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初探論文
關鍵詞: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教學創新
摘要:大學語文是-fl歷史悠久的課程,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它洇染了國人的心靈,傳承著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的傳遞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當下,大學語文卻逐漸被邊緣化,甚至成了“雞肋”。其處境的尷尬值得我們反思。我們也要與時俱進,適應信息時代青年學子的求知需要,在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環節進行適當的改革。改革很有必要。創新勢在必行。
1大學語文教學現狀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母語仍是維系民族團結的紐帶。教母語,同時也在教民族的思想和感情。大學語文歷來更被認為是“高級母語”教學。母語的學習絕不像數理化那樣只是一個訓練為主的知識性、工具性和能力問題,它還是一個具有濃郁民族文化色彩,關系到傳承文化傳統、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問題。母語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側重于工具性,而大學語文是高等層次的母語教育,更強調人文性和審美性。
然而,許多年以來,我們一直把漢語當做外語來教,這是造成語文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y。而信息化社會,人們的交際、求學動機日益功利和世俗,母語教學更是淡出“江湖”,外語之風態意蔓延。定睛看來,我們很多大學的學生寫得是錯字連篇,作業更是網絡產品。有的甚至連請假條也不會寫。在哀惋之余,我們大學的語文學習就非常值得反思。
2新時期大學語文的培養目標
母語無聲地記載著本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記載著民族文化的地質層,語文(這里當然指母語)教學必須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它應該更側重于人文性和審美性。大學語文最大限度的載負著本民族豐富的文化、思想和情感內涵,是傳播民族文化、培養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載體;大學語文是人學,最有利于培養人的美好情感,提高人的修養,使人獲得身心健康,這是其他任何學科難以相比的[z]。但當下社會,信息發達、網絡便利,在繁忙的經濟生活中成長起來的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更喜歡文化快餐。正如“百家講壇”紅遍大江南北,通俗的講述把古典深邃的文學作品和文化人物變成了心靈雞湯,慰藉著喜歡快捷方式的年輕人。
在這種轉型期的文化淡漠中,我們的大學語文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想想上世紀初的那些學貫中西的大家,拿著一本書,收放自如,在一堂課上,帶著學生穿越思想的隧道、跨過邃遠廣裹的時空,笑談古今中外,縱橫萬里書卷。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縱情享受著知識帶來的偷悅。這種知識的積淀匯成修養的河流,無論是在民族命運的風口浪尖上,還是人生的苦難坎坷中,都給人以信念,給人以力量。在季羨林先生的《二月蘭》中[[3],我們所領略的就是學富五車的季先生在人生的風雨中,用信念的力量在親情的支持中淡然渡過人生中最不堪的一段,仍然保持著前進的風姿,提升著卓越的東方文化。
這種人文修養的煉成,需假以時日,更需開闊的思維、高遠的眼界和苦學的作風,才能在積淀中成長,化風化雨,最終釀成靈魂的佳境。無論是在功利、污濁或者清明的世風中都能夠保持自己的本真,保持做人的道德底線,保持良好的精神風貌,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保持達觀洞明的心胸,品味人生、補充靈魂的給養,熱忱執著、清新健康生活著,正直堅韌、樂觀快樂工作著,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所以,大學語文應該是依托于教材的文學素養課,面向社會、面向人生的人文修養課;其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以一顆平常心去生活、去奮斗、去努力的“新人”。
3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探討
3.1教學手段創新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和以啟發想象,誘導聯想的講解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學。多媒體教學直觀,但是容易流于感官的直觀印象,講解教學有不同程度的枯燥,缺少刺激信息接收的手段。兩者結合,既豐富教學過程、充分展示教學內容,又能夠有深度、有拓展地講解。 例如,在《長恨歌》的講授中,先安排播放了《紅樓夢》中“寶玉訴衷腸”一段視頻,再結合演員們非常到位的角色把握、有聲有色的'畫面和恰到好處的背景音樂,來分析這個片段中四個男女主人翁不同的性格、體態語言所表達的心理活動,細膩的情感變化、微妙的愛情沖動,以引起青年學生對愛情的思考,最后導人課文的閱讀分析。因為教學導人較為新穎,不僅讓青年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不同類型的愛情,而且對愛情的鑒賞理解也會更深人一步。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發現,領略社會百態、人情冷暖、愛情、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從而增長學識和審美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包容他人、熱愛社會和生活、不怕挫折、不畏艱難、勇于突破和超越自己的“達人”。
3.2教學內容創新大學語文教學內容應與人文性教育結合。在錢鐘書先生的《吃飯戶〕一文中,作者縱橫摔闔,談古論今,笑談之中,思維開闊放達,寧靜但不失幽默,體現了一種學者型的雅趣。但對于90后的大學新生而言,完全是陌生化的生活和思維。甚至個別學生感到深奧難懂。時代不同,對語言的領略和欣賞的深度、廣度完全不同。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就結合了今年最火的小品《不差錢》,進行語言風格的對比,同是闡述吃飯這一社會現象,雖然主題相似,但著眼點不同,表現的語言手段和創作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就有了截然不同的味道。“不差錢”化用大家都知道的俗語“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還有“打白條”這一特殊社會名詞,以點帶面,一斑窺豹式地折射出社會中的功利和家族觀念。
通過這種對比,讓學生理解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不同審美價值。《吃飯》是聯想的盛宴,是思想的自由王國,是文人學者的詩意生活表述。《不差錢》是幽默的舞臺,在詼諧中極盡嘲諷,逗笑中帶著辛酸,在夸張中看透世態人情。這種幽默是鮮活的、是通俗的,也是雅俗共賞的。
3.3教學模式創新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注重閱讀和寫作特點分析,這一點是很多大學新生所厭倦的。在教學環節的教材處理中,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不能僅停留在課文本身。對課文的設計,應該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在講解《兼愛》時,我們把《兼愛》和《秋水》就語言風格、思想意境、寫作技巧的借鑒三方面進行對比。首先是語言風格的不同,論證效果的不同。《兼愛》從“家國”立論,從治到亂、從父到子、從君到臣、從上到下、從長到幼、從家到國,圍繞“不相愛”展開論述,條分縷析,層次分明;而《秋水》則善于設喻、善于對比,語言形象生動、喻體巧妙通俗,縱橫摔闔、揮灑灑脫、收放自如。其次是思維特點的不同。兩者對學生培養高屋建瓶的思維方式都有很大的幫助。《兼愛》一文既有心懷家國的高遠境界,又有回環復沓的辯論技巧;《秋水》一文則富有思辨的哲理,能夠體會穿越時空的浪漫闊達,也能習得層層深人、環環相扣的邏輯藝術。對學生而言,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汲取思想的營養和談論的技巧,尤其談論的技巧,更是象牙塔中的學生所缺乏的。這樣讀寫教學就變得更實用,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對學生填密嚴謹的思維方式是很好的錘煉。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間題,其結論是不相同的。答案的多樣性使思維變得開闊,概括問題的全面性使思想變得更立體成熟。
4結語
在多年的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尋求突破,突破傳統的講解,沖破灌輸的案臼,在語文教學中突出與現實的聯系和結合。大學的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閱讀欣賞審美的層面。而應該通過鑒賞活動增進人文的修養、完善人格、提升品位。以文章學習為載體,培養青年學生自信而不自負、平凡而不平庸、含蓄內斂而不妄自菲薄、積極進取而不鉆營逐利、包容寬厚而不縱容狗茍、正直向上而不剛慎偏激的人格,開闊其心懷家國、情系社會的胸襟,提高其關懷自我、關懷生命的人文意識,求大同存小異,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帶著一顆勇敢的心,成為一代有信念的人。
【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初探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01-08
試析體育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個案初探論文01-09
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初探論文10-09
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論文推薦05-31
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思考論文10-14
環境科學概論教學改革初探論文11-09
網絡程序設計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07-30
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改革初探論文01-19
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初探論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