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運動推廣的傳播學理論與對策研究論文
摘 要:雖然太極運動發展迅速,但其原始的散點傳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卻阻礙了太極運動的推廣和普及,也不利于管理。本文著重從太極運動的傳播方式和途徑著手進行研究,闡述湖南省太極運動的推廣完全可以采用現代傳播學理論和途徑開始一系列系統的,有總體規劃的推廣活動,才能使之得到全面有效的推廣和普及。
關鍵詞:
太極運動在中國社會輾轉千年,薪火相傳,不斷地發展壯大。作為一種生活文化現象,其傳播不僅值得分析還能得出傳播的特征與共性。哈羅德·拉斯韋爾中就提出著名的“5W”結構理論和傳播學三大功能。拉斯韋爾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什么(what)對誰(whom)說通過什么渠道(what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
對于太極運動的傳播也是如此,傳播者是傳播中信息源的載體,是傳播活動的起點,是傳播活動賴以實現的基礎,是太極拳傳播系統的首端。在太極拳傳播系統中,傳播者主要是指教學者。太極運動傳播系統的從內容上可分為文化傳播和技術傳播兩個方面。文化方面主要是指基本理念,理論基礎,師承,歷史以及醫學理論體系,而技術方面主要指實戰與套路。傳播渠道是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傳播學中,傳播渠道又稱傳播工具或傳播媒介,傳播者只有通過傳播渠道才可能將傳播內容傳遞給受傳者。傳統的太極運動都是耳提面授,但是現代太極運動利用新技術進行傳播,成為一種新的傳播手段。而現代太極拳傳播系統中的傳播渠道可分為面授-印刷品-電子媒介三種。受傳者是傳播過程中信息的接收者,隨著傳播學的不斷發展,受傳者的角色還導致了傳播學對效果確定的重視。
太極運動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傳播其具有鮮明的傳播學理論特征。太極運動作為一種在歷史長河里流轉千年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精粹,其傳播既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流傳的廣度,又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證了其內容的正統性和派系性,這些現象恰恰是傳播現象中的一種矛盾,究其根源,是社會和歷史造成的不可調和的產物。但可喜的是,從中仍能找到傳播學的理論特征。
太極運動傳播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太極運動的傳播者作為社會成員,無論傳播者、中介者還是受傳者,他們都有著各自的思想,感情,人生歷程和信仰并生活在一定的歷史條件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其隸屬于不同的群體、集團、階級。因此他們的傳播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階級性。
太極運動傳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所有傳播活動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的自覺自愿,自擇自控,自治自發的信息傳播獲得。從太極運動傳播的發生,運行,終止,繼續的全過程,無不帶有明顯或者隱蔽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這種計劃性和目的性是帶有主動性的。在太極運動傳播的過程中,傳播者或涇渭分明,或廣招門人,或印本傳發,為了牟求經濟利益、社會效益、社會影響的一個要求過程。
太極運動的起源和傳播決定了太極運動的開放性和群眾性,太極運動很大的特點是其具有開放性,它不區別其他的中國傳統武術。中國許多傳統武術都是自我保護起來做為家傳秘術,固執于“傳子不傳女,傳兒不傳婿,懼怕偷師偷藝”的原則。許多俗語如“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都是這種閉關自守,閉門造車的具體寫照。而太極運動不同,它能以大度的,虔誠吸收的學習態度集群智以助于自我進化和改造,并得以傲立于中國武術之巔。
太極運動的發展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很長的一段過程,在漫長的歲月中,太極運動早已在全球的華人中在文化和理念上深入人心
幾百年來的.實踐證明,門派師承傳播方式是保障太極拳發展不失原味的有效方式。傳統太極拳走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即走門派師承的傳播方式和政府科學體育指導并進行組織傳播相協調的發展之路,來保證傳統太極拳體系最大限度的發展。使部分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并產生社會效益,再自覺地投入到對本門派拳術的繼承與保護中去。
對策
1打破陳規,轉變觀念,加強組織,營造氛圍,更新過去的陳舊門派之見,樹立太極文化的推廣及其產業化發展的意識抓住這個對太極拳發展特別適宜的良好機遇,加快太極文化的推廣和產業發展的步伐,使之盡快步入國際化和產業化的軌道。加大投入有兩方面的含義:首先,加大政府經濟投入和政策的扶持;其次,集中利用社會閑散力量,將其注入太極文化的推廣和產業發展中。
2切實保護好太極拳的知識產權。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亮麗瑰寶,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知識產權是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
3利用現代傳播科技手段進行太極運動的推廣和發展。
現代電子技術如光盤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都對太極運動傳播推廣有巨大的幫助,太極運動在進行遠程教學和光盤媒體教學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教學方式對新興的網絡技術傳播這一潛力巨大的信息技術重視還遠遠不夠,這也值得太極運動工作者深思。
參考文獻
[1]鮑明曉,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44
[3]黃亞玲:論中盲體育社團[M].北京:北進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7。
[3]段京肅.傳播學基礎理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65.
[4]吳格言.文化傳播學[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289.
[5]劉彩霞.百年中文體育圖書總匯[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8
[6]趙斌,等.楊氏太極拳真傳[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24,228:
[7]李敦厚,我國體育產業現狀與前景[M],北京:國家體育總局,2007.6,124
[8]張雷.集體記憶與精英行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37-38
【太極運動推廣的傳播學理論與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休閑學理論實踐教學模式對策研究論文09-05
運動美學理論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論文11-02
傳播學理論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運用論文04-18
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步態的影響研究論文11-02
宗族文化的網絡傳播研究論文10-07
自我傳播的途徑與方式研究論文04-16
生物教學對策研究論文09-24
高校太極拳發展對策探討論文02-10
跨文化新聞傳播問題研究論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