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初探教育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其課堂教學必須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項目教學;教學模式
為適應時代發展,各中等職業學校相繼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它完全取代了以往的計算機課,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課是怎樣一門課?它同以往開設的計算機課有什么不同?職業技術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到底應該如何開展?筆者現結合多年教學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根據《職業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精神,筆者認為,在職業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二是幫助學生養成主動使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工作、學習的習慣與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信息素養。可見,信息技術課并不等同于以往的計算機課。計算機課僅把計算機知識和技能作為學習對象,而信息技術課的教育目標則是將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從單純地學習技術轉到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思路,以適應課程發展的要求。
據筆者觀察,目前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存在“為考而學”、“學用分離”傾向。不少教師過于注重讓學生牢記所謂的基礎知識,反復演練軟件的使用方法,追求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的短期效應。這樣的教學勢必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不能主動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工作和學習。
筆者認為,增強信息意識、提高信息素質的有效途徑是讓學生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應用——提高”的過程中體驗到強烈的成就感,切實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的巨大魅力。為此,教師(不僅僅是信息技術課教師)要想方設法多為學生創設學以致用的環境,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積極主動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與創新活動。
其一,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其他學科知識。比如使用一些優秀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或直接上網搜索有關的學習資料,培養學生檢索、評價及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二,信息技術課教師與其他教師密切配合,認真抓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整合,使其他學科和信息技術教學互相滲透,形成有機整體,這對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其三,根據學生知識層次、興趣愛好,開展一些創造性的活動。例如:利用文字處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作文、板報、學生刊物的編排設計;用EXCEL對考試成績進行簡單整理和分析;在特殊的節日里,引導學生使用圖像處理軟件或多媒體制作軟件設計制作電子賀卡等。這些跨學科、綜合性的活動,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使他們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和實用性,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他們的信息意識,鍛煉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
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因此,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教學也必須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基于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采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中的“項目教學”方式。所謂“項目教學”就是以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為理論基礎,應用“任務驅動”法、發現法、研究法等教學方法,以學生設計、完成、完善作品(單元項目)為主線,以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協作精神為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下面以WPS2000單元教學為例,簡要說明“項目教學”的實施方案: 教學準備階段在單元教學開始之前,教師簡要介紹WORD2000的特點和功能,并提出本單元的項目任務:用WORD2000設計制作一份電子作品。作為示例,教師展示自己的作品:一份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的電子板報。板報內容涵蓋了本單元所有的知識點,并加以適當擴充;制作力求精美,能夠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和創作自己作品的迫切愿望。教師抓住契機,結合教材介紹電子板報的各個部分是利用WORD2000的哪些功能完成的,并演示其關鍵技術的'實現過程。由于學生有掌握這些技能的迫切愿望,兼之軟件的易操作性,所以在準備階段,大多數學生對WORD的基本使用方法已經有了初步了解,這就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設計階段在學生對WORD2000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為他們準備一些WORD2000的電子作品供其瀏覽、借鑒,為其設計自己的作品做準備。由于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的限制,此時學生設計的作品大都模仿性較強。此時教師要有充分認識、不提過高要求,并對學生作品予以積極鼓勵。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大多數學生都能適時調整自己的設計思路,使作品更具有創造性。作品(項目)設計其實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并且是隨著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增長而不斷完善的,這也正是學生創新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
實施階段這是學生積累知識、提高技能、培養綜合信息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以學生的合作學習、發現學習、研究性學習為主,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地放任自流。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指導者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和項目進度計劃,使每個課時都有明確的任務目標:完成作品的某個部分或解決作品中的某個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二是鼓勵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取長補短,必要時參與學生討論并給予適當的點撥。三是為學生準備一些有助于自主學習的材料(如與WORD2000有關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光盤、課件、制作實例等)及創作中需要的素材。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快速、有效地在眾多信息資源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四是檢查項目任務的完成情況,對完成較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對明顯落后的學生進行必要的督導。
評價與完善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品交流,小組成員相互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對作品進行完善并總結制作經驗,然后選出優秀作品代表小組參與全班的交流。要求優秀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學介紹制作的心得體會,并回答同學們的有關提問。最后由教師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總結,評出等級。這個過程是全體學生共同提高的過程。
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質量,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不僅牢固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技能,而且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WORD2000單元教學中“圖文混排”是選學內容,但95%以上的學生都在作品中應用了這一技術,制作出令人刮目相看的電子作品。
應該指出的是,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與知識性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絕不能千篇一律。比如,上述教學方式對技能性、操作性強的教學單元適用,但并不適用于理論性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博采眾長,綜合運用多種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結合點,以達到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其信息處理能力的教育目標。
【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初探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環境下教育類課程案例教學模式初探論文07-05
開放教育中統計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1-02
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初探論文07-04
新課改下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初探教育論文07-05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12-06
聲樂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初探論文11-15
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的應用論文07-05
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教學的論文05-30
淺析初等教育技能課程教學改革初探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