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論文
一、突出抓好糧食高產創建
按照國家農業部的要求,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在更大面積、更廣范圍內創高產。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方向,繼續把糧食高產整建制推進作為工作重點,把萬畝示范片成功的技術模式、組織方式、工作機制,由片到面,向所有鄉(鎮)、所有村(屯)推廣,覆蓋更大范圍。同時,積極推進糧食高產創建示范片與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相結合,改善提升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生產在農資供應、耕作收獲、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產潛力,輻射帶動全市糧食實現更大面積均衡增產。
二、集成推廣重大增產增效技術
一是推廣良種良法先進適用技術。重點培育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安全性好、抗性強的玉米、水稻新品種,配套選擇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玉米螟、農區統一滅鼠、玉米保護性耕作、水稻“三推兩早一達標”等一批技術成熟、實用,覆蓋面廣、轉化力強,能夠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科技成果進行大面積推廣應用。二是有效發揮“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科技平臺的示范引領作用,利用其技術、人才資源等優勢擴大影響力,在全市范圍內形成農業科技創新服務的新優勢。三是深入推進產學研結合,鼓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緊密型利益機制,圍繞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組織聯合攻關,破解農業發展中的技術推廣“瓶頸”難題。四是實施“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組織人員到農業發達地區學習借鑒外地好的經驗做法,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成果,拓寬視野,創新思維,努力向農業新領域研究發展,加快構建推進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模式。五是鼓勵農業科技人員下鄉開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加大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進行有益探索的同時,輻射帶動更多農民學用新技術。
三、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一是立足農民需求抓培訓。針對未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問題,重點采取問卷調查、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等有效形式,多渠道了解農民需求和愿望,做到農民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實現培訓與需求有效對接。二是統籌整合教學資源抓培訓。堅持“就近就便、相對集中”的原則,搭建靈活多樣的培訓載體,架設全覆蓋型教學陣地。繼續發揮市(縣)兩級涉農培訓機構的主體作用,抓住關鍵時節深入村屯、田間地塊全方位為農民提供優質培訓和技術指導服務。三是統籌整合師資隊伍抓培訓。打破區域、院校、身份界限,統籌整合各級培訓師資力量,聘請國家和省涉農部門、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致富能手、“鄉土專家”等作為培訓教師,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四、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
一是繼續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爭取和扶持力度,引導農民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從注重數量增長向質量規模效益轉變。大力推進大田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全面提升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充分利用奇瑞重工、吉林康達農機、四平順邦等多家大型農機企業座落四平的優勢作用,著力研發高效節能環保、多功能、智能化、經濟型等現代農業生產急需的農機裝備,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利用效率。二是積極推進實施“惠農通”農業信息平臺升級改造項目和農業設施物聯網建設,全面改善和提升農業信息服務功能,著重解決農業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大面積推廣伊通縣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技術。緊密結合全市各地農業生產實際和農民用肥習慣,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為農民提供簡便、快捷、有效、實用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力爭到2018年,在全市范圍內普及推廣,受益農戶達到40萬。
【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論文】相關文章: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研究論文02-10
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散文11-15
農業科技發展畢業論文03-30
現代農業發展中的農業科技論文11-04
農業科技發展問題探討論文11-03
農業科技鄉村發展前景論文11-03
農業科技的論文07-11
農業經濟及農業科技資源發展關系論文11-05
農業科技示范園發展思路論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