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論文

時間:2021-07-03 19:59:08 論文 我要投稿

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論文

  摘要: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時代感強,責任感比較弱;主體意識強。集體觀念相對來說比較弱;個性特別強,心理承受力比較弱。面對職校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與存在問題,職業教育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轉變教育模式,重視心理素質教育,能夠為社會、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

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論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教育策略;師資隊伍;管理模式

  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是針對崗位需求培養人才的,并把學生是否適應崗位要求作為衡量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正如企業所希望的就業人員應該有3種準備:一是文化知識的深化準備;二是對就業所需職業態度、職業行為規范、職業知識、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等的準備;三是對將來從事某種職業資格的獲得。

  當前職校生就業存在很多問題,如畢業生進入企業上崗后隨意違約、離崗,甚至集體返校等。這些現象的出現折射出職業教育的缺失,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缺失。學生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現在很多職業學校仍走傳統教育的老路子,重視文化課、專業技能訓練課,嚴重忽視了學生生存技能的訓練,使很多職校生走不出學校,走不進社會。

  1 當前職校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當前的職校生處于社會改革開放、價值觀念多元交織碰撞,中西方文化思想滌蕩,網路技術迅猛發展的轉型時代,加上正處于青春發育期這個特殊階段,他們的心理特征更是與眾不同:他們的參與性較強、個性特別強。生活在網絡時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較大,思想活躍,敢闖敢拼。但是對于這些獨生子女,在他們身上有很多缺點明顯表露:學習焦慮恐懼,承受挫折能力弱;嫉妒心理比較強,有強力的反彈意識;對網絡生活十分依賴,不尊重別人的人格和勞動;不少職校生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自私、好享受等缺點。最能引發爭議的是職校生是否太過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

  一些職校生談及入學后的心理感受,“茫然”、“無聊”是他們用的最多的詞匯。這些在校就讀的學生,大多處于身心逐步趨于成熟的時期,心理上易受外界的影響。在這個人生重要時期,由于一些心理教育、人文綜合素質教育的不足,會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生活與發展的目標,不知道自己是誰,想做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找不到自己去實現理想的路途和方法,因此就容易消沉、頹廢和墮落。

  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智力因素只占20%;也就是說,非智力因素如個性特征、思想道德、意志品格、情緒情感、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往往對個人的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從跟蹤職業學校畢業生,全面分析他們的成長歷程中,可以看到,真正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風勁帆滿、勇立潮頭的并非都是學校里考試成績優秀的人,個人創業的成功與其吃苦精神、應變能力、運籌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有著很大的關系。

  職校生的年齡在16~18歲之間,隊伍龐大,他們走進職校,走向社會,不僅影響到現有的職業學校教育管理模式,而且成為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講,關心職校生對于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面對時代特色鮮明的這一群體,關鍵看職業學校、家長、社會如何進行積極引導,這也是當前職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職校生心理教育工作任重道遠。

  2 就學校開展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的`認識

  2.1構建適宜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一般按照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模式設置課程,忽視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質訓練。現代企業對員工最看重的素質是“兩種精神”(團隊精神和敬業精神)和“兩種能力”(專業能力和學習能力)。只重技能培養。忽視精神的錘煉,使畢業生在生產、服務一線上就會“水土不服”,難以適應崗位的要求。散漫的生活習慣,懶惰的情緒,沒有吃苦耐勞精神,使工作單位無法忍受。職校從社會實際出發在經過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應確立起“既抓文化重技能,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按照課程體系目標設置課程,制定計劃,編寫和選用教材,建立并實行新的課程體系,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能力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2.2建立一支能夠勝任培養學生心理的師資隊伍

  建立一支適應培養學生心理的師資隊伍,是實現職業學校培養學生心理的基本條件,是搞好心理教育的根本性和關鍵性環節。有很多地方教育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走在了前面,如陜西省2007年-2008年已經開始組織實施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項目,實現了為全省每所普通高中培訓一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的目標。師資隊伍建設的方法很多,有兩種途徑很適合當前教育師資不足的現實:

  (1)培訓。就現有的教師可送到師范院校進行短期培訓,也可以聘請有專業資質的心理教育教師到本校授教。本校的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學來提高專業素質。

  (2)培養鍛煉。職業學校教師培養鍛煉的方式多種多樣:聽課觀摩、經驗交流、參觀訪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3轉變學校教育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

  (1)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應該在開設文化課堂、技能訓練課堂外,增加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的的活動型課堂。把學生當做“社會人”和“職業人”兩個方面接受訓練。職業學校教育更多地應當以訓練為教學模式,強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訓練,訓練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心理素質訓練,應科學構建學生的訓練體系,扎實地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社會能力訓練好,不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班級管理的轉化。使班級管理成為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發展學生團隊精神和合作交織的重要場所。在這里引入新加坡的教育實例一則:在新加坡的一所全國排名前30位的中學,學校上學時間是8點,走進學校時,八點剛過,整個校園寂靜無聲,原來所有的學生正盤腿坐在操場上,每個人手里捧著一本書,正專心致志地閱讀。據說,他們每天早上都有這樣的晨讀,除了讓學生靜下心來,還讓學生時刻感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

  以班級為單位可以搞各種各樣的活動:挫折教育、毅力訓練、創業教育等等,在具體實踐中讓學生去直接感受和體驗生活的復雜變化,正確理解社會關系、社會利益,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順利進入社會,正確地了解認識自己,恰當地評價自己,將主觀愿望與客觀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實現由“讓工作來適應我”到“我要適應工作”,由“社會來適應我”到“我來適應社會”的轉變。

  2.4建立合理導向的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有根本性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沒有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作支持。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下,教師不進行教學改革,他的課程至少還是合理的課程,而有的教師在花費了大量精力,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滲透,由于沒有相應的評價作支持,他們的勞動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學校制度上的認可。因此,要使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改變。必須建立起合理導向的教學評價體系。該體系應該包括學生成績考核方式、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相應的激勵措施等內容。鼓勵教師進行改革,探索教學模式。

  知識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機械的、被動的、剛性的技能性勞動者,作為勞動者不僅需要掌握崗位技能,而且應當具備綜合能力。包括判斷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交往能力等。職校生已經注定要成為現在和未來10年職業教育的焦點。在網絡時代,更不可忽視心理的教育。職業教育工作者要有睿智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育藝術,積極理解和包容每個職校生,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使他們真正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

【職業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論文03-30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4-06

關于職業學校禮儀的教育論文04-04

對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策略的研究08-06

心理教育的發展體現方面09-06

幼兒心理教育論文03-30

《教師專業發展策略芻議》論文04-02

探究學困生的心理特征與教育策略01-18

當前家庭教育的特點論文03-30

淺談科研教育論文作用的特點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