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教育論文
摘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問題,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當前中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中職學校要著力加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制度措施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和學生管理機制創新。
關鍵詞:中職學校工學結合模式創新
一、現行中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綜述
1、配套的運行機制尚未健全。
工學結合缺少管理體制、教學制度、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支撐,企業單位合作的積極性不高,成為模式實施的一大障礙;而政府又沒有鼓勵學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專項經費,因此學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往往處于完成任務和勉為其難的被動地位。
2、課程及教學模式改革滯后。
中職學校專業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大多是由國家統一規定,沒有體現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也沒有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更沒有體現職業教育以發展技能為主的本質。有的陳舊落后,難以適應科技發展與職業提升的要求;有的太過高深,不適應學生的實際學力;而大多數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重理論輕技能,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另外,中職學校師資薄弱,教師理論教學有余而實驗經驗不足,教學方法上多采用灌輸式,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可持續發展空間小。
3、學生教育管理措施不到位。
中職學校實行工學結合后,學生處于半工半讀狀態,其思想品德教育、實習管理等問題將會增多,難度將會加大,如何適應新的形勢要求,改革和創新學生管理辦法,也是學校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
1、注重管理體制的創新,建立起適應新模式的運行機制。
。1)發揮政府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的宏觀調控與管理作用。政府要加大對中職教育的政策傾斜,增加地方財政對中職教育的投入,要為中職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秩序,又要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企業和中職學校聯合辦學,形成多元辦學途徑,促進職業學校與產業部門和企業一道,共同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贏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把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2)實行教學管理改革創新,完善教學管理體制。
一是進行學制改革,把全日制與半工半讀制結合起來。學?砂讶陮W制分為兩段:第一學年全日制,在校學習;第二、三學年半工半讀制,在企業邊工作(包括實習)邊學習。時間安排上要適應半工半讀模式,學生入學后,第一學年的第一學期學習基礎課程和共同課程,第二學期學生按照本人志愿,自主選擇某一模塊開始專業學習。學習合格后,第三學期到已經聯系好的企業進行帶薪頂崗實習。第四學期回到學校進行其他工種的學習,合格后,再到企業進行帶薪頂崗實習。依此類推,直到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內容,達到畢業要求為止。
二是實行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把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結合起來。為適應學習者的需要和企業用工制度的規定,學生兩年學習期滿,考核合格,先發放相關職業證書,讓學生順利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凡繼續完成學校布置的學習任務,堅持邊工作邊學習,考核合格后在三年學業期滿時頒發相應的畢業證書。
三是把原本在校內實施的專業課程,放在工廠的真實環境中進行。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結合生產實際,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工作安排選擇白天或晚上參加集中授課,可解決學生“工有余”而“學不足”的問題,保證專業理論課的授課量。同時,通過頂崗實習,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校企聯合培養學生,既縮短了學校與企業的距離,也實現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逐步成長為適應企業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四是實行彈性學分制。
學生按規定修滿學分即可提前畢業,同時也允許和鼓勵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學生就業或創業階段可將學分存入學籍檔案,一定年限內積分達到要求即可拿到畢業證書。 (3)改革評價機制,建立全新的評價體系。要加強評價機制的改革,逐步建立雙重的評價體系,即由學校和社會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學校方面重在職業道德結合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可以采取用以班為單位進行評定的辦法,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考評;社會方面通過實習由企業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定。
。4)強化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改善工學結合的實施條件。學校實訓基地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培養學生頂崗技能的需要。在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沒有能力頂崗,企業不可能允許學生在生產崗位上有太多的實訓時間。二是吸引企業的基礎。學校實訓基地如果具有生產性功能,行業、企業才會把產品放在學校生產、加工;學校實訓基地如果配備有良好的生產性設備,行業企業才會把員工放在學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甚至可以把學校實訓基地建設成為技術服務中心,行業企業與學校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技術開發,學校為行業企業解決實質性的技術問題,使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形成校企互惠雙贏的長效機制。
2、深化課程體系創新,加大教學模式轉變。
。1)中職教育教材體系創新。在選擇與使用教材的時候,一定要緊密結合中職學校培養人才的定位特點,堅持“理論夠用,技能實用”與“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的原則。在教學內容上,要刪繁就簡,面對實際,講求實效,不拘泥于現行的規定教材。在教學和課堂實踐過程中,應鼓勵教師結合市場與學科的實際,不斷提高教材的.實用性與技能化程度。
(2)加大教學模式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適應工學交替的需要。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中職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困難家庭,希望及早學成就業、掙錢脫貧。為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在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學校必須對教學的各個環節作必要調整,讓學生學得進、用得上。學校可以按照企業需求,改變原來固有的課程設置模式,設置基礎課程、共同課程和專業課程。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應保持1∶1,即半天理論半天實踐課程,并使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保持同步,實踐課程的操作內容達到與企業的生產作業接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在學習基礎課程和共同課程的基礎上,把專業課程細化,按照分類,實行單一模塊強化學習。在每個模塊學習結束后,學校與勞動技能鑒定部門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學生取得該模塊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3、學生管理機制的創新,適應工學結合模式。
。1)申請制度。申請參加“工學結合”實習的學生應由個人提出申請,必須取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并與學校簽訂協議書,要明確學生、家長、學校和企業的權利、義務及企業補助學生經費的使用辦法及管理。
。2)安全教育制度。在學生未進入企業工作崗位前,學校和企業要安排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幫助學生熟悉工作防護設施,對學生進行勞動紀律、生產安全、自救自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學生在生產過程中受到人身傷害,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3)建立“三導師”制度,即班主任(輔導員)、實習指導教師(專業教師)、師傅(企業技術員)形成“班主任——實習指導教師——企業技術人員”的管理網絡,共同管理學生。在工作中,專業課教師既是班主任,又是生產實習的指導者;企業技術人員既是企業的生產員工,又是學生的實習指導教師。整個管理網絡各司其職,每天有記載,每周有考核,每月有評估。
。4)學習成績考核和學籍管理制度。結合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學分管理要求,根據學生參加企業實習的具體項目,建立起相應的考核方案,把學生的實習工作和參加的學習折算成學分,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管理。同時,還要積極研究學生在學校、企業學習時間和學習課程的不同,按照學校和企業所承擔教學培訓的實際,逐步建立實行學校學籍和企業學籍的雙學籍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馬樹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關鍵舉措[J].職教論壇,2007,1:43。
[2]潘玉山中職!敖坍a結合”的定位誤區與破解之策《江蘇教育·職業教育》.2020,(6)。
[3]徐世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組織與運行機制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4)。
【中職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中職學校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教育論文12-05
三雙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論文12-07
關于工商融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10-26
人才培養創新研究教育論文11-06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7-30
企業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論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