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問題,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就業導向能力本位教學改革
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畢業生的數量連年增加,社會人才的供求關系出現了極大的變化,高職生就業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高職生也越來越成為就業的弱勢群體,而作為招聘方的企業也在不斷地抱怨新進的高職生缺乏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如何使高職生適應社會需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就業市場上找到合適位置,是高職生面臨的嚴峻考驗,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筆者認為,應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深化高職教學改革,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1 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職業能力培養
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一般按照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模式設置課程,偏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對實踐重視不夠,忽視學生技能的培養。畢業生到生產、服務一線難以適應崗位的要求,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不相適應。實施高職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就是要在課程建設中,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依據明確專業定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發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課程體系,就是要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從崗位需求出發,緊密圍繞實際崗位的具體工作而展開,注重職業情境中實踐能力的養成,最終通過職業資格考核或崗位技能鑒定進行檢驗。教學內容應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設計,以工作過程為載體設計訓練項目,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課程融合為途徑推進雙證制度,課程標準涵蓋職業標準,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能順利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2 創新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重理論、輕實踐,不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進一步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就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生易于接受的、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提高的教學方法。積極嘗試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采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情景教學的氛圍,在教學中獲得技能。各專業根據對應企業不同的崗位,將所需要的知識劃分成相應的項目,將各項目中所要求掌握的技能化解成不同的任務,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到專業知識,獲得職業能力,構建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突出實踐教學,必須改變過去實踐教學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狀況,把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核心環節,建立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體系。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突出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并納入課程體系的整體設置之中,所有專業的實踐類學時占總教學時間的50%以上。為實現實踐與理論相融并進,崗位與課堂有機結合,在充分調研企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依托專業指導委員會,針對行業企業中不同崗位及崗位群的特點進行分析,確定畢業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結構和要素,將這些技能結構和要素分解到各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建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突出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3 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突出技能訓練是職業學院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良好的實訓實習條件是實行工學結合、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保證。根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營造真實的職業氛圍,實行情境育人,將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融入到生產性實訓各個環節。加強校內實習實訓設備建設,加大對校內實訓基地的投入力度,及時補充現場新技術所需求的設備,實現實訓設備的標準化,實現校內資源共享和工學結合校內化。為滿足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的需求,各職業學院應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與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盡快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利用學校、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在學生學習期間交替安排理論課程學習和校外頂崗工作,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通過參加工作和接觸社會使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加深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在工學結合實踐中加深對工作崗位的認識,在現場真實環境中感受專業工作過程,在工作過程中進一步鍛煉專業技能。
4 改革課程考核和評價模式,實行職業能力考評
傳統的課程考核評價形式,重理論、輕實踐,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做法不利于全面客觀地評價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和鑒別學生的差異性,不利于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進取精神,引導教學發展,促進學生技能和素質的發展提高。改革課程考核和評價模式,一是始終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出發點來組織教學;二是始終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重點,注重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考評,三是始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恰當滲透職業資格考試教育,努力使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把學生取得“雙證”率作為考評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四是教學考評與就業創業結合,注重培養和考核學生的崗位技能,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堅持正確的就業導向。
5 著力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實踐性特點,決定了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不僅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還必須有豐富的現代新型知識和實踐能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職業學校加強職業技能教學,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一是要求所有教師應有明確的“雙師型”意識,把成為“雙師型”教師作為不斷提升自己素質的目標;二是專業課教師都應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也是本專業、本行業實踐操作的行家里手;三是每個“雙師型”教師都應具有指揮、示范、教會學生專業技能的能力;四是一個學校的“雙師型”教師應和學科、專業建設配套,努力建成結構合理、數量適宜、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