文,可以解決文章的一些主要問題,經受鍛煉并初步具備“丟掉拐杖、自己走路”的能力。
(四)獨立性訓練。
獨立性訓練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的基礎上的訓練。根據師生教與學的需要,可靈活設計訓練方式,主要考慮自學的目標、要求、任務,不管過程,學生只要完成任務即可。這一步驟的特征是“丟掉拐杖、獨立思考”。例如,在初中第五冊《自學的好幫手——工具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提出自讀的目標: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辭海》、《辭源》以及一些人名辭典、地名辭典、歷史年表、百科年表等工具書;閱讀后,就工具書的不同類型和用途制成一張表,使人一目了然;說說課文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舉一例;談談讀后感。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借助參考書得出答案,談出感想,便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重要的是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相信學生,善于引導學生,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情境、自由發展的空間,從而達到培養自學能力的目的。
【初中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略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的論文02-18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論文12-10
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論文12-02
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初探論文12-08
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論文01-22
復習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論文02-18
淺談中學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論文12-03
高職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論文11-23
古詩新教 培養自學能力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