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及教育對策論文
近年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影響,中小學生學習的知識難度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兒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學校、家庭、社會給學生施加了許多壓力,造成學生產生厭學、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會形成學業不良。學習困難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是學校中不應被忽視的群體,為了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國內外許多學者從各個領域針對學困生現象進行了研究。本文嘗試著從學困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期望能對學生和家長提供一些指導,促進學困生的良好發展。
一、對學困生的理論界定
一些傳統觀點認為學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這樣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學困生的部分表現,并沒有揭示出學困生的實質問題。隨著對學困生問題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學困生問題的內涵。依據國內比較公認的標準,將學困生界定為:無明顯感官障礙,但實際成就與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顯著差異的學生。學習困難(1earningdisabilities)一詞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家Kirk(1983)提出來的。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有關學習困難兒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認知過程方面。20世紀80年代后,人們開始把研究視線伸向學習困難兒童的非認知領域。對學習困難兒童的非認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個性品質、行為特征和社會技能方面。
二、對學困生心理特點的分析
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學困生自身特點和社會性因素兩大方面。其中學困生自身的特點包括認知方面的因素和行為因素,而社會性因素則來自于社會、學校和家庭幾方面的影響。
1.學困生自身特點分析不可否認,人的智力在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對同樣的學習內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異的。很多研究都證明了學困生在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思維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也有研究表明學困生在元認知整體水平及各個維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學生而且其發展速度較慢。他們在方法性、計劃性與總結性三方面表現最差,包羅了在元記憶方面的主要缺陷。同時學困生的解題策略應用與一般學生相比存在本質差別,他們不能掌握準確靈活的遷移策略,因此學困生在同樣學內容的接受和鞏固方面存在差異。由于這種差異導致了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喪失,自卑感重,對周圍事物過分敏感,煩躁不安,經‘常陷入高度的焦慮狀態中。由于學困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甘居下游,得過且過,產生厭學情緒,上課如坐針氈,注意力渙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責任心、上進心,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他們的學習興趣淡漠,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意志力薄弱,并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行為障礙。由于他們存在如此嚴重的心理和行為障礙,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他們對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反饋比較麻木,習慣了父母和教師的消極評價,很少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2.影響學困生的社會性因素分析人是社會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影響學困生的社會性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家庭和學校三個方面。其中社會因素主要是指目前社會公認的對學習的認識和態度。由于競爭的激烈性,目前社會上存在著“唯學歷”的觀點,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人們不自覺地給學生施加了無形的壓力,造成他們沉重的學習負擔。在這種重壓之下一些學生選擇了逃避,并且產生了厭學心理。家庭是整個社會的一個子單位,它是孩子進行社會化活動的基地。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養方式、教養態度和行為以及對孩子的期望水平、整個家健的教育氛圍和環境都會對兒童造成深遠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對孩子的管教、幫助以及指導的程度都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關系以及兒童的學習環境。在關系緊張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長期處于無助、孤獨和迷茫的狀態中,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進而導致學業上的失敗。父母對子女過高的期望也會造成兒童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對孩子的情感投入少,傾向于拒絕或否認孩子的一切進步,用簡單的批評、指責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使孩子的自信心喪失,由害怕、無助轉變為逃避、厭惡學習。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另一個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學校。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的教學、學校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每個學生學習活動的質量。其中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最為直接。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以情感、認知和行為交往等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心理關系。師生關系是學困生在社會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重要關系。研究發現,一般教師對學困生的評價較低,學困生對教師存在抵觸情緒,師生關系淡漠、疏遠。他們很少獲得教師的關注,教師對學困生的期望值也低,不能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這樣使得學生很少獲得成功體驗,加速了不良行為的出現.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同伴關系也是學校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同伴接納的程度存在一定的關系。有研究表明:學困生的同伴接納水平較低,往往被同伴排斥。他們常常因為處理不好同學關系而陷入孤立的境地。㈤長期的孤立與排斥使得學困生的心理受到很大傷害,他們變得自卑、敏感、逆反進而對學校、老師和同學產生厭惡心理.敵對傾向嚴重。總之,家庭和學校是學生進行社會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學生與家庭和學校的關系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成績。
三、對學困生的教育策略
隨著學困生心理特征研究的逐漸完善.人們開始把重點放在對學困生的干預上。關于學困生的干預問題,已經有很多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并且進行了簡單的實踐研究。針對他們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學困生的心理特點,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對策。 1.關注學困生的內心世界學困生由于長期受到家長、教師的冷落與消極評價,他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極度的焦慮、不安與無助。學困生通過與家長和老師做對的方式來表現對他們的不滿以此來吸引別人的關注。其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是充滿矛盾與掙扎的。因此身為教師和家長應該透過學生的不良表現看到他們存在問題的實質。家長和教師應經常自問是否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否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是否體會到他們的失望與無助。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和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放棄舊有的、先入為主的思想,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適時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對學困生的期望值可以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又進一步鞏固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和學校。良好的家庭和學校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開朗的性格。家庭是學生社會化活動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環境不但給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給孩子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物質環境,這就給學生在學業上的成功創造了必要條件。父母正確的教養方式有利于塑造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個性得到正常發展。學校中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是影響學困生學習活動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不應僅以學業表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應該以積極客觀的態度對待學困生,爭取和學困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春風化雨,以情感人,以愛動人,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創設有利于學困生進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強學困生心理素質的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針對學困生責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嚴重的特點,教育者應該從多方面塑造學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一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中培養學困生的責任心,讓學生學會自理自立,給他們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懂得學習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無法替代,讓他們擁有責任意識,能夠對自己負責。二是通過教學活動增強學困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創造一些讓學困生參與的學習活動和機會,以滿足他們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納、關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多種活動來磨練學困生的意志力,以增強他們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信心。三是從個人經歷出發教會學生面對挫折。學生遇到的挫折是來自于多方面的,包括學習、人際關系、興趣愿望等面對挫折每個人的反應方式是不同的,通過對挫折進行心理疏導來教會他們擁有客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挫折,尋求適當的方法進行自我調適,緩解內心的焦慮與不安。在挫折中成長,迎接時代的挑戰。
縱觀幾年來我國關于學困生的研究情況,我們對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已經基本了解,并且根據學困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相尹小學寂與管知之前,學生不再是“零”起點,在學習時能使自己處于主動探索的地位。例如:在教學平均數問題前,先讓學生了解所要學的知識,再動員他們去調查自己家里近幾個月的用電和用水情況,為教學提供第一手材料。通過對生活素材的處理,讓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讓學生了解平均數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調查來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生通過比較發現,有幾個月的用電和用水量比較大..這樣,教師因勢利導地指出,通過我們的調查,我們應該向水電部門提出哪些建議等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進一步理解數學學科的特點——應用性這種滲透方法,有力地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前,拓展了渠道,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實行課中開放,促進自主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得可持續發展在開放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改變課堂提問的單向性,即教師問,學生答。開創“教師一學生”、“學生一教師”的雙向提問式教學法。讓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最終通過師生共同努力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實行課后開放.提供自主空間。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不可能把某一內容及存在的問題一一解決。相信學生的問題是永遠存在的,我們提倡把問題帶到課外,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間:鼓勵學生自己制定課后計劃、學習內容等;鼓勵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學著通過生活實際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應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理解數學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應的教育對策目前更多的學者心理科學,把精力投向學困生的干預研究上,從多方面關注學困生的發的師生關系特點與學習因素的關展、以期通過教育手段有效地促系研究進學困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特點分析及教育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貧困大學生心理特點分析及教育管理對策論文12-29
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策措施分析論文08-10
高職不同學生群體的心理教育對策分析論文09-16
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心理特點論文03-01
小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與心理特征分析論文08-20
淺談高校危機管理的對策分析教育論文12-29
實習護士心理特點及帶教對策論文07-10
我國幼兒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