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成設計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實踐改革中的效果論文
1構成設計
構成設計,是運用點、線、面、空間及其簡單的幾何圖形要素,在二維、三維空間中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構成規律,并構成十分豐富的畫面。主要以通過黑白的或色彩的形體對比、交錯、重疊、相加、相減、遞增、遞減、排列組合、物理量、心理量、尺度等手法組成特殊的藝術形態,創造性地表現出某些抽象的形態概念。用抽象思維的方式,從形式美的規律中探索空間形態創新,追求更高階段的審美價值和藝術感悟H。
構成設計作為風景園林專業培養學生造型及空間能力的基礎課之一,對培養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空間設計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有重要意義。從教學上看,構成設計國內開設于大部分藝術院校,并把它們當做主要基礎課或者核心課程,帶有濃郁的藝術特色。筆者所在工科背景的院校下,構成設計與風景園林專業課程的融合銜接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在進行課堂教學上,如果采用藝術院校教師編纂的教材,其專業的課程訓練則偏向藝術性,與風景園林專業教學體系嚴重脫節,不能讓學生明晰開設此課的內涵和真正意義,學生會對專業課程提出質疑,失去學習興趣,甚至把它當做其它課對待,進而感到迷茫。教學作業成果上,作品出現大雜燴,看似形式多樣,實則偏離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主旨思想,孤立了與園林的專業聯系。如何對工科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的構成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使得構成設計能夠真正服務于風景園林專業,是我們一直努力探尋的重要目標。
針對這種教學癥狀,筆者所在的風景園林教研室對構成設計課程作了全面剖析。一致認為,首先,低年級學生對平面、立體空間意識模糊,對平面與空間之間的概念轉化及基礎構成缺乏系統認識,對構成設計的共性特征及空間形態生成共同規律缺乏理解與控制,導致創造性能力弱;其次,單純地從二維平面形態訓練、三維形態空間、結構表達等訓練,對培養學生的空間功能與形態變換的設計能力不足;最后,平面形態訓練課程與空間形態訓練課程之間,融接設置空間基本功能與形態基礎概念的訓練較為弱,更多地偏向藝術性。
2構成設計在風景園林專業中的教學改革探索
將構成美學原理法則進行生動化、具體化,做到原理運用與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真正銜接。構成設計形式美法則主要來自自然美和人類經驗的總結,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不同的時期審美標準總體上呈現不斷的變化,唯獨審美標準的形式美法則也隨之變化。構成設計無處不在,在教學中,將平面構成設計與園林設計中的道路鋪裝圖案,鋪裝材質顏色,材質質感的選擇、空間中的景觀小品構筑物等結合起來,運用形式美法則,通過比例、對比、均衡、節奏與韻律等手法,進行各種形式的組合,將平面與空間進行轉換,在空間中形成頗具特色的構成設計。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在探索構成設計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對構成設計基礎教學的課程進行了探索研究。
2.1構成設計的形式與空間的感知
風景園林專業學習內容較為廣泛,課堂理論與實踐并重。在課程設置上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把對構成的理解、設計、使用與轉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低年級階段,把平面、色彩、立體構成作為設計基礎,講授簡單的構成原理,通過基本點、線、面、體這些構成元素,實踐上做些簡單的二維平面、三維空間形態組合設計,理解構成形式的發生、構成形式的組合、二維形式向三維空間的轉換以及培養學生空間創造、使用的能力等,推動構思的形成、概念的展開,最終推動設計深人Pl。高年級階段,將構成形式運用到綜合設計中,按照構成形式與空間轉換側重點不同,實際課程設計中,運用構成原理對形體進行組合變換,以立體的形式融人空間設計中。整個教學過程也就是讓學生理解從低到高的“構成形式與認知”、“構成形式與空間環境轉換”、“建構與營造”的學習階段。因此基礎構成設計應作為教學環節中的組成部分,循序漸進,予以強化,而非簡單的基礎訓練。根據構成設計的形式與對空間的感知側重點不同,將平面形態運用到空間環境中,以此強化構成形式與空間的形態概念環節有:
2.1.1將構成形式作為認知的重點,并對空間認知的概念有所分離。如:教學過程中運用基本的點、線、面等要素進程構成設計;對具象物體的原型抽象提煉;運用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力學為依據,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優美的形體構成和模型。
2.1.2基拙構成形式與空間感知并重。將平面形式與空間進行轉換;以人的尺度比例對空間進行感知;各種廣場尺度、濱水廊道、街道等室內外空間。例如:某城市街邊廣場綠地設計(30mx50m廣場室外空間),要求選定城市街邊廣場綠地這一特定空間環境間的人,從空群使用、比例尺度等角度感知空間,構思提煉出平面設計概念或原型;在此給定的范圍內,完成一個由平面構成組合向空間構成的轉換,設計中反映出構成的組合方法、構思理念、構成概念的衍生,也要體現出該空間構成的主題。
2.2強化空間構成與建構的融合
空間是由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雙重屬性組成。實體空間的存在由物體的`材料、結構支撐等物質性建構因素組成,它是以點、線、面、對稱、肌理等進行分割到組合,或組合到分割的過程。以往教學過程中把平面構成的二維概念的生成與表達放在首位,但對三維的空間建構設計的內容及技術性要素涉及較少,致使好的創意缺少立體的表現形式。強化空間構成與建構等方面的融合,挖掘不同材料的組配在空間構成中所表現不同的直觀感受,直觀地面對空間建構方面的物質性問題,理解感知和把握構成中的形體分形、形體組合、組合變換、形態置換、空間搭建等具體的實踐。
2.3針對性地細化構成設計課程
構成課程的細化,因地制宜、適時調整構成設計教學思路、更新教學理念。所謂細化就是使風景園林專業構成設計這門基礎課程更有針對性地對本專業方向發展進行有序的教學。針對性主要表現在固定式、無法更改的審美原理的教學實踐過程M。在此美學原理不變的情況下,風景園林設計專業,依據其專業特點,在進行方案構思上,運用美學知識與平面構成的形式在封閉空間、開敞空間或半開敞空間中進行創作設計,營造構建空間,也可以將線型構成、面型構成放在封閉空間或開放空間中進行審美組合,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3構成設計風景園林專業中的教學實踐
根據構成設計教學課程的改革背景,從2012年開始將構成設計教學列人風景園林專業、建筑學專業教學體系改革探索試點,教學內容重點突出在以下方面:
3.1講解構成設計的形式美法則
分析構成設計美學理論及形式美法則產生的原因,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剖析由古到今其產生的心理因素、社會背景、存在意義等,深人探究構成設計形式美法則的產生與意義,讓學生領悟和掌握形式美法則并在以后的設計中綜合運用。
3.2美學原理與專業課程實踐嫁接
把構成設計的美學原理與課程實踐教學嫁接,并把它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和核心。在風景園林設計專業中嘗試開放性的思維訓練,按照形式美法則和審美原則構建多種模型組合,讓學生運用各種綜合材料在營造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等,在所構建的空間,這種構成設計訓練方式是在二維平面中向三維空間轉換有序性、有組織的、反復進行的,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極大的創造,讓參與者中的學生完成課程的審美體驗。
3.3探尋數字技術下構成設計的發展新趨勢
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構成設計教學方面帶來了新的設計變革pl。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較,它帶來的是思維、推導、建構等全新的改變,構成設計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虛擬建構的特征。這一全新的構成設計數字建構方式體現出更多的非物質性,借助計算機軟件實現三維虛擬模擬,能夠將二維的形態通過計算機建模實現三維形態,使人們對構成形態空間有了更直觀的理解與認知。同時,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也能使構成設計在空間生成、轉換與可塑等方面達到新的高度。
4構成設計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實踐改革中的效果
從2012年開始,將構成設計課程體系中的形式美法則和美學原理進行概念上分類梳理,讓形式美法則中的對稱均衡、單純齊一、多樣統一、比例、節奏韻律和調和對比等內容更加清楚易懂。在風景園林專業課程設計上,美學原理,找到與園林設計專業特點相符合的切人點,更好地與園林設計專業方向結合,起到了較好的綜合運用效果。
4.1教學思路明晰
在教材的選擇上,選用與風景園林基礎教學專業性很系統的教材,教師在安排課程教學從理論到實踐,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完善的、清晰的教學思路。
4.2讓學生認識到構成設計對風景園林專業課程學習指導的重要性
通過構成設計課程教學有機地與園林設計專業內容進行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晰所學的構成基礎與自己所學的專業是息息相關的,他們就會有興趣投人到學習中去。
5結語
構成教學是一門開放的、動態的、綜合且不斷更新的課程。首先,強化構成設計的形式與空間的感知、空間構成與建構的融合,以教學課題的形式融人到設計中,用二維形態、三維形態等進行生成與表達,推動設計進步并提高構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其次,在教學中有目的、有序地結合課題內容進行設計,采用不同的材質材料進行空間建構,最終在設計概念和物質實體上生成物質形態。再次,利用計算機數字技術、虛擬建構等探索新的教學形式,使構成設計與計算機軟件技術進行交叉與融合,更新思維,形成新的教學特色。
【構成設計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實踐改革中的效果論文】相關文章:
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效果分析論文07-04
淺析工業設計專業立體構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教育論文07-04
網頁設計中的視覺構成研究論文04-15
測繪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論文03-31
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肌理構成論文04-17
三大構成設計教學論文推薦06-06
室內設計專業平面構成課程教學論文01-10
高職教學改革實踐思考效果分析研究論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