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中學的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摘 要:和諧校園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和諧校園建設應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推動教育工作穩步前進。針對農村中學的特點,農村中學的和諧教育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內涵發展的思路,錘煉先進校園文化,并通過強化文化活動,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關鍵詞:和諧校園;校園文化;以人為本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和諧校園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廣大教師和學生而言,學校就是我們共同的第二家庭,構建和諧校園理應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追求。
許多人士指出:所謂和諧校園,主要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表現為校園組織結構要素的和諧、教育環境的和諧、教師間學生間、師生關系和諧,它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
筆者從擔任農村中學校長后的工作經歷和管理實踐中深切認識到,農村中學基礎建設相對落后,硬件設施差,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過分強調環境建設等要素,而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條件構建和諧校園,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內涵發展的思路,努力凝練校園文化,使學校成為有文化、有內涵、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堡壘,充分發揮整體效應,真正擔負起為國育才的重任。
一、 堅持以人為本,錘煉先進校園文化
當前,校園文化以其潛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一個學校要發展,一定要有一種校園文化的定位”已經成為教育界人士的共識。
從總體上說,校園文化不僅能陶冶全校師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而且能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還能對廣大學生發揮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先進的校園文化,主要表現為師生的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等符合教育的本質,能體現教育的社會功能和崇高價值,滿足社會對教育的訴求。
學校錘煉先進的校園文化,首先體現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所有制度的出發點應當以人為本,這就注定了學校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要充分體現人的價值理念,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供廣闊舞臺,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最佳教育教學服務。
教師是承擔教書育人任務的主力軍,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是服務的主體而不是管理對象。為此,學校在制定各項制度時要全面、發展、辨證地看待教師,承認教師客觀的差異,公平調控差異,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良性競爭、激勵、監督保證等機制,尤其在教師晉升職稱、外出學習等方面提供相對公平的環境,并向一線教師、年輕教師適當傾斜,使所有愿意上進的教師都能在現有崗位上得到學習、培訓和進步的機會。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學校教育的對象,實現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因此必須放在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予以高度重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紀念該組織成立50周年而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應該把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作為當代教育的基本宗旨”,這就要求學校通過多種制度性的規范,引導和教育學生在主動學習、主體實踐、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知、情、意、行等諸方面協調發展;一方面積極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要求所必需的各種基本素質,另一方面根據學生潛能、興趣、愛好、特長等因素,培養出具有鮮活個性的多樣化人才,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特長得到充分展現,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我們毫不諱言,絕大多數農村中學因為地理、經濟、文化等條件的制約,學校文化底蘊遠遠落后于城市學校,沒有以往制度的束縛,我們在指定各項制度時更能放開手腳,按照現代教育工作的要求設計學校的規章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彰顯現代教育理念,符合先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
二、 強化文化活動,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校園文化活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載體,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師生與學校的和諧相處,在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熏陶學生道德情操、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單從形式上看,校園文化活動本身就是促進和諧校園的有效手段,因為各種文化活動能夠把學生從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拉進一個群體,為形成和諧氛圍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群體活動既充滿了競爭,又往往需要相互配合和協作,能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和諧的合力對于成功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培育學生的協作精神,為促進校園和諧創造有利條件。
與形式相比,內容更是校園文化活動培養學生、促進師生友好相處的實質所在。從內容上講,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內容可以讓師生受到教育和啟發,增強和諧意識并外化為具體的行動,促進和諧校園的形成,尤其當前升學壓力不斷增大,師生教與學的矛盾日益突出,學校固定組織各種校園文化活動,更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改善師生關系,使學生認清自己的使命,理解教師,努力學習,成人成才,教師也能針對學生的思想、心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各種藝術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許多農村中學藝術活動開展普遍不如城市中學,以筆者在農村中學從教的經歷看,農村中學缺乏重視藝術類科目教學的自覺,是形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因素。農村中學在行動程度上忽視藝術類科目教學,又存在以下幾種原因:其一是觀念陳舊,大部分學生對于藝術特色教育的認識一片空白,而學生家長認為藝術學科只是玩的學科,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其二是指導單一,目前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普遍“以繪畫性為目的”,或是仿照人家作品做些表面的東西,一味追求純粹的技法訓練,將成年人的規范模式強制灌輸給學生;音樂課堂則只教會幾首歌。教學上的指導單一乏味,促使藝術教育教學邊緣化,師生對此普遍失去興趣。其三是師資薄弱,一方面是農村中學教師編制有限,很嫩滿額配備藝術類教師,導致師資相當缺乏,二是上藝術教育課的老師素質普遍偏低,無法針對學生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其實,這些現實問題雖然很棘手,但并未不能解決,只要我們多想辦法,是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克服困難的。
根據筆者的初步設想,農村中學應當注重全方位開掘校園文化活動的途徑:第一,把升旗儀式、校會、晨會、班會、專題教育等作為校園文化生活的常規活動。第二,把各種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生活的有效載體,如學雷鋒活動、祭掃烈士墓、“五四”青年節、社會實踐活動、革命傳統教育等,如筆者所在的張家界第三中學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這里是、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區所在地,建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烈士塔等,可以組織師生前往這些基地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或者分批組織學生為學校所在地的農村低保戶提供生活上的服務等。第三,把藝術節、體育節等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針對農村中學缺乏藝術、體育活動器材的現實狀況,可以因陋就簡開展活動,我們張家界三中位于土家族聚居區,可以組織師生學習當地的各種特色民族藝術、體育活動。筆者相信,只要學校能為師生提供校園文化活動的平臺,他們一定會積極參與,廣大中學生更能從中受益,這些活動將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活動中能夠突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同學間的合作與團隊精神,強化實踐體驗,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出在活動中鍛煉人、活動中塑造人的目標。
【農村中學的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農村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論文09-28
農村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05-23
文化建設論文01-12
文化建設論文12-13
項目管理中學習型文化建設論文03-19
和諧校園02-06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07-30
虛與實的和諧論文07-27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匯報材料02-07
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范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