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促進課程設置改革論文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就業崗位需要為核心設置專業并開發課程。對醫藥中等職業教育層次的專業、課程及教學進行改革,從而使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達97%以上,再就業率達100%,各專業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關鍵詞:職業教育;就業導向;專業與課程設置研究;實踐教學
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是職業教育定位的科學之處,并已經得到職教戰線同仁的公認。中等職業教育重在職業能力的提高,而職業能力是指職業活動效果、質量、速度能夠起決定性作用的能力,如操作能力、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組織與協調能力等等。將這些職業能力分解開來,就置換為中職教育教學中的專業設置及課程設置與開發,它們始終是社會需求與中職教育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社會需求和就業崗位需要永遠是中職教育的活力所在。
近年來,在國家教育部門的正確引導下,職業教育理論研究專家和職業教育實踐者經過探索,將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定格在培養技術操作型人才上。據此,作為醫藥中等職業教育,本校來對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實踐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使各專業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一、市場調查與分析。企業需求為第一
本校從1990年代開始,成立專業委員會作參謀,請醫藥行業的專家和往屆畢業生參加,召開各種形式的座談會,請用人單位和歷屆畢業生對本校各專業開設的課程提出意見和建議,征詢用人單位對各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對人才基本素質、專業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期望與要求,對崗位群知識與技能的需要等,將醫藥企事業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放在首位,了解市場需求人才的特點。自2000年開始,學校連續5年,對于來學校招聘畢業生的用人單位、省內外醫藥企事業單位進行了多方面調查和研究,先后采用“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到企事業“現場調研”等方式,收集到大量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及最新崗位需求信息。
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統計、綜合與分析,為學校的專業開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的改革,提供了可靠且最新的依據。
二、緊密結合就業崗位需求。科學調整專業并合理設置課程
在充分調查、了解市場需求和就業崗位需要的基礎上,準確把握用人市場對中職畢業生的要求,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在座談會和問卷調查中,用人單位和歷屆畢業生認為學校的傳統專業,如化學制藥、中藥制藥、醫藥商品經營等3個專業適合社會需求,并已向社會輸送了數千名畢業生。但這3個專業包括的職業領域較廣,如果在每個專業中根據崗位群的需求設置專門化,則畢業生會更受歡迎。因此,學校近幾年相繼開設了藥物制劑專業、藥物分析檢驗專業、生物制藥專業、微生物制藥專業作為化學制藥專業的專門化方向;開設了中藥專業、中醫藥專業,作為中藥制藥專業的專門化方向。幾年來,上述專業的招生和就業均保持較好的勢頭。
根據近幾年的問卷調查情況,多數用人單位認為,學校擬開設的兩個新專業中,醫藥物流需求量較大,前景看好;而中藥栽培雖然也有需要,但據目前的狀況和實際,用人量不大,就業面窄,且省內已有相關學校開設有此專業,所以新開專業意義不大,學校綜合這些意見后,決定開設醫藥物流專業,暫不開設中藥栽培專業。因此,以就業為導向,是中等職業教育應該牢牢把握的航向。
根據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建議,針對企業的需求和中專生在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學校先后在幾個專業中增刪了十幾門課程。如刪去了物理化學、統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學、市場經濟分析、拉丁語等理論性太強、實際崗位中用得少的課程,增加了藥事法規與管理、抗生素生產技術、商務禮儀等必備課程。并且增加了綜合化課程,如片劑的制備、注射劑的制備、醫藥經營知識必備等,在學生學習的第五學期還開展了實訓周,集中一周時間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動手操作進行綜合化訓練,將各門學科的知識與技能串起來,例如片劑制作技能,讓學生在學校的全真實訓場——片劑車間,從配料開始,經過混合、制粒、烘干、壓片、包衣到包裝,包括半成品和成品檢驗等做完全過程,使學生體驗“真槍實彈”的操作。另外通過增加實驗、認識實習等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與此同時,對各專業實施性教學計劃每一屆-4,改,每3—5年都有一些大的修訂,做到將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指向崗位需要。由于這些做法,使畢業生連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三、以培養操作型人才為目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學改革
要培養操作型人才,必須有操作型教師隊伍作支撐。學校在教學工作任務連年增加的情況下,堅持教師參加實踐制度,并作為對教師考核的一個指標。每年的寒假、暑假及兩個黃金周都是教師參加實踐的好機會。教師們赴竹林眾生有限公司、輔仁藥業、開封制藥廠、宛西制藥有限公司、天方醫藥集團公司、楊森藥業集團公司、羚銳制藥集團公司、麥迪森制藥公司、河南省醫藥公司、周口同和堂連鎖公司、禹州藥材市場、毫州藥材市場等醫藥企業參觀學習,多次到百泉藥材交易會和大型制藥設備交易會、周口制藥設備廠、武漢制藥設備廠等工商企業參加實踐。另外,每學期都進行教師基本功競賽,包括普通話、板書、實際動手操作技能、實驗技能、實訓技能等。在有限的財力支持下,鼓勵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成為“雙師型”教師,如執業藥師、會計師、經濟師,還包括各類對口的高級工等級證書等,并組織教師參加在職研究生班的學習。目前學校已有雙師型教師40人,已結業在職研究生42人。
根據培養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在全校教師中開展“我培養的對象需要學習什么”、“如何培養實用型人才”等討論,通過討論,端正了認識,摒棄過去以學科系統為主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樹立中職學生學習應以“夠用為度”的思想,后續課程和實際中直接需要的知識必須講,后續課程和實際工作中間接用到的知識略講,后續課程和實際工作中用不到的'就不講。根據這個原則,學校編寫了一批校本教材,并組織教師參加全國醫藥職業教育研究會組織的全國統編教材的編寫,在學生中運用,切合學生實際需要,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學生和企業反映良好。
四、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從1998年開始,在學生中實行部分學分制,鼓勵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擺在突出的地位。近年來,學校依據國家的職業分類標準中,醫藥類各工種崗位群的職業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將職業資格證書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中,將職業資格證書課程考試大綱與教學大綱相銜接,按崗位群分為不同的模塊,按各模塊的需求設置實訓項目,并加大實訓人力物力的投入,抽出23周時間讓學生參加實訓,使每個學生在畢業前均參加不同工種的中級工技能鑒定。幾年來,學校學生在拿到畢業證書的同時,有99%的學生均能順利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與此同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學期都利用第二課堂和選修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有一部分學生在拿到“雙證書”的同時,還拿到“普通話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高級營銷員證”等證書,這就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了有利的通行證,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業意識,并提高了他們再就業的能力。
為給學生更好地提供自主創業、取得“雙證書”的條件,學校克服困難,積極聯系技能鑒定機構對學生進行鑒定。2004年,學校成功申辦了自己的技能鑒定站——河南省醫藥類職業技能鑒定站和“國家營銷專業、物流、信用專業證書工作站”,不僅為本校學生提供了更方便的鑒定條件,還為社會其他人員進行了技能鑒定和證書的考試。
2001年以來,學校共畢業學生2700人,取得雙證書的2685人,占99.44%。由于獲得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職業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和再就業能力明顯增強。幾年來,學校每年都要舉行兩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每次見面會都有五、六十個單位來招聘,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大于畢業生數量,用人崗位和畢業生比例達到3:1。因此,學生在實習前就已被用人單位“搶訂”一空。用人反映,本校畢業生好用,到崗位上進入角色快,能吃苦耐勞,馬上就能頂崗,并且有一定的發展后勁。出口順,入口就會通暢,在本校畢業生連年供不應求的同時,也推動了招生連年火爆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