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時間:2023-02-02 11:39:41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通用12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通用12篇)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1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我們語文教師從事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目標。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仍是我們當前經常思考和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我認為這其中最值得和必須強調是閱讀,閱讀教學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善于讀書,通過讀書必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所提高,且將終身受益。

  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廣度和深度,直接影響閱讀動機的穩定性與深刻性。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正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從我們現用的閱讀課程來看,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旨在為了愉悅、為了自我發現、自我充實的閱讀機會。我們的《語文課程標準》設定的目標充分顧及了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閱讀課程,按照設定的目標,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身心愉悅,讓他們自我發現、自我充實。

  目前,《語文課程標準》在我國已全面實施,廣大語文工作者對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究并付諸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獲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創出了一條條有效的路徑。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這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因而,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閱讀課程,嚴格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充分利用各種心理因素加以培養,讓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心力”,在“相機誘導”下,“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相融了”,這樣,學生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去閱讀,自然會充滿熱情,增強讀的欲望,從而增強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并進而去自我發現、自我充實。而在閱讀中不斷感受愉悅,不斷自我發現,自我充實,必將對閱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種“穩定興趣”,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并為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里“語文能力”即“語文素養”中所說的“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閱讀教學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可讓學生感悟并學會運用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順序,了解不同文體的特點,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等。讓學生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使學生的閱讀行為充滿自主性,并在強化個性體驗和感受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簡言之,就是引領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最終的目的是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學生能“自由讀書、有目的地讀書”;其次,閱讀教學中也滲透了對其他語文能力的培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表達了閱讀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的知識,得到的體驗感受,產生的看法、聯想,作出的評價等均可直接作用于寫作,閱讀美文中生動精練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高尚的情操等等的熏陶感染無疑也會對寫作產生重要的影響,無疑可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何況,現在的閱讀教學普遍都重視“讀”與“練”結合,因此,寫作能力的提高與閱讀是密切相關的。

  另外,閱讀教學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高同樣起重要作用。一方面,閱讀中獲取的知識、信息可以豐富說話的內容,增大說話的厚度;另一方面,所閱讀的人物說話技巧、語言邏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與人交談,有條有理,大方得體;而閱讀在朗讀本身就是一種口語能力的訓練。還有,閱讀教學也包含了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的訓練。如在閱讀中對生字的識記,形似字的辨別,字的筆順筆畫的掌握等,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和提高識字和寫字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努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

  閱讀教學是一種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活動過程。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教師、文本的對話,學生從閱讀課程中積累字詞句篇,獲得一定的語感,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得到一定的培養和提高,但更多的愉悅、自我發現、自我充實在課外等待著他們,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文筆精華,猶如浩瀚的海洋無邊無際,讓他們盡情地去遨游吧!那是一座無比巨大的寶藏,如果說閱讀課程已經引領學生來到了寶藏的大門前,閱讀教學又交給了他們一把開啟這大門的鑰匙,那就讓他們立即撲進去,盡情地獲取吧!多讀書,讀好書,開卷有益,這無疑會使學生的視野更加寬闊,也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營養還不足,亟需不斷地通過閱讀吸取營養來補充自己,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閱讀。而大量的、經常性的課外閱讀,又對課程的閱讀予以補充,形成幫助,促進對課程的閱讀。

  這樣的互相滲透,互相作用,循環往復的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積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而且還能使學生培養并建立起穩固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閱讀等語文能力,并可以使學生的審美情趣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熏陶出高尚的情操,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顯然,這種閱讀必將使學生終身受益。葉圣陶先生說過:“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先生一語中的,為我們今天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點明了突破重點的方向。讓我們去努力實踐吧!

  參考資料

  1、葉圣陶教育論文集

  2、巢宗祺等主編.語文課程標準解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2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缺乏獲得新知識的能力,缺乏發展潛力的學生。”可見閱讀對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多么重要。

  閱讀更是語文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教學內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的閱讀,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態度,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領悟文章的豐富內涵,受到感染和啟迪,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又說:“語文教學之一目的為使學生練成讀書之本領。”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是閱讀的兩翼,共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見語文老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中的角色何等重要。

  語文老師要做好打開學生閱讀視野大門的鑰匙,就要求我們不能整天圍著課文轉。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開展與閱讀有關的活動,在豐富多彩而又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很容易體會到閱讀的快樂。例如:課前五分鐘你講、我也說讀書活動,讓學生說自己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收獲?最精彩的是什么?等等。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善于表現,所以很積極。在這種活動中學生不僅拓寬了閱讀的視野,而且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做好學生的閱讀指導

  學生有了自由閱讀的空間后,他們會如饑似渴地閱讀,此時老師要做好學生的閱讀指導。指導他們如何去選書,如何去閱讀?選書應該選好書、選一些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能給人啟迪和教育的。如名著。并指導學生在閱讀時,不可能將書中所有的話都記住,所有的精華都吸。閱讀要像吃甘蔗一樣,要咀嚼,要吮吸,還要吐出渣子。這就是一個“篩選與吸收”的過程,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

  告訴學生閱讀在形式上還可分為粗略閱讀,精細閱讀,跳躍式閱讀。根據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無論哪種閱讀目的是盡快地吸取知識、充實知識積累提高閱讀能力。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老師就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定時閱讀,做好閱讀筆記,在閱讀過程中學會運用圈點批注,并善于質疑,以提高閱讀能力。

  四、把閱讀引入語文課堂教學

  一旦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就可以把閱讀引領到課堂上進行語文教學。

  課堂閱讀有別于課外閱讀。課堂閱讀是一種范文閱讀,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它有著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要求。它的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吸收語言、培養語感;讓學生積累閱讀經驗,提高閱讀能力,培養閱讀習慣;讓學生從文本中接受思想、情感、知識、文化;培養健全的人格。

  也就是說課堂閱讀屬于學習性閱讀。閱讀教學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這就要求閱讀教學一定以讀為主,而且以學生讀為主。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說明反復閱讀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有多重要。

  每學一篇課文,我都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我主張讓學生獨立思考讀出個性,成為真正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1.初次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2.再次閱讀課文、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內容。

  3.邊閱讀邊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4.提出質疑、再次閱讀課文,找出解決的途徑。

  這樣的閱讀教學既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不過是一片會思考的葦葉。”要使每個學生做一片會思考的葦葉,老師就要教會他們學會閱讀。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3

  一、通過“讀”培養語言的感受力

  1.范讀引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感情地示范朗讀,把其中包含的意思讀出來,通過范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讀《狐假虎威》中狐貍對老虎說的“老天爺派我來管你們百獸”一段話時,老師用傳神的面部表情和得體的形體動作,把狐貍吹牛撒謊蒙老虎的語氣、神態表達出來。小學生的模仿力很強,看老師讀后就能把老師的語氣、語調甚至表情也模仿了過來。一篇課文的重點和最傳神、傳情而學生又不易讀好的地方,最有必要老師進行范讀。

  2.聽其聲,觀其形。學生朗讀時,教師不能光聽,還要看學生朗讀時所表露出來的神態、面部表情等。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及進入課文意境和角色的程度。同時,我們還可以從朗讀的“聲”和朗讀時的“形”所反饋的信息中,迅速地察覺自己教學的不足與問題,從而及時地調整教學程序和方法。

  3.邊讀邊欣賞。要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必須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做到眼、耳、口、腦并用,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讀的同時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用“看電影”的方式來捕捉語言信息,感知現實生活。

  4.深讀共鳴。每篇課文都是思想和情感的統一。理是情的基礎,情是理的表現形式,讓學生悟情明理產生共鳴是培養語感的關鍵,教師要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用心去讀。如果教師善于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啟發學生的想象,再造意境,這樣對課文的理解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讀”提高語言的理解力

  1.憑讀解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設計有啟發性、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憑借讀解決這些問題,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問題的設計是指導讀的關鍵,它直接影響到朗讀的質量。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學生易于忽略的地方設問;要有思考性,讓學生讀后想一想才能答出;要有層次性,保證每次讀后都有新的收獲,新的體會;要有向心性,要始終圍繞文章中心發問,使學生的每一次朗讀都對課文中心加深一次理解。同時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邊讀邊想。教師要把一篇篇課文作為例子,讓學生知道從哪里想,想什么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自讀的實踐中去感悟,去掌握。

  2.借讀悟情。課文的感情需借助朗讀去領悟,課文的感情要通過朗讀去表達。學習文章,只靠教師空洞的說教和蒼白的講解是難以更好地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反復朗讀后深刻理解文章中字、詞的意思及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還要使語言文字情緒化,這樣才能使蘊含于課文中的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浮出于文字表面。

  教師要針對課文內容、課文特點,運用多種形式的讀,如齊聲讀、輪流讀、指名讀、引讀、換詞讀、變序讀、分角色讀、領讀、默讀、朗誦等形式,一邊讀一邊思考,將讀與思結合,做到朱熹所說的熟讀精思,從而品析語言文字,理解文章內容。

  3.讀出特點。事物的特點蘊涵在語言文字之中,讀出事物的特點也就理解了語言文字,這是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要現身說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三、通過“讀”發展思維能力

  1.培養思維的深刻性。通過朗讀,深入理解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深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寫到雙方拄著拐杖的老奶奶“焦急又耐心”地等待著周總理的靈車,在朗讀時要突出“焦急”(語速加快)和“耐心”(語速減緩),使學生明白“焦急”是想早點看到靈車,而“耐心”則是非看到靈車不可。不管天氣多么惡劣,身體多么虛弱,把看似矛盾實則統一(對總理的敬仰)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訓練將隨朗讀的深入而得到加強。

  2.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通過朗讀使學生明確課文的'寫作技巧和思想內容,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狼和小羊》一文,學生通過朗讀,明白狼的本性是貪婪殘暴、恃強凌弱,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相信它;讀了《會搖尾巴的狼》、《東郭先生和狼》后,鞏固了對狼的認識;讀了《農夫和蛇》以后,學生的認識就會提高,就會推而廣之。除了整體訓練以外,一篇文章的某個語段,甚至某個語句都可以通過朗讀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思維的求異性。通過朗讀,使學生明確課文中人物的不同思維方向,激發思維的獨創性。《司馬光》一文中,司馬光有超乎常人的思維。一般來說,人掉入水中,首先應考慮怎樣使人離開水,那些“哭著喊著去叫大人”的孩子們就是這樣考慮的。但在特殊情況下也能考慮怎樣使水離開人,“司馬光砸缸”就是在這種思維指導下的行動,其他小孩的做法雖然沒有錯,但延誤了時間。

  小學生“讀”的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著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不但要重量、重質,同樣也要注重讀的形式和方法;讀要讀出情,機械的重復只會使學生“食”之無味,“言”之無語。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訓練,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讓學生情藏于心間而溢于言表的深刻體驗,是永遠具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切切實實地進行朗讀教學,才能有效地發揮朗讀的作用,使“讀”真正成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4

  [摘要]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做到“文以載道”。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 語文素養 人文情懷

  寫作實質上是一種文化的詮釋,作文教學的本質應是引導學生從閱讀到感知再到寫作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的語文素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在過去長期的應試教育過程中,作文教學大多都致力于作文的種種操作模式,熱衷于炮制作文的種種寫作技法,寫作的高度模式化、機械化扼殺了作文的本質,嚴重影響了作文教學的質量。

  新課標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意味語文教學本質的回歸,也使語文作文教學的著眼點不僅關注學生的基本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把寫作內化到人的身心與品質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做到“文以載道”,而這正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教學活動中要實現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實現作文教學目標的前提

  作文教學的前提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感悟優秀文學作品美的意蘊,體會其真摯的情感,學習其寫作技法,從而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學會閱讀首先要明確讀什么。在浩瀚的書的海洋中如何選擇、選擇怎樣的書已成為學生的一個重要問題。引人入勝的卡通書、花里胡哨的影視明星花邊新聞書、韓寒之流的兒童作家書,往往是當前學生熱衷的書目。

  而這類書的營養成份實在太少,如果讓它們占據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時地引導學生去讀一些經典書目,古文經典如:四大名著、二十四史、經史子集等,外國經典名著:《紅與黑》、《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現當代名著如:茅盾文學獎作品,巴金、老舍、茅盾等現當代知名作家作品等。通過閱讀,讓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啟迪、意志的激勵和智慧的感悟,從而觸及心靈深處,滋養其精神,潤澤其靈魂。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產生個性化的體驗,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明確了讀什么,還要解決怎樣讀書這一問題。其實最有效的讀書方法是:略讀、精讀和誦讀。略讀就是廣泛涉獵各種書籍,在有限的時間里,追求量的積累,盡最大限度地去博覽群書,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頭腦,最好能做到各個領域都有所觸及,略知一二。精讀就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科目,對某個片斷、篇章進行認真仔細閱讀研究,對不理解地方查閱工具書,追根求源掃清一切障礙,除此而外還要邊閱讀邊寫心得體會,抄寫精彩語段,做知識卡片,精讀要做到每讀必有所收獲。誦讀是閱讀中最有意義的一個環節,也是中學生應該致力追求的一個過程。針對名句、名段、名篇,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閱讀,把它記住,然后進行理解消化吸收,讓它內化在心中,成為儲備知識,隨時準備應用到寫作中去。

  二、寫是體現語文素養的最佳平臺

  新課標認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學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這一過程最能體現一個語文素養的高低。通過寫作這個平臺,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只注重技巧,而忽視對寫作基本功的訓練,或是教條地強調基本知識扼殺學生的興趣,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在新課改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寫作仍要從培養寫人、記事、說理這些基本功開始,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當前高考作文中所體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生的文章四不像。既不是記敘文,也不是議論文,往往文體不分,不倫不類。針對這種情況,作文教學首先要重視文體的訓練,指導學生學會寫復雜記敘文,既包含六要素,又要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夾敘夾議,敘議結合。要訓練學生規規矩矩地寫議論文,即明確地表達論點、論據、論證,思維縝密,邏輯清晰。首先,要引導學生寫靈活自由的散文隨筆,心得體會,可以表現歡樂,贊頌美好,褒揚奉獻,也可以抒寫傷感,抨擊丑惡,揭露渺小,倡導個性化寫作。其次,在訓練學生基本文體的寫作過程中,適當穿插帶有高考趨勢方面的文題,指導學生寫好話題作文、命題作文、開放性命題作文,引領學生寫作立意深刻、構思新穎、文體復雜、難度較高的文章。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做到記敘生動、邏輯縝密、說理透徹、抒情真摯充沛,使學生的作文既深刻豐富,又有文采有創意,充分展示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水平。

  三、人文情懷是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人文情懷是指作者的思維方式、價值追求與精神狀況,是人思想情感的流露與體現,是人文素養、人文精神內化于人內心而形成的一種精神品種、一種修養、一種心理和一種態度。新形勢下作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為目標。這也正是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要求的。也許有人說,站在人文精神、人文素養這一高度談論作文教學是高談闊論,沒有一定的內容依托,根本無法在教學中實施,其實教師始終應站在一個高度,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入手,通過寫作這個平臺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要從寫作生活化入手,豐富文章的寫作內容。

  無論是高尚的.還是庸俗的精神品質都是在生活中體現出來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讓文章內容回歸到生活中去已成為當前作文的主流,寫作生活化是豐富文章內容的有效途徑。由于學生的生活單調,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感到沒內容可寫,要引導學生關注和珍惜學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利用好文本教材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平凡而又有意義的小事、瑣事,如初中教材中經典文章《背影》、高中教材中《我不是個好兒子》《丑石》等,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寫作點,讓學生寫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寫自己的歡樂和苦惱,從寫作內容上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

  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熱點,關注社會熱點,充分利用網絡傳媒,對社會各種現象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關注多元的、真實的、繁雜的社會生活。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生活內容,如:音樂、繪畫、體育等,讓學生作文取材生活化,注重生活細節,從點滴生活中感受其細微變化和差異,并由此上升到理性的人生感悟和人生哲理。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捕捉情感支點,挖掘學生內心的真情,引導學生在文章中抒發真摯情感,讓學生在情感歷程中學會化平淡為真切,化漠視為珍愛,在師生共處與人交往中培養合作精神,在文章寫作中體驗生活的真善美,塑造良好的個性心理,真正做到文以載道、文道融合。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展.北京出版社.

  [2]語文教學藝術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3]語文教育新視角.吉林人民出版社.

  [4]語文教學通訊.2005,(3).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5

  摘 要: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增強語文學習的再生力,我們要創設情境,改進教學方法,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使學生以良好的認知情緒和樂學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情緒識字 說話訓練 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既有工具性,亦有教育性和發展性,它負有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重任,還要發揮思想道德教育、審美教育、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語文學習的再生力?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激發興趣,緊扣心理

  愛因斯坦把教育的動力概括為“興趣、品德”。他說:“教育應當使得所提出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可見,激發興趣,讓其愉快地接受這知識禮物,何其必要。

  興趣、動力、勞動、成功、興趣……這種良性循環能促進學生激流勇進,無疑會讓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1.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興趣。

  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如講《學棋》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小朋友們,你們會下棋嗎?會下什么棋?《學棋》一課就講了兩個學生學棋的故事,他們學得怎樣?請小朋友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兩位誰學得好。導語雖然簡短,卻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輕松愉快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設計靈活多樣的講課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圍繞教材,以靈活多樣的講課形式在課堂上動用愉快教學,不是無心插柳,而是有意栽花。要在透徹鉆研教材的前提下,設計好靈活多樣的講課形式,使學生的思維沿著教師的思路前進,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學內容中去,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教學內容、掌握所學知識。例如:我在講《狼和小羊》這篇課文時,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讀課文、講故事、戴頭飾表演故事、續寫故事”,讓小朋友在這樣的氣氛中理解課文、朗讀課文。整個課堂從開始到結束,氣氛活躍,笑聲不斷,講完課提問題,學生個個對答如流。

  二、開展情趣教育,提高識字效果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指導學生識字首先要堅決破除以死記硬背、多抄多寫為主要識字方法的不良識字習慣;其次要重視教會學生“活”的識字方法,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技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為今后的自學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教學“青”的時候,我就編了一首兒歌:青草青,清水清,太陽出來天氣晴。有心就是“情”,有米精神好。看東西用眼睛,說話常用“請”。這樣,把“青、清、晴、情、睛、精、請”都編了進去,學生不僅記住了一組形聲字,能根據部首辨析字義,還滲透了禮貌教育,妙趣橫生。

  三、重視說話訓練,培養基本能力

  寫作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而低年級寫話則是從說話開始的。

  低年級小朋友在口語交際中已掌握了不少詞,這個時期是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我們應很好地把握,從低年級的基礎出發,采用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地進行說話訓練。

  1.以生活為源泉,以觀察為起點,引導學生口語表達。

  觀察事物,能增強感性認識,由具體實在的事物向抽象的思維過渡,使學生有理可講、有話可說。如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山、水、林、田、路,觀察風霜雨雪的自然景物,使學生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的景物用語言表達出來。

  2.以課文為范文,以故事為原型,引導學生口語表達。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由于直觀的刺激作用,能使學生提高對所學問題的興趣,激發起能夠戰勝疲勞的新力量。”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訓練也是這樣,他們好奇心盛,模仿力強,善于形象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前做一些必要的準備。例如:選取趣味性較強的課文,準備一些形象的頭飾,在語文課上讓學生戴在頭上,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像可愛的小動物呀,或者老爺爺、老奶奶、小淘氣等等,撩撥學生心弦,使他們在感官上得到很大的觸動,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還可以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大膽想象、暢所欲言,續編這些課文,把自己想象的內容說出來。

  3.消除學生“不敢說”的心理障礙,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指導學生說話時,要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思想。學生消除了緊張害怕的心理,就敢說敢寫了,逐步達到會說會寫。

  四、“文道統一”,滲透思想教育于語文教學中

  課文是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的統一體,我們指導學生學習文本,就要讓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來理解思想內容,了解課文是如何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思想的。如《月亮灣》一文,描繪了作者的家鄉月亮灣的美麗,全文貫穿了作者對家鄉的喜愛之情。為了反映其情感,文中有不少描寫生動的詞句,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的詞語,從而感受月亮灣的景色美。通過誘導品味,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達到了同頻共振,從而引發了學生愛美愛家鄉的情感。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創設情境,改進教學方法,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使學生以良好的認知情緒和樂學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6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國家逐漸將學生的素質教育作為教學任務中的重點,作為人文學科之一的語文課程擔負起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任,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需要從小學開始。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現狀出發,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由于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升學壓力的影響,語文教學中把促進學生取得高分作為教學的重點,而一度忽視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素養簡單來說就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內在品質。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包括學生的聽、說、讀、寫、用五個方面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促進學生良好審美觀念的形成,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接受新事物以及與運用的綜合能力,以實現釋放學生的智慧潛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為目的。小學語文素養的培養對學生以后的全面健康發展是很有益處的。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現狀

  1.升學壓力導致語文素養培養被忽視

  學生隨著進入小學高年級學習,升學壓力也隨之而來,而學校為了提升升學率,滿足學生和家長考高分的愿望,語文教師在授課中以課本知識點為主,將促進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教學目標,因此忽視了語文課本上關于人文知識的傳授。在教學中僅僅局限于知識點的傳授,這給學生豐富文化知識、擴展知識視野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2.教材內容的固定限制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雖然每過幾年都會進行一次課程改革,但是教材內容的更新很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逐漸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在固定的教學內容中,會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基本不會創新,而且大部分教師也很難將教材內容與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相聯系,這都不利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1.將游戲教學滲入課堂教學

  在課堂中,根據課程目標,設計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游戲,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從游戲中學到知識。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的一篇古文《學弈》時,這篇古文的.現實意義是學習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學好。可能單純地將這個道理傳授給學生,很多學生表示認同,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做不到。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個游戲,老師本人和兩組學生進行一場實地演練,老師再講授一個新的知識點,讓一組學生在下面做作業或干自己的事,另一組學生認真聽課,老師講完之后,布置幾道練習題,測測兩組學生學習的效果,結果顯而易見。學生通過這個游戲更實際、更直觀地體會到學習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通過實踐,更能引起學生對一些道理的重視,學生只有重視了才會運用于生活中。游戲可將枯燥的課文知識變得有趣,有利于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加深印象,并應用于現實生活。

  2.倡導課堂中的合作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例如,六年級上冊有一個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對這個綜合性學習,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詩歌,然后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所收集的詩歌,并共同合作將這些詩歌按照詩歌的分類原則進行歸類整理。小組整理完畢,老師將每組的成果通過多媒體投影儀投影出來,之后讓學生從中找出出現的問題,如歸類不當,并解決問題。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老師做適當的補充與說明。最后選擇一兩首有代表性的詩歌,請一兩位學生朗誦,朗誦完后,請全班學生進行自由點評,老師做適當補充。在收集、交流、合作整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中提高收集、整理的能力,并且豐富了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詩歌的興趣。在朗誦和點評的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學會把握詩歌的情感。總之,倡導課堂中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總而言之,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基地的學校必須擔負起重任,語文教學是人文學科之一,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素養。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素養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如果學生在小學就擁有了較好的語文素養,就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必須強調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在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點的同時,注意從課本內容中跳出來進入現實生活小學生對課本中反映的生活處于無知狀態,理解起來也有困難,老師將課本展現的生活聯系實際,學生就更容易理解。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課堂目標設計一些游戲,加強學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都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劉嬌梅。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研究,2011(06):92.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7

  一、樹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意識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過程。在探究語文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時,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語言學家陸儉明說:“語文教育是給學生真善美的熏陶與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讓學生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知識,要通過語文課讓學生有一定的語文方面的積累。”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將文學作品的學習與學生人文素養的熏陶感染相聯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世間百態與真、善、美。“文學即人學”,一篇好的文章能使人們的情感得以激發并引以共鳴,這不僅是對人性的一次凈化和思考,更是對健康人格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注重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堅持“大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引導學生感悟生活

  高中語文教學無所謂課堂內外,整個歷史進程與現代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的大素材庫。以高中作文教學為例,如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僅僅傳授方法技巧,僅僅教給學生一些華麗的詞句和文章結構,而不注重從多方面啟發學生對作文題目進行思考,注重作文的立意與思想表達,那么學生的作文充其量是辭藻的堆砌,而不可能發出耀眼的智慧之光,也不可能真正打動別人,引人思考。學生真情實感與思想的表達雖然離不開教師方法技巧的傳授、字詞的學習,但真情實感和深刻的思想若沒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沒有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和體悟又將從何而來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大語文”教育觀念為指導,為學生創造感悟社會生活的機會,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提倡學生關注社會現實,擴大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綜合調動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在閱讀中去感受和領略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人文情懷,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主要途徑之一。

  三、重視經典文學作品教學

  現在高中教學中有著明顯的“重理輕文”傾向,語文、歷史等學科因缺乏實用性而備受忽視。這種情形大大地削弱了高中生的文化基礎,導致許多學生對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了解甚少,對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缺乏應有的了解,也使高中生本應具有的文化素養和情操品格培養難以為繼。中國科學院文學院楊義研究員說:“語文學習應該讓學生具有文學的感覺,美的感覺,要通過語文教育,增強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人文精神事關國魂、國脈、國力,應當將人文精神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語文教學之路,應當讓學生在記憶的最佳時期,多讀一些經典作品,記一些美文佳句。”我國經典文化中蘊涵了除文學價值外的許多人文價值,而這些人文價值正是涉世不深的高中生所應汲取的寶貴人生財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對文化經典的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血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主體意識

  我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若對某門學科感興趣,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進行積極的有效學習,千篇一律、千課一法是導致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高中語文教學只有讓學生想學、樂學,才能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進行熏陶感染。寬松、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主觀能動性,充分參與教學過程,情感得到更為豐富的體驗與抒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語文教師可根據高中生的學習特點,緊扣教學內容,設計出既能觸動其情感又能與之產生共鳴的教學方案。教師要善于發問,于平淡無奇處引疑,從問題出發,激起求知欲望。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輪流演講或大班教學等方式,使學生充分參與進來,互動并樂在其中。同時,適時恰當地運用影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等以發展。同時,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準確、鮮明、生動、風趣,要善于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收獲的喜悅,在充分參與和表達的過程中使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斷提升。

  五、重視從誦讀與聯想中感悟各種情感,陶冶情操

  學生如果養成誦讀的習慣,教師就可以很好地將學生引導進入作品所創設的情境中,再現作品中塑造的各種形象,并且隨著形象在學生腦海中的浮現,學生會感覺到身臨其境,能更好地感悟文學作品。施茂枝先生說:“所謂語感就是人在長期言語感悟和語言運用中獲得的一種對言語的理性的直覺能力。它包括語音感、語義感、語法感、語境感、語藝感等。”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音韻美,體味、感受、領會作者的“言外之音”“語外之意”和“弦外之聲”。如教馬致遠的《秋思》時,就可通過反復誦讀,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幅“羈旅秋思圖”在學生腦中形成,讓學生的苦情、愁情、悲情一次次地加深,一層層地積郁下來,始終沉浸在作者的悲情下。在這樣的教學情形中,學生通過誦讀,不斷積累知識,培養語感,體悟人生。

  六、重視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寫作是把語文學習中積累的詞匯、結構以及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對美的感受表現出來。文字只有蘊涵情感才會閃現出智慧與靈氣。在高中生寫作訓練中,要重視鍛煉學生用文字表達感悟、情感與思想的能力,尤其要重視讓學生通過文字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思想。在評價學生作文質量時,要改變傳統教師主導的單一評價模式,對于學生的某些作品可以通過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傾聽多元意見,在各方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對學生作品給予個性化的指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創作環境,使學生在寫作中盡可能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同時,教師也要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使學生潛能得到發揮,心智得到良好發展,在不斷積累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深度與人文素養。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還需要將相關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充分尊重教學教育規律,尊重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多方協調,適應時代要求,創新思考,才能不斷探索出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新途徑。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8

  摘要: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勞動者和技能人才,但隨著產業大軍隊伍的不斷壯大,其職業素養可謂良莠不齊。據調查,大多職業院校以“高就業率”為己任,把技能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所培養的學生均有著過硬的專業基本功,但學校往往忽略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造成學生職業教育素養教育的嚴重缺失,已就業的畢業生普遍缺乏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等職業素養,這使得職業教育中的“素養教育”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嚴重制約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職業;素養;疏導;實踐

  本文針對中職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職業素養進行的專門研究,結合筆者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具體策略。

  1、語文教師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除了具有過硬的語文基礎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之外,還應多關注職教前沿、多了解職教精神、多接觸企業,成為“職教通”,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去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多.關注職教前沿,學習職教精神;多走進企業,領悟職業素養;同時,還要多接觸、了解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2、以中職語文新大綱為標準,開展語文教學工作。

  中職語文新大綱中,將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設置為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每個模塊都由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三個部分構成,其中,各模塊中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是基礎,注重培養學生閱讀、口語交際和寫作等語文基礎能力,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則是提升,側重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尤其是職業模塊,在教學內容上,多是關于職業定位、職業理想、行業發展、企業文化等方面,在學習中,學生可通過對文本的學習,了解社會、了解職業、培養職業意識,培養健康的職業情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拓展模塊,則是基礎模塊和職業模塊的提升,對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依據教材,深入挖掘文本職業素養內涵。

  中職語文教學工作,要在遵循新大綱的基礎上,依據教材,合理安排教學時數,深入挖掘文本職業素養內涵,以達到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目的。其中,零點起飛,啟發學生放飛人生夢想;品讀職業,引領學會恪守職業道德;直面社會,教育學生塑造其健康人格;走進經濟,帶領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探尋物象,引導學生守望自然。

  4、建立語文學科的發展性評價機制

  2000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指出,要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也指出,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逐步建立學生的發展性評價體系。由此可見,語文教學評價的重點應放在評判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上,而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更應該以發展的眼光評判學生,多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點滴進步,并以此激勵學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了建立語文學科的發展性評價機制,力求評價體系多元化,在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的基礎上,以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為主,分別從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個方面測評學生的'語文成績。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單一由期末卷面分數決定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局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筆者所采用的評價體系,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的比例分別占65%、35%,其中,平時成績的評價由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三個部分組成,確保評價的合理公平公正性。

  5、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職業體驗。

  社會實踐活動是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職業崗位,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良好形式。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或假期到社會上實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以后學生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還可以增強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優勢。筆者所在的學校,于2000年設立由語文教師和德育教師組成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每學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進行職業體驗,并要求學生寫出社會實踐報告,再由領導小組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繼而指導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小組的一員,筆者總結得出,有益、恰當的社會實踐,對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6、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疏導,使其形成健康人格。

  近年來,學生頻發的心理問題已成為教育界不容忽視的現象,就中職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心理素質的疏導就顯得更為重要。作為百科之母的語文學科教學,在完成學科教學任務的同時,更要責無旁貸地擔負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疏導,促使學生形成健康人格。

  6.1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形成向上、積極、樂觀、進取的健康人格。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具有“大語文”的觀念,要明白語文教學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而是滲透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視和開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楊道麟先生在《語文教育學導論》中指出:“語文教育不應當僅僅是靜靜地傳授知識的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而且應當是充滿時代氣息、跳動時代脈搏,反映人類智慧的場所。”為此,語文教師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要多向學生推介中外名人傳記、名著作品,使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涉獵各個方面的知識,從作品中學到知識、讀懂人文、汲取養分;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組織學生走進自然、走入社會,通過鮮活的社會現象和實例,學生可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社會有機融合,有效避免自我認知與社會嚴重脫節的現象,從而進一步去讀懂社會、讀懂人生,更好地去適應社會。

  6.2通過批閱作業,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并對學生適時給予心理疏導和干預。中職學生正處于十五、六歲的青春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多,他們往往比較善于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拼命封閉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不愿與家長、教師和同學交流,而往往把真情實感訴諸于筆端,在作業、周記和作文中流露自己的內心。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可通過批閱學生作業、周記、作文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進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于如何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比如:如何通過德育課、心理健康課等公共基礎課的共同作用,提升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教師如何“以身示范”,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學校如何通過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等等。筆者在此呼吁:希望更多地職業教育工作者能關注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的問題,也希望更多地語文教師能投入到“中職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實踐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使中職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實踐策略更上一個新臺階,使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切實提升自身職業素養,使學生能夠成為全面發展的技能人才,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Z].2000.

  [2]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Z].2009.

  [3]張玉榮.中職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z1).

  [4]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Z].2000.

  [5]楊道麟著.語文教學導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56.

  [6]張曼.淺議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法[J].中學生導報,2012(28).

  [7]論語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9.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9

  中職學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不僅要全面的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作為中職學校的基礎性課程,中職語文的作用無可替代。在現代中職教育中,要時刻保持與時代前進的步伐一致,為學生找到良好的專業結合點,有效地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職業素養的涵義

  何為職業素養?所謂職業素養,是指勞動者在具備一定的心理以及生理條件基礎下,經過繼續教育、勞動實踐經驗以及自身修養的方法不斷積累發展起來的,并在從事職業活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品質。

  職業素養包括:勞動者職業道德修養、科學文化素養、專業技能素養以及心理素質等幾個方面。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用人單位在進行人員招聘時,不再將人員的專業技能作為招聘的唯一要求,還將人員的職業素養作為招聘的重要條件。

  二、中職語文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中職學生由于心里還不夠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再加上本身基礎就弱,對自己的要求不高,定位也不高,導致學生缺乏更遠大的志向。

  現代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觀念問題,麻木的認為中職學校學習,只要學好專業技能即可,無需進行語文學習。正是帶著這樣的語文學習態度,使得他們學習動力嚴重缺失。

  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提高對語文的認識,從而端正學習態度,提升個人職業素養。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策略

  針對現階段中職語文學生職業素養不高的情況,提出一下幾點應對策略:

  1.中職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首先,中職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提升促進學生發展的意識,把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傾向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上來,為中職語文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中職語文教師要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中職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教師本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重視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另外,中職語文教師還要充分了解現代社會不同職業的不同發展方向,適應不同專業不同職業素養的要求。

  最后,中職語文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進行有效整合,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的完善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

  2.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應變能力

  在現代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將所傳授的知識有效地整合到其中,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比如,你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銷售人員,一名顧客要去你店看保健品,但顧客不知道公司的位置,需要你準確的告訴顧客,這時你該怎樣做;學校組織聯歡晚會,需要你來做總策劃,那么這次晚會該如何安排,如何進行彩排,會場該如何布置,將自己的'計劃通過文字表述出來。這樣,通過不同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把將要傳授的知識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有效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成長。

  3.對學生進行人文道德宣傳,提升學生職業道德

  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人文道德宣傳,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比如,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提出問題,將學生進行分組交流討論,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通過思維碰撞,一起進步。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團體作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談論,交換思路,合作完成任務。這樣,通過集體合作完成任務,不僅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還可以實現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目標。

  4.鍛煉學生心理素質以及抗壓能力

  中職學生心理素質以及抗壓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將來的就業質量。在學生的職業素養眾多組成中,學生心理素質以及抗壓能力占有重要的位置。

  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健康、積極、自信的教學方式教育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不良心理,逐漸培養出較強的心理素質以及抗壓能力。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不僅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還會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更高的保障。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中職語文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有效促進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樹立高尚的職業品德,從而使學生畢業以后符合現代企業需求,更好的為社會服務,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10

  摘要:大學語文是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學科之一。目前真正喜愛這一學科的大學生逐漸減少,整體人文素養水平也不斷下滑。因此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是當前社會、各大高等院校的首要工作。文章基于這一內容,首先分析當前大學生人文素養中存在的問題,隨后簡述其存在的社會意義,最后明確了大學生培育人文素養的主要方式就是完善大學語文教學。望本次研究能夠幫助當前大學生提升人文素養。

  關鍵詞:大學語文;人文素養;培育;教學

  大學語文作為當前極為重要的一門學科,目前處于非常尷尬的位置。由于大學語文占據較高的學分,顯示其所占據的地位極為重要,導致許多大學生將其看做獲取高學分的課程,應對態度以不求甚解、但求過關為主。基于這一想法,大學生在其中學習到的知識極少,對其人文素養的提升微乎其微。

  一、大學生人文素養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很多高校的大學語文教學無法很好的結合審美性、人文性以及工具性,更多是以知識教授與工具操作等行為進行知識的傳授,忽視了人文素養。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存在復雜性。可能是學生自身學習的實用主義、教師教授過程中的認知偏差、網絡環境對學生信息思考及接受行為的影響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學生對經典、文本式閱讀的重視度下降。針對目前社會現狀而言,大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質觀念薄弱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與各高校中存在的“專業崇拜”。近來各大高校為了進一步提升就業率,重點關注學生專業能力及知識的培育,以便滿足社會需求。這一行為無疑存在重要性,但從現實層面而言,高校會因此忽視了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的培育。中國的教育需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專業性工具。這種專業萬能的理念創造了諸多“熱門專業”的神話,但對大學生的精神造成了影響,甚至可以說影響了學生的現實生活。

  二、培育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社會含義

  基于專業崇拜及功力注意對大學語文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大學是人文素養培育。近年來,社會上頻繁發生大學生違法事件,這些行為無不體現出其人文素養的缺少以及價值觀的扭曲。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一個人在人文科學層面到達了綜合素質的境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基于人與自然的關聯性,明確以人為本的重要性,體現人顯著的主體地位:基于人與自然的關聯性,明確互相尊重的重要性,體現人人平等的重要性。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從本質上而言就是基于以人為本、體現個性、發掘潛能、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基礎性目的,激勵學生多關注人類存在價值及意義。而大學語文在這過程中能夠起到提升基礎語文能力、提高學生人文視野、培養人文情懷及素養的作用。正如民族的綜合實力由軟實力與硬實力兩個方面的內容組成,人亦如此;軟實力指人文素養,硬實力則指專業知識,兩者相輔相成、彼此支持。為了促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上述兩種能力,大學本科教育需要實現通才及專才、素質與專業教育的有效結合。當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涵蓋以下三個部分:基礎知識、專業技能、人文素養,唯有同時培育三個方面才能夠產生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在學習過程中會涉及素質教育,同樣素質教育中也含有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因此三者的重要性可以劃上等號。

  三、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方式———大學語文教學

  基于前文內容,筆者人文大學語教學應依照常規語文教學規則實施,具體而言就是結合經典文本實施知識講解、情感啟發及思想升華等活動。大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其實就是對學生語文素質進行提升。而其與高中、初中語文教學之間的缺編就在于其需要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確定素質的本質意義,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相關活動之中。在這種高層次的教學方式下對學生人文情懷及素質進行提升。大學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一提升學生人文素質與審美為主,實現人文精神的傳播。大學語文課程又稱高等語文,主要教育受眾為大一新生,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育非常重要。不過由于大學生已經經過了十多年的語文學習經歷,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應用具備一定的基礎,不需要將之前的學習內容進行重復。基于目前的社會現狀及技術理性盛行的時代現狀影響,相較母語能力培育而言,人文素養培育更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對其實施審美培訓及文學鑒賞等基礎性教育。筆者認為,結合大量具備思想啟迪含義及審美情趣的經典文本,在刺激學生人文關懷的同時,還能夠大大提升其審美及文學鑒賞能力。因此大學語文教材選擇是教學的重要基礎。在選擇過程中于需要關注具備人文熏陶、審美教育及語言訓練等多個方面內容的范本。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人文素質培育不能與傳統文化教育對等,所以在教材選擇過程中不能僅僅包含經典的文學作品,還應該包含當代或國外的優秀文學作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提升人文素養,從狹義來看與其今后的社會工作及生存相關,從廣義來看直接關系中國優秀文化能否得到發展與展現。作為大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重要方式,大學語文教學目前仍然存在眾多問題。但隨著社會與高校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這一目標距離實現也就僅僅想是時間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大學語文教學相關工作人員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馮智明,李永賢.大學語文課程中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以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個案[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6,08.

  [2]曲貴海,高春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04.

  [3]宋群.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何在———兼述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6,13.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11

  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重要性質之一,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它能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課程的性質和語文教育的特點說明了語文教學在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優越性。但是根據目前大學生的情況來看,很少有學生會通過語文來豐富人文素養,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很多的大學生人文飼養普遍較低。要想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學語文需要肩負起這一重任。語文教育改革深化的成果,使得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在該教育范疇內得以廣泛滲透,語文教學既要擔負起作為交際工具的重擔,即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其聽說讀寫的水平,也起到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傳遞文化、喚醒靈魂,不斷促使學生個體成長和心靈成熟的作用。語文教學在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美好的向往、對人生憧憬和規劃、對生活和生命的尊重和熱愛,以及成就良好的習慣和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學何時能人文素養缺失的原因

  (一)人文常識的缺乏

  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自然也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但長期以來,我們都按照傳統的模式和評價標準,進行著實際以智力為主導的教育,成績的好壞,名次的前后,也似乎成了今天評價學生的定性準則。因此,在這樣的教育和成長環境中,讓學生們自覺去接受文化的洗禮和文學的熏陶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在進入大學之后,由于受到所學專業的限制,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間存在著矛盾,大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是十分有限的。對于一些純理科性質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想接觸到文學類的學科知識的機會就減少了,再加上很多學生由于缺乏積累人文常識的意識,最終導致了絕大部分學生在人文領域方面知識的缺失,甚至是喪失了基木的文學寫作能力,進而造成了人文素養的弱化現象。

  (二)人文精神的流失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文化精神的缺失己經成為了一大主流現象,很少有學生能夠對中華文化的歷史淵源了解地很詳細,更嚴重的是在很多大學生中間缺乏最基木的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具體表現在對中華民族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以及優秀的民族文化的了解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也缺乏對中華文化該有的興趣,逐漸導致民族精神的流失。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理解“人”的價值、使命與歸宿,出現價值觀念金錢化和個人化現象,“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有一定的市場。大學生的價值觀情況可以反映其人文素質的基本水平。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就行了,文化課差無關緊要,于是就出現了專業課認真學習,文化課自由散漫,隨便聽聽的現象。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沒有樹立正確的目標,從而忽視了人文學科的學習和本身人文素養的提高,這也導致學生缺少理想信念,缺乏進取之心和成才之志,社會責任感不強。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滲透

  (一)挖掘語文教材中人文因素

  語文教材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把握并利用其優勢,發掘作品中具有人文教育素材,充分調動一切資源和能力,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在文章的選擇上做到有針對、有辨別。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滲透,使他們在體悟作品內涵的同時,對其靈魂也是一種凈化和洗滌。語文教材中所選錄的文學作品,除文字優美外,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文學作品中的精神內涵和人文魅力光芒四射,它像一座燈塔,對學生在生活道路上前進和成長起導向作用。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和欣賞作品的同時,受到一種精神上的熏陶和感染,一種靈魂的洗禮和升華。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教材的充分合理運用和解讀,挖掘教材中語言文字的魅力和威力,如何在作品的閱讀欣賞中陶冶學生性情,養成學生品質,是大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語文課本中挖掘人文因素,是大學語文教學人文滲透的一個必要而直接的手段。

  (二)營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時代的教學觀倡導應該回歸人的教育,即以人為本。因此,和諧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對于人文教育的效果有著非同尋常的內化意義。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平等、和諧的氛圍。學生的人格在這樣的關系中得到了尊重,這更能優化良好的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學生的內在品質和外在素養更能得到快速的提升。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再是控制者和權威,而是同學生同樣;立于平等地位,教師要聆聽學生的心聲,幫助學生走出迷惑,指導他們撥開黑暗。新時代的.師生關系更像是朋友,它要求我們要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真誠相待,熱情關懷,和諧相處。這樣的課堂,這樣的老師,自然會使學生一步步走向從容、走向自信和大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表達發自內心的見解,懂得與他人和諧相處之道,新的教學理念擺脫了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教師不再是拿著指揮棒的領導者,學生更非是指揮棒下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奴隸。

  (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古語有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閱讀是感知祖國語言文化和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詞匯量,增強語感、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在誦讀之中,優美的文章會讓讀者有春風沐雨之感,在眼、耳、嘴、心、腦的協同合作下,多種感官都會調動起來,這樣對于喚醒人內心深處的人文精神的再創造。通過對文本的反復閱讀,學生自然而然地能夠達到描摹其景,揣測其意,訴說其情的效果,從而使學生進入文本世界,把握文本的深層意義。于是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便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得以提高和涵養。閱讀可以激發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正如謝冕所說:閱讀過程也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閱讀勵志的傳記文學,可以使學生深受感染和鼓舞,主人翁在艱苦辛酸的境遇中始終堅持理想,積極進取,這對年輕的讀者更是一種靈魂的沖擊與洗滌,反身自己,會對眼下的幸福生活更為珍惜,對自己好逸惡勞的狀態由衷反省。優秀的文學作品,是集語言美、人情美、人性美于一體,是人類文化和文明的傳承典范,是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寶,因此,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讓我們在作家的引領下,更早更多地了解世界文化和風俗,感受世界悠久而博大的歷史文化,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這對深化學生人文素質、弘揚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結語:

  語文教育,是使學生增長文化知識、提高內在涵養的教育,是著眼于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人文素養是人類文明的浩瀚長河中最璀璨的一顆珍珠,也是人類珍貴的遺產。而大學語文作為人文素養表現的一部分,它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使人類的文明發揚光大,使后世繼續繼承,使未來人才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這就是語文教學應該承擔的責任。這項工程浩大而長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務,但也足顯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都是大學語文教學中永遠繼續的課題。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滲透,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篇12

  摘要: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初中語文教學實踐出發,結合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教學三個方面探討了開發語文教學人文功能,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功能;人文素養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仍然沿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偏重于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忽略了教育的人文功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語文教學要大力開發人文功能,注重人性和人文的充分發展。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文情懷,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

  初中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材,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思想情感、思維方式,在閱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和創造性,不斷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取向。基于此,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人文精神,充分發掘作品中的人文情趣和人文品格,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創造能力,從而讓學生在閱讀課堂中不斷提高語言能力,獲得語言知識,在文學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例如,在學習范仲淹《岳陽樓記》一文時,通過閱讀作品,引導學生體會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在閱讀課堂中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從而不斷啟迪思維、陶冶情操。總之,開發閱讀教學的人文功能,就是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文本、作者、現實中深入思考,大力開發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使學生能夠深切體會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豐富內涵,從而實現語文課堂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的功能。

  二、在寫作教學中發揚人文精神,充分表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但長期以來,語文寫作課堂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思想,將學生的.思維束縛在固定的模式中,導致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毫無生氣。例如,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在寫作中只有一個調子,全是正面和積極的語言才是健康的內容,對于學生在文章抒發一些自己的情感便認為是內容消極、不健康,這種思想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毫無新意,個性化和創造性被束縛。寫作是學生表達思想、開發智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在寫作教學中充分發揚人文精神,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創新想法,才能打破思想束縛,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充分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使寫作富有生氣和真實的內容。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發揚以人為本的精神,引導學生敢于說真話,敢于表達真情實感。其次,教師還要善于啟發學生思維,同一件事情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寫秋天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落葉的無奈,也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秋日果實成熟的喜悅;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萬物復蘇,也可以引導學生欣賞春日播種的繁忙景象。總之,寫作課堂應該成為學生表現自我、抒發情感的重要渠道,而不是統一調子、千篇一律的寫作模式。

  三、在口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而語言學習自然是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口語教學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即“說”的重要渠道。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口語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能夠在豐富的語言活動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口語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中,而是應該融入各種校內外實踐活動中,通過舉辦演講競賽、辯論賽、朗誦比賽等各種文娛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融入語言活動中,在實踐鍛煉中學習語文知識,樹立人文精神,不斷提高人文素養。教師一方面要充分整合課堂內外的語言學習素材,為學生參加語言實踐活動創造有利的條件和機會,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語言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點燃學生思維的活力,讓他們感受語言文化的魅力,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例如,在學習《雷雨》一文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用表演的形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對話中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樣既能夠在無形中將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拉近,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文章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人文功能,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通過培養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創造,讓語文教學在發展與完善學生人性的人文教育中發揮出“極致”。

  參考文獻:

  [1]溫云蘭.試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人文功能[J].語文建設,2013(15):9-10.

  [2]遲艷杰.人文性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以《地震中的父與子》課堂教學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2(7):66-68.

  [3]李學.也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及其實現[J].中國教育學刊,2012(12):60-63.

  [4]周彩群.中學語文課程人文知識內容及其教學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

【淺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素養之我見的論文10-02

淺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08-23

淺談學生閱讀體驗的生成論文07-28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論文(通用12篇)09-30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06-07

【精選】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06-07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的論文08-07

淺談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論文11-11

淺談班主任的素養-禮儀知識03-07

創新素養教育教學論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