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
在課堂教學中,初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是荒謬的、幼稚的,但這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表揚學生勇于提問的精神,婉轉、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學生會向老師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要鼓勵這種“求異思維”,轉變觀念,和學生們共同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謂“創新能力”是人們除舊布新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即運用各種已知的知識、經驗和技能,產生出某種新事物能力。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構建能促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組織形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由于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的過程,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日常的歷史教學工作中,可從以下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互動式”的課堂合作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做到“知己知彼”,真正了解學生的疑惑之處。我國古代教育家張載說過:“學則須疑。”朱熹也說:“大疑則大進”。“疑者,思之始,學之端也。”“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現在的初中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好奇好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潛力極大。而歷史學科涉及的問題懸念多,范圍大,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的渠道特別廣,關鍵是看老師怎樣去開發。但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課堂上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尋求標準答案無疑是將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教師已設計好的模式之中,學生們不會想問題,不會提問題,更談不上什么創新。如何提倡和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但是歷史教學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必須打破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變學生單純地接受知識為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因而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再發現、再創造,將“單邊式”的課堂教學轉向多邊“互動式”的課堂合作教學模式。素質教育強調“交流與合作”,即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為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可采用“質疑—討論—解疑”的“互動式”的課堂合作教學模式。其方法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分析教材,然后再通過分組交流、討論,使疑難問題得到解決。質疑就是為了解疑,討論就是論疑和解疑的過程,這個過程正是開啟學生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機,教師要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我發現初中學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會產生疑問:1、以古律今的迷惑。初中學生常常以今人的思想和行動準則來度量古人。
給學生以充分發展的機會和自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不失時機地肯定學生的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鼓勵他們的每一個進步,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從而更有利于師生之間乃至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應從學生的疑惑點出發,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考慮到這些實際情況,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得心應手,既保護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能充分為學生設疑解惑。
二、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前,中學歷史教學只注重歷史知識的系統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形成了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教育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采取灌輸式的一講到底的“單口相聲”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在學習中的獨立地位得不到應有的確立,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要求以改變學生單純從教師或書本上獲取信息為從各方面獲取有效信息,變學生單純在學校學習為向社會學習和終身學習,這才是新形勢下的教育目標。利用這一教學模式可采用多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如“主題規定型”開放式教學,即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規定的內容,要求學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并以歷史小論文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是中學階段常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和學生共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創新精神。這些都要求新時代的教師自身應有強烈的創新欲望,具備公平的寬廣胸懷,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并具備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注重運用激勵藝術,維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憑借良好的情感能力和技巧,架設師生情感的橋梁,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從“之”以樂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勤于動手動腦學習意識,為了適應這種要求,教師應在歷史課上充分利用歷史故事、歷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國及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及巨大的發展變化等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進一步探索的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強烈的追求意識積極自覺地學習和探索。學生對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積極上進的學習風貌,在興趣的吸引下,學生主動參與老師的教學過程,不僅輕松的接受了歷史知識,而且懂得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主動參與與體驗是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經驗的最佳途徑。教師應把學生置于“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分層次,有梯度,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要選擇最佳的切入點,設疑引思,善問善誘,多創設一些懸念,多設置一些障礙,多營造一些氛圍,多激發一些興趣,讓學生在頻繁的思考和想象中體味“發現的喜悅”和“創造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求異的火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做到:開啟學生智慧的心靈,使其不斷進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中學階段正是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因此,歷史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歷史創新意識的啟發者和培育者,從多方面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造更充足的條件。在歷史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啟發學生探究歷史發展的規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新、標新立異,敢于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論文09-25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論文02-18
在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2-03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2-03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07-06
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12-03
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8-31
在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1-29
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