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思維讓數學課堂更精彩的教學策略論文
良好的思維能力是指能夠依據公理、原則、事實等剖析事物,沿著科學步驟解決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而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各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了。
一、在對不疑現象質疑中打破思維定勢
在學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學生在相同的環境里接受相同的信息,養成了相似的思考方式,也對很多經常發生的現象習以為常。而不一樣的思維精妙之處就在于,在不疑之處發現疑問,在通常思維之外發現生機。例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就是在人們習以為常的蘋果掉落事件中發現了奧妙。而一旦推倒了這堵思維的墻,開闊了眼界,就能洞悉事物的真相。所以,教師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特別要推翻已有的思維定勢和慣性。
如在上完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材內容后,筆者單獨上了一堂《1+1=2?》。首先列出第一個問題,在生活中,1+1=2的例子很多,諸如1個人加1個人等于2個人,1個蘋果加1個蘋果等于2個蘋果,1輛汽車加1輛汽車等于2輛汽車等等。但是,真的所有的1加1都等于2嗎?學生們一下子愣住了。筆者見機引導,1滴水加1滴水呢?有的同學說2滴水,有的同學說還是1滴水,但絕大多數的'同學說是2滴水。于是,筆者說:“那我們一起見證事實吧!”就拿著滴管往試管里先滴1滴水,接著再滴1滴水,讓學生看一下在試管里有幾滴水。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還是1滴水,只不過是1大滴水。然后筆者進行拓展,大家還能舉出1加1不等于2的例子嗎?這時,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如1塊板拼接另1塊板還是1塊板等等。最后筆者總結1+1可能等于1,也可能等于2,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等于2,當然也可能等于其它的數,加法是這樣的,那么減法呢?通過這堂課,學生定勢思維的墻被推倒了。
二、在無標準答案中訓練思維的開放性
學校中的數學教學一般都建立在有標準答案的基礎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擁有大致相似的思考路徑。而生活中遭遇的問題大多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事先也不可能知道,所以學生一旦遇到這樣的問題,常常會束手無策。因此,對于解決無標準答案的問題,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而這種科學的方法必須在實踐中才能感悟到。
基于此,筆者在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以《訪問水果店的老板》這節課為例,筆者將學生帶到校門口的水果店里,讓學生聽水果店的老板介紹他自己是怎么做水果生意的,同時介紹水果的種類、價格。學生一邊聽一邊記,筆者則特別強調每人回去后寫一篇“如何讓水果店盈利水平提高”的具體方案,完成時間是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后,結果出乎意外,學生的方案里充分利用了學過的數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計算成本和利潤,雖然很多方案體現出學生年齡上的幼稚,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那份創意卻令筆者驚訝。這說明經過不斷的鍛煉,思維就能綻放不同的光芒。
三、在不同前提條件中鍛煉思維多樣性
在不同的前提下,同一個問題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答案,這也為培養學生多樣性的思維奠定了基礎。但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下,缺乏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以至于放棄思考,長期以往,就導致學生思維固化了,更扼殺了他們自由思考的能力。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筆者在練習的編制上下了一番工夫。如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筆者經常增加一些通過改變條件而得出不同結論的應用題,譬如:一個無蓋的鐵皮水桶,底面周長是9.42平方分米,高5分米,做這個水桶至少用了鐵皮多少平方分米?至少能裝多少水?這是一道原題,接下來筆者把它改成一個有蓋的鐵皮水桶,底面周長是9.42平方分米,高5分米,做這個水桶至少用了鐵皮多少平方分米?至少能裝多少水?又譬如某汽車制造廠上半年生產小汽車4800輛,下半年比上半年增產10%,問該汽車廠這一年生產小汽車多少輛?這也是原題,同樣也進行了如下改變:某汽車制造廠上半年生產小汽車4800輛,下半年比上半年減產20%,那結果又是如何呢?經過不斷的練習,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思維活躍,方法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利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展現學生不一樣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更靈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更精彩。
【不一樣的思維讓數學課堂更精彩的教學策略論文】相關文章:
讓思維的火花激活數學課堂的效果論文10-10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研究論文10-07
課堂精彩教學論文04-23
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策略論文06-28
課堂對話教學策略論文10-13
重視思維訓練活躍數學課堂教學論文04-02
數學解題思維培養的論文09-25
細節,成就課堂的精彩的論文04-30
關注細節課堂精彩論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