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中學生興趣和創造性的培養教育論文
常言說: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是引起思維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積極思維、努力探索。教師要善于寓教于樂,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于對知識本身的興趣。”那么在地理教學中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呢?
一、利用導語設置疑問
增強地理課堂的趣味性,首先要設計好每節課的導語。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授新知識前,適度設疑、創設情境,從而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產生興趣。如講“中國貿易”時,提出“誰能說一下中國哪一個城市貿易量數第一?”書本上是上海第一,北京次之,為什么北京是中國首都而沒有上海的數量大?問題馬上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因為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它的交通運輸條件不但有陸運、空運,而且有河運和海洋運輸。課堂氣氛十分熱烈。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興趣也隨之提高。
二、運用直觀學法,引起興趣
充分運用直觀教學法,能把知識直接、準確、生動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進行直觀教學需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如掛圖、投影、幻燈等。當然最為方便的還是教材中的引文和插圖。巧用插圖,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教學效果。如講“河南的省會為什么從開封遷到鄭州”這個問題時,首先讓學生看開封鐵塔,再看黃河河水,大多數學生就會感到開封是個危險的'城市。再讓學生拿開封與鄭州相比較,學生馬上就會認識到,鄭州不但比開封安全,而且在交通方面比開封便利,開封只是臨隴海鐵路,而鄭州不但臨隴海,而且臨京廣鐵路。這樣學生對開封與鄭州兩城市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非常明白了。
三、學生聽課興趣的培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若學生對教師所講的課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是教師講好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管理者,教師的一舉一動有著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的課堂氣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上課時要以自己的語言、行動影響、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必須用積極的態度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學生的內在因素,使學生不斷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首先教師要不時地用激勵性語言提問、評價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講出新的設想,并允許學生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這樣學生就會在一種受教師尊重、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中學習。
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意志能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點,運用各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有的學生問:老師為什么現在有好多年輕人都要去東南部沿海區打工呢?,我馬上就回答他們因為東南部沿海地區首先是靠近海洋,運輸方便,有很多華僑和華人到那里投資辦廠,工廠多了需要的工人就多了。再一個那里的水資源非常豐富。而我們華北卻非常缺水。同學們就說我們懂了,我們華北缺水、交通條件又沒有南方好,如果把南方那些企業都搬過來,我們華北也受不了。通過啟發使學生懂得了書本以外的大道理:祖國大地上哪里水多、哪里水少,哪里自然條件好、哪里自然條件差,躍然腦中。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性也就從興趣中得到肯定。
四、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調動
常言說:“被動不如主動、輸血不如造血。”如果能調動學生主動自學的積極性,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師在課堂上講,記得更快、更準、更牢固。
如讓學生學習《中國的鄰國》一課時。課本上一共有l5個國家,但背會后容易忘,那就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有的學生就自發的把l5個鄰國編成順口溜:東朝鮮、南越南、還有老撾和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包圍大西南,巴基斯坦、阿富汗兩個國家在西邊,北方蒙古、俄羅斯,西北外加三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這樣一來就比一個一個去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秦嶺、淮河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多次都提到過。但是要讓學生都回答出來,卻馬上斷音。怎么辦呢?我就讓學生一個一個總結,老師往黑板上寫:0℃等溫線、800毫米的等降水量線、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這樣一來秦嶺、淮河一線的重要性,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就被學生牢牢地掌握了,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農作物為什么不一樣,南方地區的水資源為什么豐富,南方地區的人口為什么稠密,就迎刃而解了。
這樣一來學生學習地理就會變被動為主動,變老師催著學為我要提前學,主動自覺地走在路上當順口溜背。甚至兩個學生說笑話也用上了地理知識,我聽到一個同學說:我把你推到秦嶺上去。那個同學接著說:我把你推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里去。我在一邊聽了真想笑。
教學實踐證明,在地理教學中設置疑問、利用導語、直觀教學引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課興趣,運用恰當,就會效果倍加。所以我在近幾年的地理教學中,所得成績不下前2名,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我們順店鎮的教學學科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