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經營管理與農業種植研究論文
一、假、劣生產資料坑農、害農的原因
(一)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和銷售準入門檻過低,立法相對滯后,不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
農資經營者不需要專門的技能,且工商部門管理不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種子經營商戶。其中很多無良商戶受假種子、農藥等農資收益大,農民防范意識差等諸多因素影響,生產、銷售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等農資。當農民權益受到侵犯時,職能部門常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不能及時解決農民反映的問題,縱容了違法分子。
(二)廣大農民群眾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太差
由于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具有隱蔽性和規;奶攸c,生產經營者與消費者在商品信息、法律知識等方面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造假售劣者正是利用這一點,向不知情的消費者兜售偽劣商品。在農村,大部分農民購買農資并未要求經營者開具發票,即使開了發票,內容寫得也不詳細。不法分子利用農民和銷售商貪圖便宜的心理,大肆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資,導致糧食減產,甚至顆粒無收,嚴重破壞農業生產,嚴重損害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凈化農業生產資料的生產銷售環境的建議與對策
(一)不斷加強相關的法制建設,完善和規范市場準入機制
懲處假化肥、假農藥、假種子等坑農、害農刑事犯罪的法律依據,既有國家的法律法規,也有地方性法律規章。這些法律法規是相關部門打擊制銷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的重要依據。但是這些法律法規并不能涉及到生產流通的各個方面,所以,在如何懲處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上仍存在一些法律真空。此外,目前市場上許多商品的.屬性、質量標準尚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仍處于自由制售而無標準監管的狀態,一方面會讓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該空白,躲避執法部門的監管,制銷一些無標準的產品;另一方面,農資生產經營者并不知道由于自己的經營行為不規范而觸犯了法律。因此,必須加強完善各種農業生產資料的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規范市場行為。
(二)公、檢、法聯合嚴格執法,農業、工商加強監督管理
加大對坑農害農犯罪的打擊力度,尤其要依法嚴懲組織領導者、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從重處罰具有慣犯、累犯等行為的犯罪分子,以及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不法分子。據悉,2013年農業部為了凈化了農資市場,牽頭積極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活動,嚴厲打擊了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據統計,各級農業部門查處案值5萬元以上大案要案共計57件,搗毀制假窩點37個,有62人移送司法機關,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4億元。
(三)各政府職能部門要統一思想,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維權觀念
加強法制宣傳,震懾犯罪分子,爭取全社會對打擊坑農害農犯罪工作的支持,提高農民群眾識別假農資的能力和維權意識。
(四)建立多部門信息聯動網絡,增強跨部門合作意識
在查處一些帶有普遍性犯罪的時候,各部門可以組織協商,聯合行動,促進各地更加有效地展開防范和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的行動。
【農資經營管理與農業種植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研究論文04-17
關于農業推廣的農業種植業發展應用論文02-10
種植農業諺語01-11
農業種植的經典諺語08-24
農業旅游建議研究論文08-26
農業公司農業技術的研究分析論文04-17
無機農業技術與有機農業的研究論文04-17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研究論文02-10
縣域特色農業發展研究論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