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論文
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經是目前高校所面臨的迫切需要改革的環節,早在很多年以前,我國高校就已經從外交活動、合作項目層面把人才培養和課程改革作為出發點,進行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了。目前大多數高校在與國際化接軌中,通常將重心主要放在兩大方面:一是放在科研和培養項目上,主要為了爭取外資和擴大影響;二是人才素質培養層面,創立國際化互認課程,培養國際化技能的本科畢業生。這就是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ISEC項目(又稱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具有獨特的學業規劃,凡是參與本項目的學生,在沒有出國前就會充分體驗到海外高等院校的學習氛圍,學習美國高校的教育方式方法,讓學生充分了解在美國高校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法,為學生未來適應美國一流大學的學生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ISEC項目大綱要求學生英語達到相應水平,熟悉國際運作規則,具備國際視野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掌握國際最先進的專業知識,具備國際化的競爭優勢。他們是未來國內緊缺的高素質專業人才,他們將深受中外用人單位青睞,他們也將享有更高的年薪和更多的就業機會。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創造能力,這是高等教育首要關注的一個問題。近年來,企業對供應鏈管理越來越重視,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的利潤源泉,社會對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尤其是國際化供應鏈管理創新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目前,雖然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的稀缺,很多高校開設了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以培養適應經濟與社會高速發展需求的高綜合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但是,培養的人才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明顯不足。因此,加強高等院校國際化課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影響國際化課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僵硬地把國際化教育理念與教育體制的全盤教授。
承擔國際化課程的教師都是經過留學基金委進行統一培訓的有上崗資格的專業教師。但是,由于現行教育體制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被傳統的思維所影響而缺乏主見和創新意識,善于學習但缺乏創新,對所學的知識不愿意也不善于思考,被動的隨著老師和小組長的節奏前行,仍然用傳統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目前,各大高校在相應的培養方案中增加了國際化教育理念及教育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更加重視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同時增加了有關學生國際化實踐能力方面的要求,但大多數高等院校依然以課堂教學為主,僵硬的把國際化的教育理念與教育體制全盤照搬,教師的引導性地位并沒有靈活充分的體現出來,大部分學生是被動接受,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真正體現出來。而在實踐性方面的培訓也多以案例分析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難以培養出應用創新型的人才。
(二)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明辨性思維思考問題。
明辨性思維,就是指“對于某種事物、現象和主張發現問題所以,同時根據自身的思考邏輯做出主張的思考”。明辨性思維的目的在于獲得理解、評估觀點和解決問題,它提倡的.是懷疑精神,要求學生不要迷信書本、不要盲從權威,有一個明辨是非的智慧頭腦。在國際化課程教學中,明辨性思維應該隨著授課的內容,不斷地滲透到學生的思維和理念當中。目前,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沒有對明辨性思維的確切要求,對明辨性思維的教育問題是個空白,不會用明辨性思維去思考問題,更不會把問題一分為二用創新的精神去解決問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影響到學生創新活力的不僅僅是人們接收到的大量的信息和觀點,如何把接收到的復雜的信息進行過濾、分析、判斷和批判性接收,對我們現代大學生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雷文曾說:在未來15~20年,要維持中國經濟的持續上升,就必須更新教育模式,重視和開始對大學生明辨性思維的培養。
(三)與國際接軌的實踐教學環節滯后。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大力發展國際項目,引進國際化人才,傳授本科學生國際化技能。把國外先進的文化和思想引到中國來,同時也把中國先進的文化管理、科學技術帶到國外留學生中。理論上盡量與國際接軌,應用國際教材,采用國際化的教學方法,但在實踐環節上,與國際接軌的實踐環節嚴重滯后。顯然,大部分的高校學生動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創新意識淡薄,沒有足夠的對國際化實踐環節的重視。沒有國際化實踐環節,即使有些高校增加了國際化實踐環節,其實踐內容也非常陳舊,實踐形式也較單一,而且并沒有專門針對高校大學生。除此之外,沒有專門的實踐教師與實踐基地也是導致學生沒有創新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現階段的供應鏈管理課上,大多數老師采用理論講解或利用案例分析的形式,很少把學生帶到課外去,帶到真正的生產實踐當中去,更談不上與國際接軌的實踐教學。供應鏈管理的實踐基地建設不完善,沒有真正與國際接軌的實踐基地。目前在學校周邊企業中沒有相關的國際化供應鏈企業,也是導致實踐基地的建立和維系缺少穩定性、責任性和可持續性的原因之一。
(四)先進的教學手段并沒有真正地與創新性教育相結合。
在高校最為廣泛的供應鏈管理的教學方法仍然是傳統教學法,在理論教學部分,老師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法,這種傳統教學法的最大特點就是缺少師生交流和互動,老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現在引入了ISEC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雖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模擬法、小組討論、角色表演、辯論賽等,但很多學生不適應也不配合這種更注重因果式引導、成果型訓練的教學法。況且上課班型的人數太多,沒有辦法針對每個人的自身特點而定制不同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授課和講解過程中缺少創造性思維和創造過程的講解就致使學生們還是單一的被動的接受知識,順著教師的想法去思考問題,沒有真正的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提高供應鏈管理國際化課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在供應鏈管理教學中重建國際化課程體系,培養創新的國際化教育理念。
目前,各行各業對國際化供應鏈管理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等院校以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以國際化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為目標,在創新能力、國際化培養等方面進行課程體系科學構建,以提高學生適應國際供應鏈市場為向導,以提高學生國際化的綜合素質和國際適應能力。以國際化為前提,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國際供應鏈模塊,把國際供應鏈法律法規、綠色供應鏈管理、國際采購等相關課程加到國際供應鏈模塊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選擇相關的模塊課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適應國際化的素質要求,又使學生學習到了供應鏈國際化專業知識。
(二)運用明辨性思維,把ISEC國際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落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運用ISEC的現代化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真正的運用明辨性思維,對課堂教學安排進行合理的設計,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用明辨性思維方式解決問題。主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中小班教學,30~60人為宜,可以采取演講、小組討論、情境模擬法、辯論賽、布置任務等ISEC的教學方法,使這些方法貫穿于教學始終,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把國際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真正的落實到供應鏈管理課程當中。
(三)增加國際化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國內很少有國際化供應鏈公司,這就給供應鏈國際化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高等院校在設置國際化實踐教學環節時,應著手于具有國際貿易的大型物流企業或者是供應鏈設計公司,與他們簽訂產學實踐基地。從實踐環節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將基本理論知識以更可視化、人性化、感觀化的形式多方式的呈現給學生,利用網絡模擬平臺、仿真實驗系統、人機交互模擬等先進的教學方式代替傳統的“黑板+PPT”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接觸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又激發了自身的學習興趣。高等院校可以聘請供應鏈企業的管理者和技術骨干作為學生實踐訓練的導師,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體現專業教學的開放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教學手段與國際化創新性教育相結合。
先進的ISEC教學手段與國際化創新性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高等學校方面,學校應鼓勵每個學生參加供應鏈及物流創新創業大賽,任課教師在創新上積極引導。教師要對學生的科技活動進行定期檢查和鑒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責任心。以學術科研為載體,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們的創造潛力。同時,鼓勵學生參加注冊國際采購經理證、注冊生產和庫存經理證書或國際注冊高級供應鏈師等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認證,達到持證上崗。高等院校應以相關科目免修或者是資金獎勵等手段鼓勵拿到國際資格證的同學,通過課外系統的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關工作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課外課內一起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以ISEC國際化考核理念,完善供應鏈管理考核激勵機制。
在教學成績考核方面,筆者建議采用ISEC綜合考核體系,結合供應鏈管理課程自身的特點,采取分節考核法,把每一堂每一節的課堂分數落實在紙面上,同時把期末的試題庫試卷再乘以相應的系數,改變以前一紙定乾坤的應試體系。同時把握過程教學管理,綜合考核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調查報告、課堂討論、小論文、自我展示等各個環節中把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化體現出來。同時,學校通過采用創新能力及獲取創新學分的激勵方式,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活動或科研活動,進行一定范圍的專業閱讀、一定程度地參與專業大賽等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和學分。對于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實行專項獎勵,讓他們的創新成果得到社會承認和相應的回報。
三、結語
提高供應鏈競爭力已經成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供應鏈的迅速發展,使得社會對于供應鏈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社會大背景的前提下,就要求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國際化課程素材,從理論知識方面和創新能力兩方面,構建新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深化研究供應鏈管理的教學改革,為我國供應鏈行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國際化、高素質、管理型的應用型人才。
【供應鏈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3-31
供應鏈管理相關論文03-31
有關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3-31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1-07
國際化機遇下高職人才培養探討論文04-23
供應鏈融資資金管理的論文05-26
供應鏈管理課程論文04-09
總結供應鏈管理轉變論文03-30
供應鏈庫存管理論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