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論文

時間:2021-06-30 13:21:48 論文 我要投稿

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論文

  摘要:大學英語課堂是學生開展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其教學過程主要是師生間傳遞信息和表達意義的交際過程。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積極實施互動教學策略,有利于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大量增加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活動,進而強化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過程。

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論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互動教學;主題教學模式;任務教學模式

  一、開展課堂互動教學的意義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互動的教學策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符合其學科的性質和教學目標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是實踐性很強兒又突出能力培養的一門課程,開展課堂互動教學不僅可以消除過分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語言運用的實踐過程。近幾十年,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大學英語教師和研究人員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實施課堂互動教學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同時,入學新生的英語水平一屆比一屆高,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詞匯和語法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必重復高中課程內容而直接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因此,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對于改革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具有十分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課堂互動是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傳遞和接收真實信息的過程。課堂互動具有如下特征:(1)互動是在共享的語言情境中進行理解與表達的;(2)互動是進行交際的基本前提;(3)互動需要使用真實的語料和表達真實的意義;(4)互動有利于增強語言積累和提高語言應用能力;(5)互動應該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并滿足他們的認知和情感需求;(6)教師的責任在于啟發、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和體驗教學過程(Rivers,2000)。大學英語的課堂互動實質上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開展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分享情感并相互影響的交際性的實踐過程。首先,開展課堂互動教學的意義在于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課堂互動能夠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開展人際合作的積極性,滿足他們的認知和情感等需求。通過參與和交際,學生成為語言學習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而教師則起著指導、幫助和組織的作用。其次,課堂互動有利于大量增加語言實踐,促進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通過互動可以營造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語言情境,大量輸入真實的有意義的語言材料。同時,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表達真實思想情感、傳遞有意義信息的機會,進而強化語言輸入和輸出。學生以信息傳遞為訴求,以交際能力為導向開展人際合作,并由此達到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目的。第三,課堂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展課堂互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教學過程應該突出交際性和實踐性,強調能力培養,通過互動增強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適時進行自我評估和學習策略調整,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主題/任務教學模式與課堂互動

  關于如何開展課堂互動,西方學者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從課堂行為分析到課堂話語分析,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等。根據一些學者的調查研究,學生在小組中產生話語的量與質都明顯高于在全班討論中的量與質;回答“參考性”問題與回答“封閉性”問題相比,前者有利于促進語言表達;在意義協商中,互動性輸入比簡化輸入更有助于理解;意義協商在小組活動中多于在“齊步走”式的活動中,在兩人小組活動中多于在多人小組活動中;單向任務與雙向任務相比,后者能夠促進意義協商;解釋型任務比程序型任務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水平要求更高,并能推動學生組織新的、更復雜的語言表達思想(楊雪燕,2003)。這些研究使我們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啟示,即語言課堂教學是某種意義上的人際互動,是意義協商,應著眼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精神,為他們提供學習和運用語言的機會和場合。因此,課堂互動教學應當更多地關注如何使學生進行語言意義的理解與表達而非單純的掌握語言的形式和用法,應當更多地關注如何利用多樣化的語言交際形式讓學生使用語言而非單一的講授語言知識。

  從語言的意義理解和表達來看,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實際上涉及到課堂互動的內容或話題,也就是說什么、談什么。教師提出某一內容或話題引發學生反饋可以促使他們用英語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從而使他們在關注語言意義的同時有可能利用相應的語言形式并加以內化。從語言形式來看,大學英語教師的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情,盡可能在單位時間內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使用、體驗和探究語言的機會。顯然,“一言堂”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多樣化的課堂互動交流活動,如師生對話、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和對抗辯論等。因此,開展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就是要賦予教學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話題,采取相應的活動形式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以達到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的。從這個意義上看,主題教學模式和任務教學模式很適合大學英語課堂的互動教學。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加強語言的實際應用。前者強調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課堂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該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因而受到普遍重視(劉潤清、戴曼純,2003)。任務教學在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得到突出強調,認為它是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一種語言教學途徑。該模式強調教學的重點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教學的核心是意義表達;語言素材和語言環境要具有生活現實性(陳琳等,2002)。以主題為核心內容進行思想情感和觀點看法等的交流,可以使學生通過語境,從整體上理解和表達真實意義;而布置學生完成任務則需要他們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下自然地使用語言進行意義協商,也就是為了實現交際意圖而運用語言(岳守國,2002)。兩種模式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學生大量接觸和體驗真實的、有意義的語言素材,將注意力放在語言內容、意義以及目的上,并在交流或交際的過程中運用語言,通過意義協商和互動調整等內化語言。作為教學模式,他們是相互滲透的,相輔相成的,基本上都能體現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性、交際性和能力培養的特殊性。通過主題教學模式和任務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實施互動的課堂教學策略,而有效利用具體的互動形式有賴于通過主題和任務賦予意義并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這兩種教學模式為基本框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互動形式開展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交際性的語言實踐。

  三、開展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

  根據先期進行的研究和實驗,在開展課堂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路比較明確,基本能夠克服灌輸語言知識的弊端,能夠相對突出主題,組織較多的互動活動,并且得到了學生的基本認可。在此基礎上,筆者所在學校在2002級第四學期本科普通班中進行了圍繞主題開展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首先,我們將主題作為貫穿單元教學的中心,從整體出發,從意義著手讓學生了解、思考和議論語言材料中蘊涵的信息、意義、思想和觀點等。同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安排多種多樣的任務讓學生參與完成。我們強調把課堂教學當做學生的語言實踐過程,采取措施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為他們創造積極參與的機會和場合。其重要意義在于通過合作進行意義協商,讓學生學會為解決問題而獲取或傳遞信息,交流或分享思想觀點,從而達到在教學過程中、在實際應用中體驗和使用語言。下面以《綜合教程》為例對我們的教學實踐進行簡要的說明。

  1.教學流程

  按照教學設計,每四學時完成一個單元,包括主題引入、文章講解、學生活動(不包括寫作)等,教學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節:導入主題(約15分鐘)鲅菔竟賾謚魈獾淖柿閑畔(約15分鐘)鲆導學生就主題進行討論并發表評論和見解(約20分鐘)。

  第二節:演示課文,主要就有助于主題理解的篇章結構、內容細節和表達方式等進行講解(約50分鐘)。

  第三節:圍繞主題組織課堂互動活動,如師生對話、分組討論、代表發言、對抗辯論和角色扮演(約50分鐘)。

  第四節:檢查學生的口頭或書面作業(約15分鐘)鱟鍪楹罅廢(約35分鐘)。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教學安排主要目的在于突出文章主題,從信息處理和意義理解的角度給學生提供可以引發思考和討論的內容或話題。在時間安排上,集中留給學生參與完成相關任務的時間達35%以上,同時在其他教學環節學生也有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實際上,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用于開展課堂互動活動的時間比原設計時數更多。

  2.以主題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主要以課文體現出的主題作為單元教學的中心內容,有關文章背景和內容的展開都以這個主題為中心,著重讓學生領會理解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思想觀點以及涉及到的社會文化內容。主題是課堂教學中提供內容和話題的依據,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他們參與對社會和身邊事物的認知活動,使他們關注語言接收和表達的意義與功能并形成交流的連續性。與傳統教學相比,課堂互動教學主要關注的不是對語法和詞匯等語言形式進行詳細的講解,而是通過探究“參考性”問題,完成“解釋性”任務,開展意義協商來進行語言實踐。

  3.開展任務型活動,加強課堂互動

  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基本上能夠布置形式多樣、效果明顯的任務,使學生置于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活躍的氣氛中,使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語言實踐。在導入主題和課文演示階段,教師主要通過提出參考性和解釋性等開放性問題和學生交流。在學生討論階段,主要布置三至四人的分組討論,然后安排小組代表的個人發言或陳述,間或進行對抗辯論或角色扮演等活動。在分組討論中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和主題可以采取brainstorming,informationgap,interview等不同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和處理,分析和判斷意義以及表達或闡述思想觀點,旨在體現語言的自然性和真實性,減少單向灌輸,增加雙向交流,鼓勵學生進行連續性的交流。

  四、學生反饋與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在2002級開展的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筆者對其中九名教師任課的教學班的學生作了問卷調查,涉及十多個院系,收回有效問卷占發出問卷的91.3%。問卷有十個問題涉及課堂互動教學,每個問題有四個選項,要求單選一項,結果顯示學生對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活動基本持肯定的態度。

  第一,學生對課堂學習的主要需求的認識比較明確,對培養和提高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持較高認同態度,對單純講授知識和機械訓練教學持消極態度。44.8%的學生認為學生的主要需求是“開展實際的語言運用實踐”,26%的學生認為是“獲得語言/文化方面的知識”,17.6%的學生認為是“進行語言能力方面的強化”。

  第二,絕大多數學生贊成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對其作用持較高的認同態度。53.8%的學生認為“以主題為核心的互動交流模式”最適合大學生的英語學習,27.4%的學生認為“以語言/文化知識為主的教師講授模式”最適合,9.3%的學生認為“以應試為目標的策略/技能訓練模式”最適合。關于“課堂上的對話/討論等互動交流活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什么作用”,56.2%的學生認為能夠“提供較充分的鍛煉/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機會和空間”。關于“對于英語課堂上的互動交流活動,”學生持什么態度,表示“贊成并積極參與”的學生占41.5%,表示“贊成并被動參與”的占50.4%,表示“不贊成也不參與”的占5.1%。

  第三,關于圍繞主題開展課堂互動活動的意義,學生的反饋比較均衡。30.9%的學生認為其意義在于“鍛煉了用英語思考問題/表達意義的能力”,29.8%的學生認為是“增加了理解社會/文化/時事的途徑”,15.8%的學生認為“提供了學生可以參與談論/討論的話題”。綜合來看,學生對于圍繞主題開展課堂活動能夠促進語言輸出的作用持較高的認同態度,只是角度有所不同,同時也說明課堂互動注重語言的內容和意義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關于課堂互動的形式,學生對于具有開放性或參考性特點的課堂互動活動的認可度相對較高。關于“哪種課堂教學活動形式使你受益最大”,37.8%的學生選擇“學生個人發言/陳述”,27.7%的學生選擇“學生分組討論”,22.6%的學生選擇“師生問答/對話”,11.9%的學生選擇“學生兩人對話”。學生個人發言或陳述是指作為代表介紹分組討論結果的說明或報告。選擇“學生個人發言/陳述”的比例最高,說明解釋性活動比較受學生歡迎,對于語言表達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說明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踐和表現的機會。在其他三項中,“學生分組討論”和“師生問答/對話”兩項稍高一些說明這兩種形式比較適合進行真實的和有意義的交流,進行意義協商的效果更好一些。至于“學生兩人對話”一項比例偏低,可能與教師沒有條件為他們提供兩人進行交流的機會有關。需要指出的是學生個人發言或陳述這一活動形式具有較高的認可度,這一點在關于“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在哪方面進一步加強”的反饋中得到了印證,其中33.8%的學生認同“學生多發言”,比“教師多講解”和“多搞分組討論”兩項分別高出20%以上。同樣,在關于“讓學生上臺進行個人發言/陳述/演示是否很有益處”的反饋中也得到類似的印證,54.1%的學生認為其益處在于“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但是同時似乎也有矛盾之處,有24.4%的學生認為“只對少數學生有益處但耽誤大家的時間”。對教師來說這是一種重要提示,即要注意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應保持平衡。

  第五,關于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對學生學習產生的效果,學生的反饋基本上是積極的。42.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聽說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40.8%的學生認為閱讀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分別有11.4%和5.6%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和翻譯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關于閱讀能力和聽說能力的反饋,兩者比例雖然沒有明顯差距,但從中可以看出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比較明顯的,而同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削弱。此外,從學生對一個學期的課堂英語互動教學的整體評價來看,大多數學生是贊成的,51.4%的學生認為“開展以主題為核心的課堂互動英語教學”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分析表明,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課堂互動教學是可行的,得到學生比較普遍的認同,對于進一步開展相關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從中可以看到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如課堂互動對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作用等。必須指出的是此次調查問卷的設計仍有欠妥之處,可能會影響對某些問題的判斷。

  五、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互動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有意義的交際性活動是大量增加課堂語言實踐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強化課堂互動教學有助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促進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研究入手,大力加強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更適宜的條件和機會,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RodEllis.第二語言習得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Wilgam.Rivers.交互性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陳琳,等.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J].中國大學教學,2004(1).

  [5]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6]楊雪燕.外語教學課堂策略研究:狀況與意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

  [7]岳守國.任務教學法:理據、概要及實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