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構想論文

時間:2021-06-29 15:38:51 論文 我要投稿

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構想論文

  [摘要]

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構想論文

  校地協同育人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深圳市行政區劃調整及大部制改革情況及某高校辦學實際,提出了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本科醫藥衛生人才的新模式。闡述了該模式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點,分析了實施的可行性,討論了實施的策略和措施。

  [關鍵詞]校地協同;人才培養模式;醫藥衛生人才;應用型本科

  校地協同育人指高校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培養各種層次的人才[1],對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及高校辦學定位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現結合深圳市行政區劃調整及大部制改革情況、某高校辦學實際以及調研結果,對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本科醫藥衛生人才的一種新模式進行討論。

  一、校地協同育人新模式的提出背景

  (一)政府行政區劃調整與大部制改革為校地協同培養模式的構建提供了契機。

  隨著深圳行政區劃調整的步伐,近年來深圳市相繼成立了光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大鵬新區共四個新區(下稱“四個新區”)。“四個新區”由各自管委會負責,屬下機構(綜合辦、組織人事局、社會管理局、公共事業局等)分別承擔多個傳統機構的職能。其中,公共事業局職能涵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人口計生等工作[2],與傳統機構設置相比,可用“1局抵5局”來形容。醫療衛生方面,大部制改革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強化對“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本藥物制度”、“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服務監管制度”等方面的綜合協助。“四個新區”的成立及其政府機構設置為校地協同育人平臺的構建提供了重要契機。第一,“四個新區”具有優質教學資源,能滿足醫藥專業實習教學要求;第二,“四個新區”的衛生事業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將產生較大的人才需求;第三,公共事業局能為校地協同育人發揮強有力的推動作用。該機構職能涵蓋衛生、人口計生、教育等工作,能為協同育人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如醫院、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等),也能在協同育人過程發揮良好的協調作用。

  (二)學校辦學實際對校地協同育人提出需求。

  某高校是以培養應用型本科醫藥衛生人才為主的省屬高校,設有41個本科專業(均為醫藥類及相關專業,預防醫學類、臨床醫學和藥學類在該校專業布局中屬核心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上,主要培養的是具有較強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服務面向定位上,主要是面向基層,滿足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深圳市既能為培養醫藥衛生專門人才提供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也能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同時,該校地處廣州,距離深圳不到2小時車程,交通便利,利于協同育人工作的開展。

  (三)區域衛生事業發展對醫藥衛生人才提出需求。

  “四個新區”具有以下共同特點。一是成立時間短。光明新區成立于2007年5月,坪山新區成立于2009年6月,龍華新區與大鵬新區于2011年12月同時成立;二是轄區范圍大。四個新區均由原來的2-4個街道合并而成,其中光明新區、坪山新區與龍華新區占地面積都在150-170平方公里之間,大鵬新區占地面積達607平方公里;三是人口較多,大鵬新區人口在18萬左右,其他3個新區的人口都介于60-140萬之間;四是衛生事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四個新區”的“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材料顯示各新區衛生事業正處于大發展時期,建設內容涵蓋了醫療服務體系、疾病防控體系、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中醫藥事業等方面。以上特點決定“4個新區”的發展將帶來較大的醫藥衛生人才需求。

  二、校地協同育人新模式的基本內涵、特點及可行性分析

  (一)新模式的基本內涵。

  1.定義:基于深圳行政區劃調整與大部制改革背景,以培養應用型本科醫藥衛生人才為核心目標,以“公共事業局”為主要對接機構,以其屬下醫療衛生機構為具體合作單位,高校與地方協同開展育人工作,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地方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2.實施的主要內容:地方政府與高校共同遴選及建設協同育人合作單位(如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等),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單位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雙方共建課程、師資隊伍,協同開展本科人才培養工作及其他協同創新項目(如產學研合作項目等)。

  3.實施的基本形式:相關專業高年級學生安排1-2年在合作單位中度過,理論學習與專業實踐同時進行,強調學習過程與行業一線的對接,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低年級學生可分階段安排參觀考察和見習,樹立穩固的專業思想。

  4.適合的本科專業: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專業等。

  (二)新模式的主要特點。

  1.體現高等教育發展主動適應時代背景。該模式的提出與深圳市行政區劃調整及大部制改革緊密掛鉤,充分考慮了“四個新區”經濟發展、衛生事業發展以及大部制改革實際情況。該模式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區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為導向,既是高等教育發展適應時代背景的體現,也符合國家近年提出協同創新的導向。

  2.“育人”與“就業”并重。“四個新區”目前擁有的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機構數量、硬件設施、技術力量等完全能夠滿足協同育人需要。同時,“四個新區”的衛生事業處于高速發展期,將新建和完善大量醫療衛生機構,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3.培養的人才類別針對性強。該模式圍繞應用型本科醫藥衛生人才培養而提出,一方面體現在專業上,主要面向預防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等專業;另一方面體現在人才培養定位上,通過培養過程與行業一線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面向基層的應用型本科人才。

  (三)可行性分析。

  1.與學校辦學定位、辦學特色相吻合。某高校為省屬院校,以培養面向基層、實踐能力強和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為主要任務。數十年來為廣東培養了大量醫藥衛生人才,在省內衛生系統及醫藥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該模式與學校辦學定位完全吻合,亦能促進辦學特色的延續。

  2.與合作地區的需求相吻合。合作地區的衛生事業發展將帶來較大的人才需求。協同育人過程不僅能為合作單位提供大量人力資源,有助于業務工作與科研項目的開展,且滿足其人才需求。培養過程是合作單位觀察、考核培養學生的過程,為招聘人才打下基礎,一旦錄用可直接上崗。

  3.與學生的需求相吻合。學生參與協同育人的過程,能加強對專業和行業的了解,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

  三、實施的策略與措施

  (一)前期的充分論證是實施的基礎。

  論證方式包括查閱、分析資料及現場考察。論證內容包括合作地區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當地政府合作意向及支持程度、當地醫藥衛生人才的需求、醫療衛生機構類型、級別與數量、教學條件建設、師資隊伍、擬開展合作的專業、培養模式的選擇、運行機制的.建立、學生學習生活的條件、需要投入的資源、預期的效果、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等。

  (二)培養方案的制定是實施的關鍵。

  培養方案由校地雙方共同制定。一是要保證人才培養規格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二是要凸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設置及課時分配上做到科學合理,特點鮮明,突出校地協同的目的;三是要充分考慮合作單位的教學資源與教學能力,包括學科建設、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

  (三)嚴格的過程管理是培養質量的保障

  成立協同育人領導小組,成員由高校、公共事業局以及具體合作單位有關人員共同組成,明確職責范圍,建立協同育人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合作雙方的溝通交流,監督培養方案執行情況,嚴格把控教學質量,及時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收集高校、教學基地、帶教老師、學生的反饋信息和意見建議等,并且將這些工作作為常態化的工作來抓,確保教學效果。

  (四)科學的考核評價是改進的依據。

  傳統的人才評價往往集中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很難綜合反映一個人的能力,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評價要求[3]。因此,考核評價內容應包括專業能力素養、職業素養等,采用多方評價的方式,由高校、學生、培養單位、用人單位共同組成評價主體。

  (五)協同創新是協同育人的保證。

  協同育人受益的主要是高校,合作單位積極性是有限的,其他類型的協同創新項目往往能為合作單位帶來更多的受益,如高校為合作單位開設業務講座、提供業務進修機會、聯合開展課題研究、提供技術力量支持等。因此,要積極推動其它協同創新項目的開展,密切固化合作關系,為協同育人實施發揮保障作用。該模式是結合深圳地區機構改革和某高校辦學實際情況而提出的,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同高校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該模式的提出旨在拋磚引玉,為有關高校協同育人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蔡志奇.應用型本科協同育人模式多樣化芻議[J].教學研究,2014(4):5-8,15.

  [2]奧一網.坪山新區公共事業局“吃”掉五部門未來區級政府模板?[EB/OL].2009-08-25[2014-09-15].

  [3]陳勁.協同創新[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175

【校地協同培養應用型醫藥衛生人才構想論文】相關文章:

應用型人才培養初探論文12-01

引訓入校促進智能樓宇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11-30

師范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論文12-01

淺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會計教學論文11-22

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途徑論文11-20

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論文12-08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論文11-30

集控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論文12-01

環境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論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