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研究論文

時間:2021-06-23 19:45:03 論文 我要投稿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研究論文

  有史以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管理日益成為人們社會活動的基本內容之一,并且越來越明顯地呈現出“管理是重要的生產力”,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征。人類“群居”的社會性與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從一開始就賦予了管理的必然性與能動性,從而也就決定了管理學的科學性與適合性。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研究辛亥革命以來中華民族追求與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的管理行為、活動、觀念、理論及其規律性的科學,既屬于現代管理學的學術范疇,又與一般管理學不同,有著自身必要與明顯的學科特征。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研究論文

  一、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學科特征的客觀性

  所謂管理,即在特定環境下對組織擁有的基本要素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以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和既定目標的活動與過程。就管理的實質內容看,理論層面可主要概括為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等基本職能,實踐層面則可以通過戰略與決策、配置與協調等管理傳導作用而體現為一系列具體的實現組織目標的行為與過程。一方面,管理是相對于組織的目標性與績效性;另一方面,也是相對于組織由于分工的存在而需要合作、協作以及相應的劃分與組合。馬克思曾指出:“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并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不同于這一總體的獨立器官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一般職能!边@種職能就是管理。例如,單獨的演奏者是自己指揮自己,而合奏的樂隊則需要統一指揮。這里,指揮對于樂隊而言,其實就是一種具體形式的管理,他的行為與方式就是確保樂隊的合奏能夠協調進行并實現預期目標的必要條件。一個沒有指揮的宏大樂團很難合奏出優美和諧的樂曲。同理,很難想象在沒有管理的情況下會產生古代中國的萬里長城和秦兵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希臘的城邦制度等。歷史到了今天,管理越來越體現為生產力現代化的必然,同時,也越來越成為生產關系時代化的內涵。管理不但是科學、是藝術、是素質、是能力,而且是軟實力(基礎國力、國民素質)、是軟環境、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第三配置方式(另有市場方式與計劃方為、是更重要的生產力。

  管理活動是很復雜的社會活動,受到若干因素(包括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但是,管理又有自身的規律與特征。認識管理的規律性和把握管理的特征,正是管理學的任務,是管理者的基本功,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條件。管理行為與活動的規律性及其特征,實際上就是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學科特征的客觀依據。

  (一)管理是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深刻指出:“資本家的管理不僅是一種由社會勞動過程的性質產生并屬于社會勞動過程的特殊職能,它同時也是剝削社會勞動過程的職能,因而也是由剝削者與他所剝削的原料之問不可避免的對抗決定的……因此,如果說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內容來說是兩重的—因為它所管理的生產過程本身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是制造產品的社會勞動過程;另一方面是資本的價值增值過程,—那么,資本主義的管理就其形式來說是專制的!笨梢姡芾砑扔型a力、現代化大生產相聯系的自然屬性,又有同生產關系、社會基本制度相聯系的社會屬性。

  與生產方式的生產力相聯系,管理的自然屬性體現為兩個方面:第一,管理是社會勞動過程的一般要求。人們的共同勞動決定了管理的必要性,是生產社會化的必要條件。共同勞動的規模越大,勞動的社會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第二,管理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只有通過特定的管理才能具體實現勞動過程中各種要素的配置以及各種關系的協調,使實現組織目標必需的各種要素優化組合,有效發揮各種要素的作用。與生產方式的生產關系相聯系,管理的社會屬性也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只能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卜和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另一方面,管理實質上又體現著特定的人際關系,說到底是人們之問的利益關系。

  管理的兩重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屬性不可能脫離一定的生產關系或社會基本制度,有內容而無形式。同時,管理的社會屬性也不可能孤立于生產力的發展而單獨存在,有形式而無內容。另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屬性要求具有一定社會屬性的生產關系和組織形式與其相適應。同時,管理的社會屬性也必然對相應的自然屬性產生影響并發生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具體的管理行為與活動包括與之相聯系的管理理論是特定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產物,必然與一定的生產力及相應的生產關系密切相關,因而具有地域或國別特征。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自然與中國特定生產力的狀況、特征、水平以及生產關系的性質、特征、體現相聯系,從而必然具有自身的學科特征。

  (二)管理是社會現象與文化現象的統一

  一般而言,管理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共同的活動,二是一致的目標,體現為多樣性與目的性的結合。也就是說,管理相對于共同活動具有社會性,相對于一致目標具有文化性。文化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既是組織的靈魂,也是管理的精神支柱。社會性與文化性是管理活動相互聯系的兩個方面。由此,對于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而言,其社會性直接、具體體現為相應的生產關系;其文化性直接、具體體現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從而必然深化其學科特征。

  (三)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管理的科學性意味著任何管理都有其內在邏輯性,管理是科學,并且具有普遍性?陀^存在著普遍適用的管理理論、原則和方法,有一整套獨立于其他學科的,反映客觀管理過程一般的條件、內容、特征、演變以及規律性的理論體系,即管理科學。管理的科學性是管理的普適性與有效性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從總體而言,管理是有邏輯性、程序性、目的性的活動;管理的藝術性意味著管理活動中管理主體相對于管理客體的權變性與靈活性,強調管理者必須適應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管理的相應原則與方法,形成有個性的`管理技能、技巧,從而在管理的大舞臺上不斷演出一幕幕既生動又活潑的“好戲”來!可以說,管理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實踐;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技巧;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特別是當今社會,管理越來越注重人性、關系、環境、倫理以及多樣化、自主化、具體化,實踐與悟性是把握管理真諦的鑰匙。由此,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不言而喻。

  (四)管理是目的性與績效性的統一

  所有的管理都具有目的性,所有的管理也都講求績效性。沒有目的性的管理必然無所適從,不講求績效性的管理自然一派混亂。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同時也特別講求績效性的管理,才是現代管理,也是科學管理,F代科學管理不僅管理者具有明確、切實、可行的目的性,而且這種目的性也被組織成員所認同;不僅管理者實實在在抓績效,而且成為組織的全員行為。只有組織的目的性與績效性統一的管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管理。由此,這正是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所在。

  (五)管理是配置與環境的統一

  現代管理是與現代化大生產以及現代市場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而資源與要素的配置不能不是現代管理的重要方面與內容。與此同時,自然資源與生產要素又與環境密不可分,管理的一系列特征、原則與規律既是客觀環境的反映,又是隨著客觀環境的發展與變化而發展與變化的。這里,環境是自變量,管理是因變量,既尊重、注重客觀環境,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又有管理的動態性與靈活性,綜合性與創造性。管理的基本原則之一,“權變管理”就是管理這一基本特征的理論概括,其基本要義與理論基礎就是把握實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唯心主義,講求唯物性、邏輯性、發展性、辯證性。簡言之,環境是配置的約束,管理是環境的函數。由此,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學科特征的客觀性得到理論支持。

  社會存在的管理及其管理理論有多種形式,各種管理與管理理論既有共同之處,也有自身的特點。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與一般管理學、西方管理理論、企業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既存在共同之處,也有自身特征,把握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對于更好地理解與掌握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屬性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作為正在拓展中的新研究領域,與其他相關管理學科最大不同點在于:一是關于中國的,以現代化和諧社會為要旨,不是普適性的;二是關于現代的,以辛亥革命為開端,不是全程性的。從學科屬性考慮,還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相對獨立學科

  區別不同學科的關鍵在于各自研究對象的不同。如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實現“最小、最大”,亦即稀缺資源的效率與利益問題;而管理學研究的根本問題則是如何把握“用人、分錢”,亦即組織資源的配置與績效問題。可見,經濟學與管理學各自有著自己特定的研究領域與專門的研究對象,有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和有特色的理論主線,有一系列涵義明確的基本概念與核心范疇,以及有經過實踐驗證其正確的系統性原理與原則。最重要的是,人們的社會活動對該學科的需要及其對于人們社會活動的指導意義。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屬于社會科學的范疇,是管理學的分支學科,有其他社會科學學科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如客觀性、實踐性、真理性、發展性、系統性、指導性等。但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研究對象的空間范圍與時問跨度遠遠小于一般管理學,限定在中國的范圍內以及辛亥革命后。由于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與一般管理學在研究對象方面有共性,因而同屬于管理理論;也由于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與一般管理學在研究對象方面的差異性,因而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與一般管理學又不屬于同一學科,具有相對獨立性。

  (二)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綜合性學科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基本目的在于歸納、概括、總結并指導我國現代化實踐過程中的管理行為與活動。管理行為與活動的復雜性、多樣性、多面性及多層次性決定了管理理論內容的綜合性,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關乎各種不同類型的組織及其各種不同內容與方式的社會活動,也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倫理學、邏輯學、法學、文學、心理學、生理學、統計學、會計學、運籌學、信息學、數學等多學科密切相關。這種綜合性包含著很強的概括性、科學性與應用性,因而既是多個學科的綜合化,又是多種學科的邊緣化。

  (三)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應用性學科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存在的意義首先在于實踐,在于應用。如果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不付諸于實踐與應用,就是空中樓閣。我們說管理理論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其本意就在于:科學是相對于實踐而言,藝術是相對于應用而言。沒有實踐,無所謂科學;沒有應用,也就無所謂藝術。在這里,科學的含義是指對于實踐的指導意義;藝術的含義是指管理者能夠熟練地運用管理理論,并且通過巧妙的技能(素質、能力、方法、技巧絮高效率地實現組織目標。管理的倍加效應往往是通過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實現的。說管理是環境的函數,就是在強調管理理論的實踐性與應用性。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同樣如此。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在我國現代化的實踐與應用中大有文章、大有空問、大有作為。

  (四)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軟科學

  軟科學(社會科學)是相對于硬科學(自然科學)而言的。所謂管理理論是軟科學,一方面是指管理在現實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完全精確化、定量化,也就是說,在給定條件下有時不一定能夠得到確定或預期的結果。因為影響管理效果的因素太多,而且許多因素又是無法事先預知的,或者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管理主要是與人打交道,在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的管理中,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包括心理因素既不可忽略又難以精確測量,諸如人的思想、情緒、個性、作風、特點、習慣等,以及人際關系、組織文化、管理方式、領導作風等都是影響管理績效的重要因素,但又都是模糊量,我們只能盡力使其確切或精確。另一方面,是指管理還有類似于計算機軟件的功能與效果的涵義,也就是說,在管理活動中,同樣存在著“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前者主要是指實實在在存在著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后者主要是指權力、信息、行為、過程以及管理活動所引發的效應、變化等無形因素。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屬于軟科學,并不意味著其科學性與實踐性就可以打折扣,也不意味著其缺乏理論性與原則性,而是其具有較大的能動性、靈活性與彈性特征。

  三、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作為一門新學科,不言而喻也有自己的學科特征。

  (一)特定性與限定性的統一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特定性是指其研究對象的環境與條件,即其研究對象的空間性僅為中國,而不是泛指世界各國或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因而不同于一般管理學或其他的國別管理學;限定性是指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對象從時問性考慮僅以辛亥革命為上限與開端,之前的中國近代管理思想與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在研究過程中可能涉及,但以辛亥革命之后管理理論的研究為轉移,因而也不同于中國管理思想通史以及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史和中國近代管理思想史。也就是說,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對象既是中國的,又是現代的,因而其研究對象的環境與條件是特定的,研究的起點與范圍是限定的。

  (二)理論性與應用性的統一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在從實踐中來、為實踐服務的過程中,積極借鑒各國管理實踐與理論成果,借助于相關知識與方法,不斷提煉、概括、總結現代管理的規律性并通過理論化的形態加以體現,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同時,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在總體上屬于應用學科,緊密聯系實現現代化的管理實際,以服務現實、指導實踐為學科取向是其重要特點。考察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確實是在我國的管理實踐以及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應用學科,它以現實的政治與經濟體制管理作為研究對象,總結中國富民強國過程中的管理經驗與教訓,解決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努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服務是其最重要的學科目標。正是理論性與應用性的統一使得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能不斷地從現實實踐與理論發展中豐富、完善自身,從而獲得內在的強勁動力。

  (三)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管理具有兩重性—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一方面,管理普遍存在于一切社會協作生產和社會公共生活的過程中,具有自身的一般規律,使得管理活動和方法具有可學習和借鑒性。另一方面,管理是特定歷史環境與條件的產物,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是在特定的生產關系中進行的,必然體現出生產資料占有者的意志,使得管理具有特定的社會歷史性質,使得管理活動和方法具有特殊性。因此,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在此基礎上,又可以把現代管理的方式與方法歸納概括為兩個層次,即實質方法與技術方法。實質方法是由于社會屬性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而采用的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管理方式,必然體現該社會的特定生產關系,包括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思想政治手段等,如戰略管理、目標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技術方法則是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更新,但與社會生產關系屬性的相關性不大,可以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共同采用,如計算機與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普遍應用。對于管理實質方法,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必須充分注意國情的不同和把握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其體現為管理的特殊性;對于管理技術方法,應該積極借鑒和吸收,其屬于管理的一般性。也就是說,由于管理的二重性,某些管理方法、技術乃至理念也是可以超越社會制度的不同而具有普適性的。

  (四)綜合性與專門性的統一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在社會發展史、中國經濟史、中國管理思想史、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工商管理學、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非營利組織管理學以及中國現代經濟理論等基礎上,借鑒管理學、政治經濟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與體系設計,同時吸收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心理學、財政學等其他學科知識與方法而形成的一門新學科,具有明顯的借鑒、交叉、嫁接、融合等特點,具有綜合性;與此同時,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在創建與創新過程中,又有自身明確、獨立的研究對象;有相對必要、穩定的研究任務與研究方法;有自己確切、系統的概念鏈條與基本內容;并且有在研究規范、邏輯結構、核心概念、理論主線等若干方面獨到的特點與風格,具有專門性。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主張積極借鑒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乃至自然科學的先進成果,但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決不能脫離我國特殊的基本國情。由于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是在一個較短的時期里開展起來的,缺乏必要的基礎理論積累,易于出現純學術化的“管理主義”傾向,即僅僅把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看作是一種特定的管理學,而切斷或割裂與其他相關學科的內在聯系。這種傾向是十分有害的。中國現代管理理論還應該是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統一,不僅要解決“如何做”的問題,也要解決“為誰做”的問題;不僅要回答在實踐中出現的各種管理事務和社會問題如何解決的“管理”問題,同時更要回答“為何做”和“為誰做”的“公共”問題。

  (五)規范性與實證性的統一

  作為以實際應用為主要學科取向的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突出強調經驗、概念與認識的說明與證實,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對事實、過程、經驗的分析與歸納,提出相應的假設或有待驗證的判斷、命題或理論,并由事實、過程、經驗證實或證偽所提出的假設、命題或理論,這實際上包含著研究的規范性與實證性;在客觀反映、描述與歸納、分析的基礎上,解釋相關現象及其規律,并運用經過證實的概念或理論對相關的現象及其發展變化進行預測,從而回答管理活動與過程中提出的“為什么”“是什么”等問題,這又是一個規范性與實證性統一的過程。因此,中國現代管理理論是規范性與實證性統一的科學。同時,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作為與廣大人民群眾、現代化事業、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管理理論,必然涉及模式選擇、價值判斷等問題,所以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不僅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實證問題,還要提出“應當如何”“必須如何”的規范性問題,把價值分析與判斷作為研究的重要方面。

  (六)宏觀性與微觀性的統一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不僅包括組織、企業等各類微觀管理,也包括國家層面的宏觀管理。中國現代管理理論與國家的宏觀政策、法律制度、社會文化管理等方面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國家的制度設計、治理模式、政府職能等直接影響其研究的深度、廣度、內容與水平;在微觀管理層面,則更多地強調管理的技術因素(當然,環境條件以及組織文化會對管理的風格與方式等產生重要的影響)以及權變原則。當然,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也具備一般管理理論的基本特征,如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也是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內容與要求。

  四、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啟示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無管理的組織,也沒有無組織的管理,不是管理別人就是被別人管理。學習、掌握、改進和完善管理的理論、模式、內容、方法關系到組織目標的實現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管理出效率,管理出利益,管理是科學,管理是重要的生產力。要掌握并提升管理技能及管理理論,就要學習、認識和深化現代管理的理念、內容、特征、原則等,培養管理素質,增強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與效果。這些,在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都與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分不開。

  (一)有利于國家與社會的治理

  中國古人很早就顯現出杰出的治國智慧,古語云:“服人者,以德服為上,才服為中,力服為止。”其精辟之處,在于高度概括出了管理的意義與精髓,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和倫理道德。古往今來,在治國理論和社會管理實踐中,以德服人是最高境界的協調藝術,也是最有實效的管理經驗。中國人講求修身、齊家而達到治國安邦,平治天下,實質是強調國家與社會的治理與和諧。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墨家等都在相當程度上推崇以德治國:法家主張以法治國,重視法律在政治和社會中的作用,實際上是肯定法在管理中的作用。雖然,諸子百家各家各派各有各的主張和提倡,但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經過時問與歷史檢驗的、方方面面的管理知識與理念,都與國家與社會的治理密切相關。同樣,西方國家歷史上積累下來的管理學有價值、有意義的理念與經驗也是與國家與社會的治理密切相關,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二)有利于履行職責與提高績效

  組織管理是在有確定目標的、具有精心設計的結構和協調功能的有機系統內,并且是在與外部環境相聯系的特定社會實體中進行的,是同組織成員一起,并通過一系列相關者使組織活動完成得更好、更有效的行為與過程。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細化和具體化,以及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日趨提高,管理就更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管理的基本內容首先是履行職責。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卜,管理實際上就是要制定目標與方針,通過相應的傳導與配置,實施既定的戰略與決策,從而達到最佳績效并充分達成組織目標。換言之,管理就是依據組織目標,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設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按層級、按部門、按職能分解落實,及時有效配置資源和協調關系,并促使各方面、各環節同心協力履行職責和義務,以有利于提高組織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個過程本身既是一個履行職責、有效管理的過程,也是一個增強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績效的過程。完整、準確、適當地把握與落實管理技能與管理理論,既有利于提高組織的管理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組織的管理績效。

  (三)有利于培育素質與增強效能

  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競爭和斗爭。也就是說,凡是存在競爭和斗爭的場所,就會有謀略、有智慧,有配置、有協調。從組織的角度看,講究思路,講究戰略,講究技術,講究方法,其實就是管理理論或管理藝術的體現。在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學習這些已成理論體系的經驗和知識,也就是學習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概念、范疇與原理,使人開竅、使人聰明、使人領先一步、高人一籌,從而增強效能,把握勝算。特別是,中國現代管理理論不只是闡釋一般管理學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重要內容,而且增加了傳導層次,引進了配置理念,強化了對于戰略與決策的研究與說明,從而更加中國化、可操作化。在今天復雜而又險惡的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條件卜,認真學習現代管理的基本知識,有利于培育自身的基本素質,增強戰略與決策、配置與協調能力,處險不驚、處難不亂,泰然有度,大道致遠廠

  五、結語

  從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來說,不再像傳統管理學那樣更多地將自己限制在組織內部或企業管理范圍內,而是把研究范圍擴展到宏觀領域,包括政府職能和社會治理方面;在內容結構方面,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由“兩個層次”發展為“三個層次”,即增加了傳導層次,并且把配置概念引入了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在研究重點方面,中國現代管理理論從以往管理學的“內部取向”轉變為“外部取向”,由重視機構、過程和程序的研究轉到重視環境、戰略、傳導、配置與項目、績效的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中國現代管理理論重視規范研究,注重量化與案例方法的應用,廣泛吸收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和政策分析等學科的理論與技術手段。因此,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離不開更開放的學術視野和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概而言之,既要從西方相關學科的發展歷程與基本內容之中吸取經驗、教訓與營養,更要充分吸納國內多種意見、看法與爭鳴,從而把整個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發展,建立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卜的全面而充分的學術交流、討論與創新的基礎上,使其理論成果能夠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服務。

  相信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定會為現代管理理論在中國的發展注入持久的活力,從而具有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理論、中國聲音。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與成熟,必然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與指導。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現代管理理論的學科特征分析論文10-26

關于現代化理論與現代化中國的論文06-21

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論文04-15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研究論文04-03

現代企業管理論文07-15

關于德育原理學科理論的建設研究論文04-16

現代醫院管理創新研究論文10-30

現代財政的理論論文05-29

大學現代企業管理論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