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與東北工業振興論文
如何加快振興東北老工業技術基地,當前可謂見仁見智。總括以往的實踐經驗,我認為不能沿用老辦法,而要走出新路子。要想打開新局面,必須重視并發揮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搞好科技創新,并以此帶動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科技創新的出發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時代呼喚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一個地區在科技領域的實力是其謀求快速發展、增強綜合競爭力的前提和基礎。同樣,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凋整、改造和振興,絕不能再走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老路,而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這—點,已經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過去得到充分證明,正在共現實小得到真切驗證,更是其未來振興的迫切需要。
1、回顧過去:科技創新助推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先行領跑。東北三省曾是我國工業化程度最高、最先實現工業化的地區,是計劃經濟時代中國工業經濟的人木營。之所以具備這樣的地位,當然有國家的投入傾向和政策導向因素,也有東北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基礎設施條什。但很重要的還在于,那就是東北地區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林立,科技人才和產業技術人員數量眾多,科技創新能力和利·技進步實力在全國位居前列。科學技術作為第—生產力對經濟的巨人促進作用企20世紀50至60午代,在東北地區休現得十分明顯,東北地區受益也是最多。
2、面對當前:創新乏力制約了東北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移利纖濟結構的調整,在新一輪經濟休制改革過程小,東北受原有計劃纖濟體制的嚴重束縛,普遍小現了產業結構老化利經濟相對衰退的現象。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對外刀:放的不斷擴大,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體制性、結構性、機制性矛盾日益顯現。突小表現為: 足所有制結構較為單一,國有纖濟比重偏高,公有制經濟成分過大。二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第—:產業比例小,高新技術含量低,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國有企業裝備和技術落后,進一步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三是市場發育程度低,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足。市場配置資源的能力不強,資本巾場發育差。企業辦社會包袱沉重,禮會保障壓力大。資源型城市主導產業衰退,接續產業跟刁;上。這些問題的產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關鍵在于缺乏創新的機制上,尤其是缺乏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
3、前瞻未來:科技創新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必然選擇。可以說,科技創新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中處于主要推動力的地位,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共一,科技創新能夠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技術支撐。從經濟發展規律看,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過程,是一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過稈。要實現持續快速增長,樸技的助推作用至關重要。其二,科技創新能夠為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創造條件。東北地區要抓住機遇,重要的是看其有沒有承接轉移的能力。這個能力既包括資源狀況、產業基礎、區位優勢等硬件條件,更受技術水平、人力資源、公民索質等軟環境的約束。閃此,科技創新能力對于實現承接目標至關重要。其三,科技創新能夠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方向。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科技是止八在產前前面的,為生產的發展開辟了各種可能的途徑,有著重要的產、爬導向作用。從長遠看,加快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于東北地區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搶占來來發展制高點,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實現振業東北老工業基地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加快科技創新,以此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
科技創新的著力點:立足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現實需求加以推進
怎樣才能使科技創新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支撐?必須對科技創新承擔的任務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緊緊圍繞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資源現狀等來實施科技創新。
1、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從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所以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關鍵在):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工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開發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當前,要圍繞把東北老工業基地處成國家重人先進裝備制造叢地利主要原材料工業基地的戰略門標,大力開展產業升級所面臨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科研攻關,力爭突破一批產業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技術水平,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推進裝備制造、汽車、石化等行業的信息化進程;推廣應用功能材料、結構材料、光電子材料等新材料技術,提’高傳統產品的性能、質量和水平。
2、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東北地區要積極開展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經濟和社會的長期發展提供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科技創新成果,促進區域科技總體水平和科技持續創新能力的提高。特別要深入開展生態資源環境和資源枯竭型城市工業轉型的戰略研究,探索資源枯竭型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的途徑和方法,加大新興接續產業的技術研究,促進單一的資源主導型產業結構向多元的市場主導型產業結構轉變,為東北地區的資源型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當前,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一是創建生態工業園區。根據生態系統循環、共生的原理,使不同企業之間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上游產生的廢物成為下游生產的原料,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二是發展資源再生產業。大力推進以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為主要內容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和產業發展。三是積極推進清潔生產。高度重視節約能源,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力爭在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把能源消耗控制在最低程度。
3、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體制創新的有機結合,積極推進高新技術成果與社會資源的優化組合,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東北地區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和具有東北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建設,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著重建設一批重大高科技產業化項目,發展一批高科技企業集團,形成市場競爭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新興產業群體。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與資本市場結合,建立與高新技術產業化相適應的風險投資機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發展。
4、落實新的發展觀要求,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新的發展觀突出強調的是城鄉協調發展,做到統籌兼顧、全面發展。這對于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因為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看,多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發展長期處于困難狀態,使得一些地方在處理中心城市與縣域經濟、農村經濟的關系上過分強調中心城市,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這種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使“三農”問題越來越凸顯,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制約因素。所以,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必須把農村經濟做大做強,把農業產業優勢和基礎條件利用好、發揮好。為此,在推進全面振興的過程中,東北地區要打破城鄉體制分割,通盤研究解決城鄉發展中的矛盾問題,用城市化、工業化的理念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
科技創新的關鍵點:重在實現體制和機制創新
科學技術對于經濟發展能否真正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關鍵在科技與經濟結合,而實現結合的關鍵要靠體制來保證。就東北地區而言,從總體上看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有利于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科技資源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能力薄弱。因此,以科技創新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必須解決好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這個根本性問題,為科技創新提供制度上的保證。
1.破除“動力”障礙,激發企業創新熱情,建立科技創新的市場機制。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的最原始基礎是企業。推進技術創新,必須從體制改革入手,從市場需求出發,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科技資源、引導科技活動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切實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動力。而現實中,由于體制上的障礙,東北地區的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為此,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實現技術創新和企業改革的有機結合。東北地區的國有企業,要把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機制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把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作為提高企業素質和競爭力的關鍵措施,把提高經濟效益轉到依靠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軌道上來,形成以技術創新求生存,求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機制。鼓勵企業以合同的形式委托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研究開發,或共建研究開發機構,按照企業的需求開展科學技術工作。企業的技術改造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發揮已有的基礎和優勢,注重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結合。技術改造起點要高,要圍繞增加品種、提高質量和效益宋進行,決不能簡單擴大生產能力。總之,要通過體制創新,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從整體上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的活力
2.破除觀念障礙,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建立科技創新的支撐機制。科技創新,歸根到底要靠人才作支撐和保證,而科學有效的機制是培養和促進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原動力,其中,樹立全新的人才觀念和科學的人才工作理念是前提。東北地區由于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在思想觀念層而,包括對于人才的培養、使用、引進等方面,滯后于國內一些發達地區。因此,東北地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人才觀的新要求,創新人才工作體制和機制。當前,要以貫徹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圍繞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凋整、改造和全面振興,打破仕統人才觀念的束縛,建立起人才的選拔、培養、流動、引進和服務的新理念,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憶、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要進一步創新人才的選拔機制,實現公平化;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實現多元化;創新人才的流動機制,實現市場化;創新人才的引進機制,實現高級化。要圍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際,優化人才成長和創業的環境,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社會氛圍,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才資源的綜合開發、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通過創造人才擇業、創業、成業的廣闊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潛能,激發各類人才旺盛的創造力,提高人才的貢獻率。
3.破除政策障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對科技人員創新貢獻的一種社會承認,能夠使優秀創新人才保持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因此,要圍繞破除不合理的分配政策障礙,進一步深化科技人員的分配制度改革。要進一步明確各類科技人員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科研人員,以科技創新成果的產出為主要評價標準;對于管理人員,以履行崗位職責的質量與效率為主要評價標準:對于技術支撐人員,以科研保障程度與服務水平為主要評價標準:對于成果轉化人員,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評價標準。根據上述各類人員不同的評價標準,建立整體有序、導向明確的激勵與約束制度體系,包括績效優先、兼顧平等的薪酬制度,人盡其能、動態更新的崗位聘任與職務晉升制度,體現貢獻、鼓勵創新的榮譽制度,立足發展、風險共擔的股權、期權制度,有利創新、推進轉化的人員分流和轉移制度,等等,充分激發各類科技人員投身振興的熱情,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調動好、保護好。
4.破除環境障礙。強化政府職能轉變,建立科技創新的保障機制。科技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有賴于觀念、體制、機制的創新。其中,環境建設是保障,而環境建設的主體是政府。因此,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環境建設,健全科技創新的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加強環境建設,要緊緊圍繞科技發展和科技創新這個中心。一方面,要出臺相關的政策配套措施。要突出產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制訂出適宜東北地區的宏觀的科技創新政策措施,如完善產業扶持、科技進步政策、專利保護、科技人員創業等配套政策措施。鼓勵和扶持企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特別是對一些高科技企業、研發中心建設、科技項目、融資渠道等要傾斜,實行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要進一步加大科技領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科技領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且符合科技領域實際的社會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解除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后顧之憂,使他們積極投身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偉大進程中來。另一方面,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引導和倡導以服務型機關為主的效能建設。通過設計一些活動和載體,大力進行宣傳,讓創新的主體積極參與,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在全社會上下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科技部門要在科技項目上積極引導,在創新者中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此外,要切實提高政府公務人員的自身素質和辦事效率,強化和改進其服務意識、服務方式、服務手段和服務質量,減少科技人員創新創業中的行政阻力、人為阻力。服務要貼近創新主體,切實轉變作風,實現優質、高效服務,保證科技創新持續快速發展。
5.破除“條塊”障礙,整合各方科技資源,建立科技創新的協同機制。東北地區尤其是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市,其科研實力雄厚、科技人才濟濟,既有中國科學院系統的大院大所、各類高校、國家各部屬科研院所,也有省屬科研院所、市屬科研院所、軍工企業、國有企業等科技大軍。應當說,具有很強的科技資源優勢。但由于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條塊分割的影響,各科研機構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和協作配合,造成科研重復立項、科研設施閑置,科研開發人員較少交流、研討、切磋,浪費了寶貴的科技創新資源。所以說,加快整合科技資源,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勢在必行。為此,東北地區“三省四市”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打破體制和所有制的壁壘,充分挖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工程中心的潛能,重新整合科技研發和創新資源,建立開放性的區域創新體系,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組織以及政府部門之間,形成以有利于科技創新為總體目標的協同互動的區域創新網絡,進而建立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相互協作、協同推進的良性科技創新機制,真正使各類科技人才投身創新的活力競相進發,創造價值的源泉充分涌流。
【科技創新與東北工業振興論文】相關文章:
科技創新的論文04-01
科技創新小論文03-31
科技創新的相關論文04-01
中藥制藥工程科技創新方略及其工業轉化論文11-05
關于振興杯科技創新活動實施方案09-17
科技創新活動與科技競賽探析論文11-04
有關科技創新論文04-01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