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與語文能力討論的研究與思考論文
《語文建設》在真語文討論中,第 9-11 期聚焦在“講故事與語文能力”.這個語文教學討論話題的緣起,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王旭明社長在第十三屆全國少年兒童故事大王選拔展示活動中,發(fā)現(xiàn)很多小選手只會講別人的故事,不會講自己的故事。于是,他撰文《講好中國故事先要講好自己故事》,以此作為這次討論的開篇。
一、選題的現(xiàn)實意義
這個選題的確定有現(xiàn)實的基礎。
講故事與語文教學的關聯(lián)性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講故事作為口語表達中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青少年階段的語言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講故事是敘事類文章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而在基礎教育語文教材中,這一類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占相當大比例,學習講故事,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講故事作為一種帶有文學特征的語言形式,在學生的作文活動中,也是應用很廣泛的文章形態(tài);講故事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廣泛存在和應用,是語言運用的重要表現(xiàn)方式。也可以說,學習講故事,正是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渠道和形式。
“講故事”之于語文教學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口語交際、閱讀、作文、語文實踐活動這四個語文學習的重要層面。可見,以講故事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入口,來推進其在多領域的教學探索和改進,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該項選題的意義在于:
著眼于學生成長與其擔負的社會責任,應該從小“講好自己的故事”,樹立遠大抱負,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為將來能夠“講好中國的故事”奠定基礎。
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應該以講故事這個抓手,促進學生的廣泛閱讀,突破教材閱讀的狹隘性,做一個學識淵博而具有思想穿透力的人。福建寧德教師進修學院陳成龍結合在一節(jié)語文課里發(fā)生的故事,說明講故事的能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眼于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應該以講故事這個基本的口語表達形式,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引導他們融入生活,接觸社會,學會與人合作。此外,從作文能力的發(fā)展而言,也應該重視講故事的經(jīng)驗積累,了解敘述這種表達方式,并運用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中國青年報社李桂杰講述了自己參加講故事比賽所帶來的人生改變。從這個例證可見,講故事之于個人的成長是多么重要。
二、選題集中探討的問題
圍繞“講故事與語文能力”這個選題,《語文建設》2014年第9-11期的專題討論,分別聚焦在講故事能力的重要意義、講好故事的標準和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語文教師教學生講好故事的具體方法三個方面,約集了作家、中小學語文教師、大學專業(yè)教師等,展開了多角度多樣性的探討,形成了一些基本認識。
1.什么是講故事
講故事無疑是帶有文化傳播意義的行為表現(xiàn)。了解故事的內涵與外延,這是講好故事的前提。北京師范大學張國龍從故事發(fā)生時間與講故事現(xiàn)場時間錯位的角度,指出所謂故事“就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按照時間錯位的長度,故事可分為傳奇故事、歷史故事和現(xiàn)實故事。講故事這個行為具有合理性,成為社會文化傳播的一個方式,原因在于故事具有可“重復性”.自然,講述一個故事還具有限時性、娛樂性、認知性等特點。理解其認知性,把握故事載體的認知意義,需要看到故事的情節(jié)與細節(jié)非常重要。情節(jié)是故事的內核,而細節(jié)是故事的部件。
2.講故事與語文能力的關聯(lián)性
作為人類個體行為的講故事,以及社會傳播學意義上的講故事,都與學校教育有一定距離。限定在語文教學領域,我們怎么應用講故事,或者從這個改革的切口,來促進語文教學變革,這顯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南開大學劉俐俐認為講故事就是傳播講述人發(fā)現(xiàn)的一種特別認知意義(生活態(tài)度、社會認識、價值傾向等),本身就帶有教育功能。她從文化行為的實踐角度,把故事活動分為三個階段:故事講述(書寫)、故事話語、故事傾聽(閱讀)。進而,把講故事分為“一次講述”和“二次講述”.語文教學中文本的講述與口語表達中故事的原創(chuàng)是“一次講述”,而閱讀活動、口語交際活動中的`傾聽便是“二次講述”.
3.語文教學中怎樣教學生講好故事
語文教學中,教學生講好故事,其實是一個多維度討論的問題。
其一,就閱讀而言,要學習文本這個獨立的話語體系內在的講故事經(jīng)驗。故事的內核是情節(jié),而強調情節(jié)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又是講好故事的一個普遍追求。因此,在閱讀敘事性文本時,要能從故事的內核里,找到表達的特點。福建師范大學汲安慶就“如何圍繞焦點講述精彩故事”概括出三點經(jīng)驗:俗講、深講和妙講。具體來說,好的故事都源自生活,是很淺顯的,可是在這個內容里,卻包容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內涵。當講述人呈現(xiàn)這個故事的時候,又需要一定的表達技巧。這種技巧,我們常常概括為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
其二,就口語表達而言,要善于在講故事這個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語文能力。講故事是富有表演性的藝術形式,也是學生語文學習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學習活動。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這樣的口語表達中,掌握運用語言的技巧,形成良好的語感。北方工業(yè)大學譚旭東認為,針對不同的故事內容宜采取不同的講述方式:過去的故事,一般是聽別人說的,可采用第三人稱,而且大部分是轉述語言;身邊的故事,這是真實發(fā)生的,要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復述清楚來龍去脈;幻想的故事,具有童話特點,要善于營造童話情境,突出童話形象,設計情節(jié)矛盾和結局。山東青年作家協(xié)會劉北認為,講好故事也需要掌握講述技巧。講故事“一定要注意講述節(jié)奏、起承轉合、輕重緩急,要設置懸疑和情節(jié)轉折,要注意自己語調的變化,要讓自己進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去,要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處理音色、語氣、角色對話,要根據(jù)人物性格設置聲色”.
其三,就綜合性學習而言,要善于以講故事的形式關聯(lián)語文學習活動。我國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是經(jīng)典型閱讀,較多關注選文的閱讀,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相對薄弱。講故事無疑具有語言實踐特點。以講故事可以聯(lián)動學生的閱讀、寫作、表演、人際交往等行為,促進其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南開大學李元喬針對觀察力的培養(yǎng),提出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寫日記或周記,記錄生活中觀察的故事;也可鍛煉學生轉述、復述課文或課后閱讀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使其轉化為資源。針對想象力的培養(yǎng),指出“應鼓勵學生自主構思、想象、創(chuàng)造故事;鍛煉學生聯(lián)想能力及發(fā)散思維,使多種看似不相干的素材為我所用”.
其四,就語文教學的需要而言,要充分體現(xiàn)講故事的實踐價值,豐富教學形式。講故事,在學生的語文生活里有不同形式的表現(xiàn):在課堂發(fā)言中,口語化的表達是“講故事”的基本形式;閱讀后的復述故事也是一種常用形式;在作文應用中,敘事類文章也是講故事。針對不同的語境,講故事的需要是不同的。針對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問題,集美大學施茂枝,從忠于原文程度不同、語體特點不同、交流方式不同,強調應該區(qū)別講故事與有感情朗讀、背誦。語文課要夯實講故事的基礎,建議淺顯的故事性強的文章,還是用講故事和復述故事的方法來教學。
三、選題討論的延展性思考
講故事,在一個話語活動范疇內,它是一個輻射范圍廣泛,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的學習行為。在限定篇幅和限定時間又是較少人發(fā)言的討論中,關于“講故事與語文能力”的探討還預留下很多探究甚至爭鳴的空間。引導學生講好自己的故事,這個“語文故事”還有繼續(xù)講下去的必要。
1.要建立兩個維度的教學研究思維框架
這里提到的兩個維度,是從講故事話語活動的主體性而言的。從話語主體性上看,故事的講述(書寫)和傾聽(閱讀)兩個行為同等重要。我們每一個人,幾乎兼具兩個角色:故事的講述(書寫)者,以及別人故事的傾聽(閱讀)者。因此,我們需要重視講故事,也要善于從別人的故事里,找到“經(jīng)驗”.這才是一個完全意義的學習者。
教會學生講故事。其實包括教會他們成為一個傾聽者、閱讀者,以及講述者和寫作者。這樣,兩個維度又裂變?yōu)樗姆N角色。讓學生成為每一個適應性角色,都需要語文教師研究具體教學策略。不要把“講故事”作為一個孤立的行為表現(xiàn)看待,而要視為語文教學改革可以尋找的一個突破口。
2.要拓展講故事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空間
講故事,是一種語文活動。這種活動天然帶有學習的主動性和實踐性,也就是說,與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吻合的。在語文學習中,擴展應用這個活動模型,可以有益于改變語文教學中一定程度存在的無趣、無效的問題。
我們解剖講故事的活動,看到其流程包括:確定話題,引發(fā)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搜集資料,或者根據(jù)資料改編故事;學生在一個特定的話語表達場合講故事,呈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集體參與評價,形成反饋,學生做二次講述的準備。這個語文活動,用講故事作為媒介和形式,其實促發(fā)的是學生從閱讀到寫作再到延展學習,一個完備的綜合性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是全面的。
3.要以講故事貫通學生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
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本身具有故事化特征,即每一天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在講故事。要以此為方法,打通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不要讓學生做一個書呆子,應該把新鮮發(fā)生的現(xiàn)實生活故事,植入到語文教學中來。語文和生活具有天然的聯(lián)系,而在知識化的語文教學中,生活中鮮活的故事性因素被剝離了,給人以干巴巴、無趣味的印象。若講故事活動能在語文生活中充盈起來,則語文學習的狀貌也會有大的改觀。
4.要以講故事的交互性構建新型的語文課堂
教師主導教學生活。在特殊的教學生活里,師生之間每天在發(fā)生故事;而教學本身,按照敘事學理解,這也是在講故事。因此,教學改革一定要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文明--學生和老師,互為講述者和傾聽者,他們應該是互動性交流的參與者。這種基本理解,有助于語文教師考慮構建一種基于學生需要的具有講故事特征的新型課堂。應該看到,未來的新型語文課堂,一定是具有生活氣息、生命特征、人文表現(xiàn)的。若以講故事為話語活動形態(tài),語文知識學習與語文實踐活動融合為一,那么這個語文課堂一定是有良好預期的。
【講故事與語文能力討論的研究與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語文能力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探討論文07-04
討論四性量化研究論文04-16
關于語文教學與講故事能力的問題探討論文10-24
管理會計的經(jīng)驗研究討論論文07-01
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論文06-30
加強小學語文能力訓練論文06-15
討論服務外包人才培養(yǎng)無錫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6-29
未來地鐵換乘站空間設計的思考與探討論文04-22
討論三疊字的本體研究與教學初探論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