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論文

時間:2021-06-28 13:05:36 論文 我要投稿

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論文

  一、政策推動

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論文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任務和價值追求,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優質職業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證。教學工作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過程。通過制度建設和管理模式改革,在職業院校建立內生的、可持續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進行教學工作的自我診斷、自我改進,是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加強對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事中事后監管,更好地履行管理職責的重要形式。

  長期以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一直是我國職業教育政策的關注重點,2014年5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專門就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要求。為了將《決定》要求落到實處,真正發揮職業院校質量保證的主體責任,從2015年開始,教育部出臺一系列文件,開始全面推動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工作。

  2015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頒布《通知》提出,從2015年秋季開始,逐步在全國職業院校推進建立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明確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基本內涵,是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查找不足與完善提高的工作過程。提出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五項工作任務:一是理順工作機制。堅持一個工作方針,即“需求導向、自我保證,多元診斷、重在改進”;以三項具體內容為主的工作機制,即基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學校自主診斷與改進、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需要抽樣復核的工作機制。二是落實主體責任。各職業院校要切實履行人才培養工作質量保證主體的責任,做好三項工作:建立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工作,構建校內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保證制度體系。三是分類指導推進。各地須根據職業院校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要,推動學校分別開展以“保證學校的基本辦學方向、基本辦學條件、基本管理規范”“保證院校履行辦學主體責任,建立和完善學校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集聚優勢、凝練方向,提高發展能力”等為重點的診斷與改進工作。四是數據系統支撐。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做好三方面工作:建立校本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及時掌握和分析人才培養工作狀況,依法依規發布社會關注的人才培養核心數據。五是試行專業診改。支持對企業有較大影響力的部分行業牽頭,以行業企業用人標準為依據,設計診斷項目,以院校自愿為原則,通過反饋診斷報告和改進建議等方式,反映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對職業院校專業教學質量的認可程度,倒逼專業改革與建設。

  2015年12月、2016年4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印發了《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7號),分別公布了《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以下簡稱《高職方案》)、《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以下簡稱《中職方案》),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部指導方案制定本省(市、區)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實施方案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實施方案。“高職方案”的目標是構建網絡化、全覆蓋、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具體任務包括三個方面:完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提升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樹立現代質量文化,并列舉了體系總體框架、專業質量保證、師資質量保證、學生全面發展保證體系運行效果等5個診斷項目、15個診斷要素、37個診斷點,各省市結合實際制訂相應的執行方案和工作計劃,各高職院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構建符合學校現狀和特點的質量保障體系。“中職方案”的目標是建立基于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學校自主診改、教育行政部門根據需要抽樣復核的工作機制,保證學校的基本辦學方向、基本辦學條件、基本管理規范,具體任務包括三個方面:構建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自主診斷、持續改進的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搭建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管理系統、引導中等職業學校逐步建立完善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并列舉了辦學理念、教學工作狀態、師資隊伍建設狀態、資源建設狀態、制度建設與運行狀態、需求方反饋等6個診斷項目、16個診斷要素、99個診斷點,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堅守底線”原則,結合實際調整和注解“診斷點提示”內容、增加診斷點,并在省級診改工作方案中予以說明。

  2016年5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相繼印發了《關于成立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70號)、《關于確定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省份及試點院校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72號),決定成立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診改專委會”),明確了“全國診改專委會”的職責:負責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指導方案研制、政策咨詢、業務指導、人員培訓、理論研究以及職成司委托的其他相關工作。確定了天津等18個省(區、市)分別開展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試點工作,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安排專項經費,確保試點效果。

  二、專家視角

  教育部在2003年開始高職高專院校評估試點,從2004年開始正式啟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目的是加強國家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宏觀管理與指導,促進學校主管部門重視和支持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推動學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其實質是通過政府組織的外部評估促進學校不斷明確辦學指導思想、規范教育教學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經過十余年的實踐探索,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對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凸顯了學校被動應付、發展動力不足、效果難以持久等問題。如何調動學校本身的積極性,由外力推動變為內生動力,是完善我國高職高專院校評估工作的一個重點。而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的建立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和探索。對沒有經歷過教育教學評估的中職學校來說,借鑒高職的評估經驗,加快建立符合中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診斷與改進制度是當務之急。

  由評估到“診改”是職業院校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一次嬗變,是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的`、學校全體師生員工都要參與、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方面全過程的深刻變革。受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專家委員會承擔起教學診改的培訓與推動工作。2016年6月,全國診改專委會在江蘇常州舉辦了面向省級診改專家、院校長的8期培訓班,進行了診改理念宣講、文件解讀、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培訓,以及省級診改方案、院校診改方案研討等,來自全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職業院校、企業和團體2200多名代表參加了培訓。

  關于高職院校實施十余年的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工作與當下推動的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關系,全國診改專委會主任楊應崧認為[1],由政府組織的,以督導和第三方評估為主要形式的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建立的,以診斷與改進為主要特征的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共同組成中國特色、職教特點、完整現代的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具體到“評估”與“診改”的區別與不同,楊應崧認為,主要表現在愿景目標、運作動力、標準設置、組織主體、教育行政部門角色、指標體系、運行形態、操作方法等八個方面,“診改”是為了引導和幫助職業院校自主開展多層面、多維度的診斷與改進工作,逐步建成覆蓋全員、貫穿全程、縱橫銜接、網絡互動的常態化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體系,形成富有內生活力和創新激情的良性機制。“診改”的運作動力主要來自于社會需求,來自于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其標準由學校自己制定,組織主體是質量的直接生成者——院校及其舉辦者。教育行政部門在“診改”制度中扮演指導員和教練員的角色,引導、幫助院校建立教學工作“診改”制度體系、復核院校“診改”工作實際效果、督促院校有效改進。“診改”是融入工作全程的,沒有起訖時間的限制,類似于日常的自我保健,注重的是過程,并通過“過程性”數據的開發、采集、利用,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保持持續的提升。

  全國診改專委會委員經貴寶對《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進行了解讀,著重介紹了“五縱五橫一平臺”的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構架。“五縱”即縱向五個系統,包括決策指揮系統、質量生成系統、資源建設系統、支持服務系統和監督控制系統;“五橫”即橫向五層面,包括學校層面、專業層面、課程層面、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形成以師生發展質量為核心,以專業和課程為載體,促使高職院校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不同層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質量保證機制;“一平臺”即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平臺包括四大功能:現代質量保障體系的信息平臺,現代管理、科學決策的支持平臺,跨時空交流、智力資源共享的服務平臺,激發內在活力、推動持續發展的創新平臺。教學診改要實現人人參與、處處覆蓋、時時共享的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即平臺數據源頭采集,人人都是源頭數據的采集者;平臺數據即時采集,源頭數據一經產生立即采集;平臺數據開放共享,人人都是數據的使用和監督者。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設計了以“質量改進螺旋”為基本單元、縱橫聯動、全覆蓋的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機制,按照目標、標準、設計、組織、實施、診斷、學習、創新、存儲、改進的流程進行診改,一輪診改結束后,在診改基礎上形成新的目標、標準,再進行下一輪診改,循環往復,形成教學工作診改的螺旋模式,在這樣的循環過程中,形成診改的目標鏈、標準鏈,診改工作覆蓋學校全員、覆蓋縱向五系統和橫向五層面。

  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校長周俊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進行了解讀,提出中等職業學校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要建設好支撐質量的各項要素,如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實訓條件、信息化資源、教育教學管理等;另一方面,要建設好質量持續自我提升的動力機制,防止和克服質量提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建設倦怠。“診斷與改進”的推出,開始了中等職業學校建構內部質量自我提升、持續提升的新的工程。診斷與改進作為認知學校工作現狀與工作目標之間的差距,并致力于縮短差距的理論和方法的總和,奠定了新時期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持續自我提升的新思維。診斷與改進從教學工作現狀入手,依據計劃目標尋找問題,進而界定和分析問題,找出導致問題發生的原因,制訂整改方案,著力于改進的過程。

  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是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自我診斷與檢查保障的手段,學校自己設定的標準和目標實現程度要通過數據進行檢查和診斷,所以,實時性采集教學過程的源頭數據并有效應用這些數據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全國診改專委會委員樊至光指出,高職院校“狀態數據平臺”建設從2008年啟動以來,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但是配合教學工作診改,還要在“深度應用”和“高效采集”上進一步推進。要通過數據分析,明確學校專業、課程、師資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的詳細信息,全面掌握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狀況,明確學校的發展定位,提升現代化管理意識等,為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升和改進服務。服務教學工作診改,數據采集的重點是實時、準確,注重過程數據采集,實現數據采集的源頭唯一、過程采集、全員參與的目標,從根本上解決數據滯后的問題,使學校進入全面的數據管理的新階段。全國診改專委會委員何錫濤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數據管理系統2013年開始研制,2014年開始在一些學校安裝運行,現正在已有基礎上研制服務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的數據要具有原始性、即時性、公開性、共享性和關聯性。在應用上,主要是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通過數據分析找到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改進,為學校撰寫《自我診改報告》等奠定基礎。

【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論文】相關文章:

產科實習生教學質量的提升論文07-10

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目標體系構建論文09-05

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素養提升對策論文11-16

職業院校教學管理質量評價體系研究論文10-14

職業院校構建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思考論文09-05

以研究促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的論文04-19

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如何提升的論文01-23

職業教師教學的質量提升影響研究論文11-28

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研究論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