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存視域下綜藝電影的發展之道分析論文
2015年初,隨著綜藝電視欄目《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兒》的電影版登陸各大院線并獲得高票房后,無論是電影投資人還是知名電影導演都對綜藝電影提出了批評,他們認為綜藝電影在藝術特性上與主流傳統文化倡導的人文精神背道而馳,同時綜藝電影也極大擾亂了電影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綜藝電影會使電影投資人減少對主流電影的投資額度,長久下去,國內電影會刮起一陣陣綜藝之風,這與國內當前文藝政策格格不入。
誠然,綜藝電影是以綜藝電視欄目為基礎,以電影的手法對綜藝電視欄目的題材、人物、情節、結構等方面進行再加工的一種特殊表現方式,在于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以使綜藝電視欄目的傳播效力最大化。綜藝電影本身依舊是以綜藝為主要表現方式,內容始終圍繞綜藝題材進行藝術上的再創作,它既是對綜藝電視欄目的一脈相承又能夠達到傳播效力上的最大化,所以綜藝電影可以被看作是對電影題材的補充和豐富,客觀上能夠促進中國電影在題材和結構上進行創新,因此某知名導演對綜藝電影的評價顯然不合適。
在國內,文化共存已經成為影視創作者的共識,我們既要有能感化心靈的雞湯也不能缺乏帶給觀眾獨特口味的快餐,既要傳遞主流文化價值,弘揚文化主旋律,引領主流文化發展,也應該給新生電影類型以必要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使他們在市場的大潮中接受觀眾的評判和市場的選擇,一棒子將新生類電影打死顯然不符合影視創作、影視發展和影視傳播的規律。“市場應該是一種自由的選擇,當它能夠生存,大家都接受的時候,那就說明它就有存在的道理。”因此,“文化需要海納百川,做文化藝術的人,胸懷還是要寬廣。電影同樣可以多元并存,如果你的作品足夠好的話,終究能獲得觀眾和市場的認可。”
基于此,綜藝電影要想在今后有長遠發展需要注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
一、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在電影藝術特性上堅持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
市場經濟的發展催生了新事物,作為新生類電影,綜藝電影的出現也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漸被影視制作者重視。因此,忽略甚至是割裂經濟規律想當然式地創作綜藝電影必然缺乏經濟根源,最終在市場上沒有生存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給民眾帶來了日益滿足的物質生活,精神產品上的匱乏帶動了綜藝節目的興起,盡管我國的綜藝電視節目近年來蓬勃發展,但這與快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比還不成比例,遠遠滿足不了觀眾對精神文化的需要。從全民造夢的《超級女聲》到紅極一時的《爸爸去哪兒》,從熒屏相求的《非誠勿擾》到全民追星的《奔跑吧,兄弟》,這些綜藝電視節目都曾在特殊時期為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感官享受,當觀眾追求這些綜藝盛宴的時候,看似長久不衰的綜藝電視節目卻也顯露出了衰落的跡象,因為快餐式的文化產品通常具有短暫性,它們與主流文化產品相比缺乏足夠支撐其生存的生命力,缺乏豐沃的土壤。
就《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這兩檔大型綜藝電視節目而言,形式上的創新確實會在一定時期賺足眼球,保持極高的收視率,然而純粹的電視欄目向電影改版如果忽略了電影為社會主義發展的.藝術特性必然也會走向衰落,直至銷聲匿跡。在電影為社會主義發展服務的方針下,影視制作者,尤其是綜藝電影制作者更應該堅守此方針,這一方針也將貫穿于影視創作的整個過程中。影視創作者要依據綜藝電影的綜藝特性,將綜藝性、藝術性與社會性三者之間相互融合才能使綜藝電影的發展之道越加寬廣。
二、拓寬影視題材,做到綜藝電視欄目與綜藝電影內容上的無縫對接
目前,就國內而言,綜藝電視欄目在內容上大多集中于歌唱、舞蹈、選美、相親、鑒寶、戲劇等領域,題材相對局限,長久以往勢必會在觀眾心里失去興趣點,進而影響到綜藝電視欄目的整體發展。因此,綜藝電影在內容上必須打破傳統題材的束縛并積極探索全新的節目題材和包裝形式才能重新喚起觀眾的收看欲望。
綜藝電視欄目與綜藝電影之間在內容上的互通性非常強,兩者之間容易簡單地照搬和模仿。因此,極易在觀眾心里出現綜藝電影是綜藝電視欄目微縮版的心理,這將不利于綜藝電影的傳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綜藝電影在影視創作前期就應該在內容上與綜藝電視欄目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即綜藝電影與綜藝電視欄目在內容上相互補充,相互映襯。這就要求在綜藝電視欄目的拍攝期間就要在某些片段留下必要的懸念,進而在綜藝電影中將這些懸念連成串進行適當的揭示,由此一來可以增強綜藝電影的可看性和藝術性,結構上也會有所創新。
綜藝電影的題材在選取上要具有人文性,既要與綜藝電視欄目的內容做到無縫對接還要進行必要的革新,盡量以嶄新的視角詮釋既有素材的內涵,將綜藝電視欄目的內容深度挖掘和剖析,使之成為綜藝電影創作的基礎和框架。謝滌葵在談到創作《爸爸去哪兒》時說道“這部大電影就是節目的一個延續,但我們是很用心在做這個電影。我覺得時間只是一部電影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們想通過電影為觀眾所傳遞的概念,那就是愛。”因此,綜藝電影的基礎和框架依舊需要在人文性方面進行深化,由此才能得到觀眾與創作者之間心靈上的共鳴。
三、注重結構調整,以電影特有的表現手法講述綜藝電視欄目
綜藝電影同樣需要電影特有的表現手法,知名影評人托姆·格伊爾坦承“要拍電影,就得按照電影的路子來走。電影和電視是截然不同的載體,在你不明確電影受眾的需求,以及不明確能否電影化成功的前提下,貿然操作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如果再按照綜藝電視欄目的結構形式框架和講述故事會使觀眾產生較為強烈的反感之情。
在講述方式上,影視創作者要統籌考慮綜藝電影的整體表現結構,無論是引出式還是懸念式或是回憶式都應該遵循影視創作的基本規律,這才能與綜藝電視欄目在形式上有所變化,也才能喚起觀眾對綜藝電影的好感。
當然,好的結構依然在本質上是為了講好故事,綜藝電影作為影視中的新生類電影類型自然也就不例外。在《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兒》中,電影在結構上也進行了特定的設計,這種改變將綜藝電視欄目無法達到的講述效果全部實現了,可以說影視結構往往決定了一部影片的好看程度,雖然在內容上兩部影片都沒有進行太大的創新和顛覆,但是在結構上的調整也使它們獲得了不菲的票房。
文化間的高度融合依然會帶來文化間的相互碰撞、相互磨合,而這種碰撞和磨合必然也會走向文化間的大共榮。綜藝電影和動畫電影的誕生是在特定的市場經濟中產生的必然產物,然而它們依舊需要遵循特定的影視創作和市場發展規律,如果忽略和割裂了這些規律,或許綜藝電影的出現也最終只是曇花一現,雖然綜藝電影在時間節點、題材連貫性等方面也需要格外重視,但更應該注重電影本身藝術性的挖掘和展現,否則綜藝電影可真的就只是山峰上的一朵孤零零的花朵了。
【文化共存視域下綜藝電影的發展之道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文化視域下的聲樂藝術論文10-03
基于民俗學視域分析西藏民俗文化發展論文10-01
探究文化傳承視域下的藝術文獻翻譯論文10-03
新媒體傳播視域下的體育文化交際論文10-02
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分析論文10-04
全媒體環境下的廣播發展之道論文02-07
“場”視域下的課堂與學習論文04-27
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論文10-04
文化理論視域下中國社會保障的論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