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實現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論文
論文導讀::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正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日益融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合作學習活動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和異識,實際進行合作學習活動時很多時候走入了低效甚至無效。本人從具體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案例出發,闡述了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現有效性的策略。
論文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策略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目標”中又提到“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這意味著“小組合作”,必將成為新課程改革之后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新事物的出現與流行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學實踐者,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老師(也包括自己)對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組織模式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和異化的情況。因此,面對當前的課堂教學現狀,探討“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對于指導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就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就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談談實現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造環境,保障合作
美國學者格拉塞等人首倡的“四人異質小組”的教學模式,主要指:分工合作,相互幫助,配合利用小組本位的評比討論與組間競賽,提高學習成效,達到取長補短。筆者曾對學生合作學習中的分組方法進行嘗試,合作小組的劃分主要依據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及潛力等,將全班學生按好、中、差為一組的方式,分成若干平行的小組(小組的多少取決于班級人數的多少,一般四人為一個小組),可以是一排四人,也可以是前面兩人轉身與后面兩人合作。然后選取每個小組中成績優秀、有責任心的同學為組長。 2、安排合適的座次。分好小組后,上課時要安排學生坐合適的座位,以便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討論,合作學習。
例如,筆者所教班級共60位學生,就一共分為15個小組。座次可安排成如下圖所示:
講臺
B B B B B B B B
C A A C C A A C
B B B B B B B B
C A A C C A A C
B B B B B B B B
C A A C C A A C
B B B B C A B B
C A A C
注:A為優秀生,任小組長,B為中等生,C為學困生。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小組長處于同學們的中間免費論文,有利于討論問題。同時兩個小組的小組長相鄰,便于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合作小組的位置編排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也根據一段時間學生的情況,或是合作內容的變化,調整各自的小組。
二、把握課標,選好內容
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在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于開展小組合作的教學內容。
例如,筆者在一次公開課活動中,教學“行程類應用題”時,就針對小組合作,設計了如下內容: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穩步發展,汽車等交通工具進入我們的家庭,隨著交通工具的增多,給市民帶來諸多不便。為解決交通擁擠問題,請你對市區主要道路設計實施綠波帶工程方案。要求:當你從道路起點(或中途某一路口)駛入,通過第一個是綠色路口,按你騎自行車的速度行駛(或汽車按某一速度行駛)當達到第二、三……個路口時都正好趕上綠燈,從而形成全程無阻的綠色通道。請你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測量、計算,提出一個合理可行的實施方案。
再如,筆者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復習”時,就設計了適合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來解答的問題:△ABC與△DEF是兩個不同的三角形,AB=DE,給出四個判斷:①AC=DF②∠A=∠D③BC=EF④△ABC≌△DEF,其中三個論斷作為條件,余下一個論斷作為結論。寫出你認為正確的一個命題。這是一道條件和結論同時開放的題目,比較適宜課堂教學上的合作學習。
此外,學生個人無法完成的復雜內容,一些操作性強,需要同伴的幫助才能完成的活動內容,也適合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這兒就不一一舉例了。
三、有效活動,展示結果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提出的不同問題充分考慮合作時間怎樣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們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參照物,精心預估學生合作學習所需要的時間;另一方面,認真研究學情,精心預留需要教師介入的時間。經常在課堂上看到這樣一幕:各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們在積極的討論著,而我們的教師則在教室里來回走動著,建議我們的教師要俯下身子,恰當把握介入的時機,以便更好地融入我們學生的合作小組活動當中。
例如,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學習中的'一大難點問題,在教學《二次函數的性質》一課時,筆者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在學生的合作討論中,筆者參與了學生的小組活動,并提出了如下三個問題:(1)畫出函數y=2(x+3)2+1的圖像,并探究圖像的性質;(2)畫出函數y=-2(x+3)2+1的圖像,并探究圖像的性質;(3)分析這兩個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區別。然后,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活動的空間,從而收到了“小組合作”的效果。
另外,有些教師只注重討論的形式或過程,而對小組合作討論的成果不夠重視,忽略了對討論結果進行的科學小結。這樣就會讓學生覺得學習的無味,影響了學習興趣。實際上,如果教師能夠充分運用合作討論的結果,就能夠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從而實現“小組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完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相關內容后,筆者設計了如下這個題目:用任意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什么四邊形?學生經過討論后免費論文,筆者讓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所得結果以圖形展示在黑板上。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時,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也大大地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實效。
四、及時評價,鞏固成效
在小組合作活動結束之際,要對各個合作學習小組做一個合理的評價,以此鞏固小組合作的成效。因為組長的回答代表著集體智慧的結晶,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所以,要針對所有成員的合作來進行評價,以此來鼓勵學生在合作中應做到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避免一些缺乏學習技能的學生遭到忽視和冷落。這樣,不管是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是能力較弱的學生,都能從教師評價中受到鼓勵,使他們更加滿意,也更加喜歡參與到今后的合作學習中去。
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一直注重對小組合作的評價。每節課中都會評出“最佳表現組”,每周評出“風采組合”,并在下一周的教學課件中,展示“風采組合”四位同學的照片和介紹。學生對此表現出很高的興趣,所以在小組合作的討論和成果展示中,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踴躍,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由此可見,評價是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環節,積極的評價更能促進學生間的有效合作。
總之,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增長見識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適應社會的能力,建立團隊精神共同進步。我們應不斷探索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做法,使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更完善、更合理,從而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因此,作為“小組合作”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在實施這種學習方式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個成功的引導者、有效學習的促進者。
參考文獻:
[1]劉兼、孫曉天主編.數學課程標準解[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
[2]李玉坤.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探究[J].考試周刊,2008,11。
【初中數學課堂實現小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論文10-09
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論文10-09
倡導自主合作實現高效課堂論文04-16
關于初中數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論文07-2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論文07-21
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研究論文01-21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