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幫助大班幼兒建構數學經驗論文
一、現狀與問題
1. 教學活動方式陳舊:學習機械有些老師在數學集體教學活動中是機械的,主要表現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游戲只是停留在數學活動的表面,沒有很好地為教學目的服務。這導致幼兒在活動中容易走神,回答問題跟風式,似乎在動腦筋,然而等到獨自操作練習時,卻是答非所問或是愣在那里,全然不知道這個題目是讓他干什么。
2. 操作材料功能單一:過程無趣教師在利用操作法進行教學時,只是一味地把操作方法強塞給幼兒接受,導致幼兒的注意力持續短暫,只有三分鐘熱度。
3. 幼兒思維特點忽視:目標遠離幼兒期的思維發展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的。因此,每一次的數學活動要讓幼兒接受理解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完成。有些教師對幼兒的接受能力太過高估,其教學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二、從一日生活出發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
1. 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接觸,抓住時機滲透數學教育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數學應該是實施幼兒數學教育的最好方法。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是那么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教師在一日生活中要善于抓住時機,為幼兒創設接觸數學、感受數學的機會,使幼兒在平常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建構數學經驗。比如區域活動中,大班幼兒就可以成為創設自然角的設計師,幼兒肯定會請一些小動物搬進自己設計的“家”,在這個過程就可以滲透等分、計時等數學內容,從而使勁兒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
2. 通過墻飾的展現互動,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幼兒園的環境也是幼兒學習的一部分,班內教師每次都會根據主題更換教室內的主題墻、區域材料等。因此可以將幼兒生活中面臨的數學問題,用墻飾展現出來,通過材料的投放,引發幼兒興趣。教師再引導幼兒通過操作過程中不斷地與材料相互作用,以及和教師、同伴的交流,發現其中的秘密,從而幫助幼兒建構數學經驗。例如在一次區域活動中,娃娃家有爭吵的現象,我走近了解到,原來是扮演媽媽的涵涵在和扮演姐姐的樂樂為年齡的事爭吵,此時就引出了一個關于媽媽年齡的問題,爭吵下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媽媽到底比自己大多少歲?這時教師一定要及時抓住這個機會,通過調查媽媽年齡、利用互動墻飾交流和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3. 運用幼兒生活、游戲中真實的問題情境,解決數學問題及建構數學經驗《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表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幼兒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數學經驗才真正成為幼兒自己的經驗。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實的問題情境,或者教師有意識地在一些活動中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幼兒在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數學經驗。幼兒實際生活中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都是幼兒自己遇到過具體的問題,如果解決了,也是比較容易被幼兒所理解的。當然,如果幼兒真正有意識地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能更直接地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如大班幼兒的值日生問題,從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一組值日生。我們班幼兒35 個小朋友,5 人一組,分了7 組,那么,第六組、第七組的小朋友哪天值日呢?這個問題就引發了幼兒們的討論。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層層遞進的引導,幫助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像這里就可以讓幼兒掌握加法應用題的編法。幼兒學到了創編應用題的方法,就能找到更多的生活中的事情來編應用題。
4. 選擇游戲幫助幼兒建構和積累數學經驗游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的有效學習方法。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所以游戲一定是幫助幼兒建構和積累經驗的有效方法。因此,為了幫助幼兒在生活中建構數學經驗,教師要善于抓住各種教育機會,設計各種有趣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真實感受數學的存在,從而體驗數學的重要性和游戲的樂趣。
總之,教師只有讓幼兒在數學活動中體驗到成功與快樂,幼兒的情緒才是愉悅的,表現才是積極的,操作才是主動的。因此,幼兒數學活動的途徑是生活,教師要牢牢抓住每一次數學活動的教育機會,讓幼兒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讓數學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在生活中幫助大班幼兒建構數學經驗論文】相關文章:
幼兒大班的建構式課程計劃02-18
數學教學論重建構想分析論文10-07
大班建構游戲09-23
幼兒園大班建構活動教案04-02
大班建構游戲《我們的幼兒園》08-23
建構理論下小學數學教學研究論文07-04
幼兒園大班的建構式課程的計劃01-30
幼兒園大班的建構式課程計劃01-30
幼兒園大班建構式課程計劃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