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1-06-24 09:19:22 論文 我要投稿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策略研究論文

  摘要:近年來,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引發的金融托媒逐漸將商業銀行傳統的支付以及中介職能邊緣化。這給主要依靠資本利得為生的商業銀行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沖擊。但是,金融技術的革新也為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策略的改進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的背景下,指出其對傳統銀行信貸業帶來的沖擊,并提出通過優化信貸管理策略來應對沖擊。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策略研究論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信貸管理;商業銀行

  風險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商業銀行的每一項業務都與風險緊密相關。對于銀行資產業務中占比最大的信貸業務,由其帶來的風險管理問題一直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核心。從信用敞口的結構來看,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的信用風險敞口金額以及占表內信用風險敞口的比重都是最大的。對于信貸風險的管控,不僅與銀行內控以及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有關,還深受外部宏觀經濟運行周期的影響。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在突破發展瓶頸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傳統商業銀行的生存狀態。如何適應形勢復雜多變的外部宏觀經濟環境,實現信貸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穩步提升核心競爭力,是銀行經營不變的主題。

  一、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現狀

  (一)不良貸款率的上升

  自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呈上升趨勢。在撥備覆蓋率方面,不同銀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銀行壞賬風險亦趨擴大。引發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原因,一方面與經濟進入下行周期,經濟增速放緩有關。事實上,2014年,中國GDP實際增幅為7。4%,創中國經濟發展30年以來的新低。另一方面,在經濟逆周期階段,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房地產、鋼貿、制造業以及零售業等產能過剩,以及基于在復雜的宏觀經濟狀況下,信息不對稱強化銀行逆向選擇行為等問題都是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客觀因素。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信息披露存在差異

  根據財政部等五部委以及中國銀監會所發布的相關監管制度要求,商業銀行應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性風險等風險信息進行披露。雖然各家銀行都披露了各自風險管理情況,但各家銀行在披露信息的口徑和詳細程度方面存在差異。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較為全面。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各自存在不足。值得強調的是在信用風險披露項目中,不良貸款結構是大部分銀行信息披露的盲點。此外,相比于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的風險制度建設披露較為簡單,各個銀行風險制度建設程度規模參差不齊。

  (三)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結構的不均衡

  從信貸投向規模來看,公司類貸款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而個人類貸款的比重較小。2013年,19家上市銀行的公司類貸款占據總貸款和墊款凈額之和的70%到80%。這直觀的反映了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業務選擇性偏向。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信貸業的沖擊

  (一)網絡信貸蠶食傳統銀行信貸業市場份額

  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底,網貸行業運營平臺達到了2595家。2015年全年網貸成交量達到了9823。04億元,相比2014年全年網貸成交量(2528億元)增長了288。57%。雖然從成交規模來看,互聯網貸規模不會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規模(依據2013年人民銀行年度統計,全國19家上市商業銀行的貸款和墊款凈額之和為48。34萬億元)造成大規模沖擊,但是其業務規模增長速度以及運營平臺數量增加速度依然可觀。足見投資者對網貸市場不斷上升的關注度與不斷高漲的投資熱情。與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相比,網絡信貸模式的核心優勢在于去中介化,以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樣使得網絡信貸在信貸服務種類、額度、服務效率以及用戶體驗上具備更多的優勢。傳統的貸款業務流程主要依據嚴格的審批流程,從貸款業務受理開始逐級向上審批。這種業務流程不僅審批周期長而且需要占用相對較多的人力資源。此外,商業銀行貸款投放更傾向于公司類客戶,尤以實力雄厚,財務狀況良好的大型企業為主。因此,針對與大型企業相比財務透明度低、抗風險能力差的小微企業,其信用意識缺乏所造成的與銀行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以及不適應小微企業的發展特點的商業銀行現有信用評級體系。都使得商業銀行較難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進行合理的風險管控,以致于造成此類貸款投放占比較小。因此,傳統的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受理和審批工作很難為此類客戶提供借貸服務便利的最大化。相比之下,網絡借貸能夠繞開傳統的金融中介,并以借貸平臺為擔保為客戶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多樣化信貸產品、靈活的額度選擇、便捷的審批流程以及個性化金融服務情景設計。這從根本上瓦解了商業銀行發展傳統信貸業務的集成規模優勢。

  (二)金融托媒影響下的傳統銀行信貸資源規模以及期限結構的變化

  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聚攏主要依靠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然而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網絡理財產品以其低門檻、高流動性以及操作的便利性引發了商業銀行的低成本存款流失。依據人民銀行的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全國商業銀行存款流失達到8967億元。事實上,從網絡信貸余額來看,截至2015年12月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余額已經達到了4394。61億元,而2014年年底總體貸款余額為1036億元,增長幅度為324%。此外,從網絡貸款各年平均期限趨勢來看,網絡借貸的平均期限介于6個月到7個月之間。逐漸趨于穩定的網貸行業平均借款期限使得網絡信貸產品與相同期限的商業銀行信貸產品形成競爭關系。從信貸業務成本上看,網絡信貸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突破了傳統信貸業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界限,實現了業務成本的`最小化以及運行效率的最大化。

  三、關于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新思考

  雖然,網絡信貸模式與傳統商業銀行信貸經營模式相比具備眾多優勢,但仍然存在弊端。其一,在于相關監管法律的缺失;其二,在于網絡信貸對于信貸風險的可控性有限;其三,網絡安全存在風險隱患。這些網絡信貸模式的劣勢正好能為我們提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競爭力提供有利借鑒。

  (一)實現從以“信貸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信貸服務理念的轉變

  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服務是以不同種類的信貸業務劃分為基礎來提供給客戶的。這種服務劃分方式從本質上將客戶需求與銀行信貸業務服務相剝離,容易使得銀行忽略客戶需求,阻礙信貸業務服務的進步。事實上,銀行是以提供金融服務來實現盈利的企業,服務質量是決定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信貸服務管理理念有助于銀行更深層次地挖掘客戶需求,優化客戶體驗。具體來說,一方面借鑒互聯網金融的惠普金融的理念,重視弱勢客戶群體的需求,服務大眾群體。同時開發更多的創新產品,實現教育培訓、農業生產、醫療保健、旅游美食等信貸需求場景的全面覆蓋。另一方面,通過多樣化的銀行營銷手段最大化的發揮“自媒體”的宣傳效應。

  (二)借助網絡平臺突破技術瓶頸實現借貸業務的創新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就是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了金融產品與網絡渠道的對接。然而,在這種對接的背后缺少嚴格的法律監管以及有效率的風險管控體系。商業銀行可以利用其自身相較完備的風險管理手段來彌補這樣的缺陷。這樣不僅能夠通過整合互聯網數據和支付信息對用戶征信提供依據。同時也實現了整個貸款流程的信息網絡化,以及簡單化。在這種互聯網技術與新型銀行金融服務的結合之下,解決了以往銀行傳統信貸業務的(尤其針對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申請難”、“批準難”、“用款難”、“還款難”以及“再借難”等各種金融服務難題。提高了客戶體驗滿意度,也更加易于用戶使用習慣的養成。

  (三)建立以大數據資源庫為支撐的信貸風險評估管控體系

  要實現前文中所提出的銀行信貸服務理念的轉變以及信貸業務的創新是以建立大數據資源庫為前提的。在此基礎之上完善信貸風險評估管控體系使得商業銀行后臺運營的復雜化、數據化、模型化的風險識別、審核、控制以及技術安全保障工作水平擁有新的突破。以建立針對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相對應的風險評級標準體系為例,這其中包括對小微企業這一特殊而獨立的借貸對象借貸行為、行業評價指標、區域經濟指標、貸款地理分布以及貸后跟蹤分析。

  四、小結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激勵了商業銀行對傳統業務模式的創新。尤其是在信貸業務的管理方面,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利,最大化發揮自身集成效益。為客戶提供符合個性化服務需求同時更加便捷、優質的信貸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詩琪。P2P借貸平臺對銀行網貸業務的啟示[J]。經濟視野,2014:(18,P313)

  [2]徐洪艷。從大數據視角反思商業銀行信貸管理[J]。商,2014:(47,P161)

  [3]劉萍,薛廣艷。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下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指標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4:(卷16期期6,P101—104)

  [4]陸岷峰,虞鵬飛。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轉型戰略的創新驅動力[J]。南都學壇,2015:(卷35期3,P102—108)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策略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論文05-26

ECR策略研究的論文04-14

商業銀行營銷策略分析論文04-06

論文商業銀行營銷策略探究04-02

論文商業銀行經營策略06-29

情感營銷策略研究的論文04-06

有關商業銀行分立重組的研究論文04-02

關于公司營銷策略研究論文03-22

商業銀行品牌戰略研究論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