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鹽商對揚州文化發展的貢獻分析論文
明清時期,揚州漕運發達,鹽業昌盛,人稱“東南一大都會”。發達的交通,繁榮的經濟,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在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之中,揚州文化發展到了巔峰。而揚州文化之所以能夠的得到如此好的發展,離不開這樣一群人———揚州鹽商,大批鹽商匯聚揚州,為揚州的經濟文化的騰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積極參與儒學活動,熱衷學術研究
清代史書記載,“乾、嘉間,揚州鹽商豪侈甲天下,百萬以下者謂之‘小商’”“最高達千萬兩”。揚州鹽商以晉商和徽商為主,其中又以徽商為眾;丈趟赜小百Z而好儒”的傳統。他們認為“賈為厚利,儒為名高。夫人畢事儒不效,則弛儒而張賈;既側身響其利矣,及為子孫計,寧弛賈而張儒。一張一弛,迭相為用”。歷代鹽商在這個傳統的影響之下積極參與各項儒學活動,熱衷于學術研究。
(一)積極參與儒學活動
熱衷于參加儒學活動的鹽商眾多,其中首推“揚州二馬”!岸R”來自安徽祁門,“自井邑田野,以至深山遠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市,有書史之藏”,出生在“文獻之邦”祁門的馬曰琯、馬曰璐兄弟,世人稱“世業儒”,F今揚州東關街仍然保存著當時二馬兄弟建造的“街南書屋”。二馬兄弟不僅在街南書屋中結社吟詩、著書立說,而且還熱衷于與各友人結伴出游、登山涉水、吟詩唱和,《焦山紀游集》《林屋唱酬錄》是這一系列活動的見證。以“揚州二馬”為首的揚州鹽商積極參與各項儒學活動,以“賈”養“儒”,以“儒”促“賈”,將“賈”與“儒”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賈”與“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揚州文化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二)熱衷學術研究
明清時期鹽商作為揚州城市文化活動的標桿,他們親自參與儒學活動并熱衷于各種學術研究,以“兩淮八大總商”之首的江春為代表的鹽商,如江昉、程夢星、程晉芳、汪啟淑等,在學術研究上大都有不俗的成績。
江春在揚州建有隨月讀書樓、康山讀書處,并著有《隨月讀書樓時文》《隨月讀書樓詩集》《黃海游錄》《水南花墅吟稿》《深莊秋詠》等。
程氏家族是著名的儒商世家,先后涌現了數十位的文學名士,其中程夢星、程晉芳叔侄的學術研究成果最為卓著。程夢星曾任翰林修書,擅長詩作,對李商隱的詩作研究頗有心得,編著了《重訂李商隱詩集箋注》《李商隱詩集外詩箋注》《重訂李商隱年譜》《李商隱詩話》等一系列的研究著述。程晉芳是明清時期著名的經學家,現可考為其經學著述有:《周易知旨編》30 卷、《尚書今文釋文》40 卷、《尚書古文解略》6 卷、《毛鄭異同考》10 卷、《讀詩疏箋鈔》(稿藏上海圖書館)、《春秋左傳翼疏》32 卷、《禮記集釋》20 卷、《諸經答問》12 卷、《群書題跋》6 卷、《桂宦書目》2 卷、《勉行堂文集》6卷、《勉行堂詩集》24 卷、《蕺園詩集》10 卷。
二、重視家學教育,積極投資社會書院教育
在封建社會商人地位低下。因此一般商人致富后往往重視培育后代,望子成儒,通過科舉考試而寄身儒林。坐擁萬貫家財的鹽商在物質生活富足之余特別注重對家族子弟的教育,并積極投資社會書院教育。
(一)重視家學
鹽商在靠鹽業提升經濟實力的同時一直看重家族教育事業,希望通過儒教事業來振興家聲,他們對家族子女的教育遵循“養教結合”的原則,即一方面為子女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對子女進行良好的教育。明清時期揚州鹽商為了自己子孫的的前途,家中大都設有自己的私塾,不惜重金,請一些社會名流和學者到家中講學來提升自己子女的文化素養。同時積極鼓勵家族子弟參加科舉,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光耀門楣。因為入仕不僅能夠提升鹽商的社會聲譽,而且能夠給予鹽商在政治上的支持,使得鹽商的買賣能夠得到佑護,一舉兩得。
(二)捐修書院
明清時期很多鹽商都曾經積極捐資修建書院,鹽商的這一善舉也給他們帶來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1.出資修繕興建書院
三元坊的安定書院、北橋的敬亭書院、北門外的虹橋書院、廣儲門外的梅花書院這一系列著名書院和學校的興建與修繕,大都是由揚州鹽商及鹽官出資籌辦。明嘉靖五年,巡鹽御史雷應龍創辦維揚書院;康熙元年,兩淮鹽運使胡文學與一些鹽商共同籌款興建安定書院,雍正年間,鹽商再次出資擴建安定書院;康熙二十二年,揚州鹽商出資創辦敬亭書院;雍正年間,馬曰琯出資重建明代的甘泉書院,并改名為梅花書院。正是在鹽商的資金相助之下,明清時期揚州書院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的建立并擴大,揚州的書院事業日臻繁盛。
2.設立院生高額獎勵
鹽商專為書院的學生設立了高額的獎勵。據史料記載,揚州的梅花書院的規定“凡在院書生分正課,附課,隨課。正課歲給膏火銀三十六兩,附課歲給膏火銀十二兩,隨課無膏火”,而當時著名的湖南岳麓書院的歲給只有梅花書院的三分之一。雄厚的資金實力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前來求學,揚州書院名聲鵲起。柳詒徵先生在《江蘇書院志稿》中曾言:“兩淮鹽商利甲天下,書院膏火資焉,故揚州之書院,與江寧省會相頡頏,其著名者有安定,梅花,廣陵三書院,省內外人士咸得肄業焉”。
3.延請名師任教書院
據史料記載鹽商還出巨資聘請當時的文化名流前來書院講學,提高書院的文化知名度。清代著名的詩人趙翼,蔣士銓,陳祖范等人就相繼擔任過安定書院的院長。姚鼐,茅元銘,胡長齡等名流曾任梅花書院的院長。沒有鹽商雄厚的資金支持也就不會有明清時期揚州書院的輝煌成績。在鹽商的支持下,明清時期揚州的書院一共培養了348 名進士,其中包括十一名一甲進士。
鹽商對揚州書院教育所作出的巨大投資得到了回報,書院成為“商”與“儒”聯系的橋梁,融洽的“商”“儒”關系,奠定了揚州崇儒尚賈的社會風氣。明清時期的揚州書院成為了培養社會精英的搖籃,而鹽商通過出資資助書院的方式為揚州培養了一大批的名人學士,至今仍然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三、興辦各式雅集書會,刻印收藏善本專著
在積極出資籌辦各大書院之余,鹽商還積極的興辦各種詩會、文會,出資幫助學者們刻印他們的藏書。
(一)興辦文人雅集
傳統意義上的“文人雅集”是指文人之間相互聚集起來飲酒流觴、吟詩作文的風雅活動。明清時期揚州鹽商效仿古代文人的這種組織形式延請大量的名流來自己的私家園林中研究學術、探討文藝。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記載:“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程氏筱園及鄭氏休園為最盛”。
小玲瓏山館的主人即出資重建梅花書院的馬曰琯。馬氏兄弟二人兼鹽商巨擘與文人雅士的身份于一身。馬曰琯“好學博古”,馬曰璐“善于工詩”,二者皆儒雅好文,樂善好施,樂于結交各類文人,是揚州鹽商中著名的飽學之士。馬氏兄弟建造別業“小玲瓏山館”用于接待文人,經常與文人名士在小玲瓏山館中吟詠流觴、談論詩文。方士庶,葉芳林二人所繪制的《九日行庵交讌圖》真實的再現了其時舉辦文人雅集的盛況。
程氏筱園的主人程夢星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學傳統使他“于藝時無所不能,尤善書畫彈琴,肆情吟詠”。1916 年,程夢星在揚州動用由鹽業積累的資本構筑了私家園林“筱園”。筱園落成之后,程夢星在筱園之中延攬各路的學者名流,藝術家,詩人,使得筱園的文化氛圍濃郁。馬曰琯和程夢星同出徽州,同在揚州,他們一同舉辦各種文化詩會,書墨飄香的揚州文人雅集,在揚州營造了一股濃郁的書香之氣,使得揚州文化在明清時期大放異彩。
(二)筑書樓,刻藏書
揚州鹽商在自己的私家園林中大都修建書樓,珍藏古書秘籍、稀世字畫,為揚州保留了大量珍貴的史籍典章。小玲瓏山館中有一處聚書樓,是馬氏兄弟專門用來貯藏圖書之地!肚迨犯濉范荚澋健皳P州馬曰琯小玲瓏書館富藏書”。馬氏兄弟不惜重金收藏各種珍貴古書,館中藏書多達百櫥,數十萬卷之多。馬氏兄弟的藏書樓成為了清代著名的藏書樓之一。除了馬曰琯兄弟之外,程氏筱園中亦有藏書五萬多卷,汪氏、項氏等其他鹽商家中也大都藏書頗豐。揚州鹽商的.藏書也慷慨的向各類學者開放。著名的學者厲鶚、全祖望、吳敬梓等都曾在揚州鹽商的私宅中借閱過相關藏書,鹽商的大量藏書為這些學者的學術研究打開了方便之門。
鹽商還出資刻印各類書籍。鹽商刻印的書一則多為前人善本,如著名的《全唐詩》、《全唐文》等就是在鹽商出資,官方的主持之下刻印的;二則多為時人的著述,如馬曰璐本人的《南齋集》六卷,《南齋詞》二卷;厲鄂的《宋詩紀事》一百卷;汪士慎的《巢林集》;金農的《畫竹題記》等均為鹽商出資刻印。
揚州鹽商興雅集、辦詩會、筑書樓、刻藏書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動,推動了明清時期揚州文化的發展。四、交各路文人雅士,資助文人墨客的研究與創作鹽商廣交士人、學子,開辦各種學術活動,吸引了各地文人慕名前來。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中記載“揚州為南北要沖,四方賢士大夫無不至此”,謝堃《書畫所見錄》載“海內文士,半集淮陽”,明清時期揚州聚集了一大批諸如全祖望、厲鄂、陳祖范、汪士慎、鄭板橋、金農等一流的詩文書畫名家。這些學界的名流巨擘在揚州講學著述、進行學術研究,互相交流創作心得。
(一)資助文人墨客
眾多文人學子來揚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鹽商對他們研究與創作的資金支持。資助文人雅士完成他們的研究與創作,是鹽商為揚州文化事業做出的又一大貢獻。
明清時期揚州的文人學子之中不乏寒門子弟。揚州八怪之一,享有“詩書畫三絕”美譽的鄭板橋,他的藝術人生與揚州鹽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做官之前,鄭板橋在真州(今揚州儀征)的一個小書館中做教習先生,當時貧困的鄭板橋連從家鄉興化到揚州的船票錢都支付不起,在揚州一度靠賣畫來維持生計,卻一直不為人所賞識,日子過得十分慘淡。幸得上天垂憐,在鄭板橋的不惑之年,他中了舉人,后又在四十四歲中了進士,最終得以出仕。鄭板橋為官數十年,即便他藝術才華橫溢,但依舊未能在官場上有所作為,在深刻體驗了官場的世態炎涼之后,他的歸隱田園之心與日俱增。在他六十一歲那一年,終去官歸隱揚州,之后繼續在揚州靠賣畫營生。賣字鬻畫終究不是營生之道,鄭板橋經常有斷炊之愁,日子過得十分潦倒。幸得“揚州二馬”的賞識,出資資助鄭板橋的書畫創作,為他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給他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他不至于為生活所憂,能夠一心一意的進行創作,專心致志的提高自己的才能。鄭板橋也曾為馬曰琯畫扇并題詩《為馬秋玉畫扇》以表達自己對于二馬兄弟資助之情的感恩。
不止鄭板橋一人,當時聚集在揚州的諸如揚州八怪、揚州學派等一群知名的學者,都或多或少的依附于鹽商。鹽商樂于結交這些文人,為他們的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使他們能夠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下做學問、搞創作,也方便了他們互相之間的學習與交流,對研究與創作都大有裨益。用何柄棣先生的話來說“: 十八世紀長江下游的有名文人,只有極少數與揚州鹽商家庭沒有關系”。除了給予這些文人墨客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之外,鹽商還幫助他們刻印作品,如汪士慎的《巢林集》,金農的《畫竹題記》等都是由鹽商出資刻印的。鹽商對文人墨客的贊助客觀上促進了揚州畫派和揚州學派的形成。明清時期揚州文化的繁盛,離不開鹽商的支持。
(二)資助士子舉人
古代科舉考試的花費大都不菲,王世貞在《觚不觚錄》中言:“舉進士,不能攻苦食儉,初歲費將三百金,同年中有費不能百金者。今歲過六七百金,無不取貸于人”。可見明清時期科舉的支出不菲,如此高昂的的費用,沒有一定的經濟支持,出生貧寒的寒門士子是無法承受的。揚州鹽商主動擔當了寒門士子的投資人。明清時期的考場一般都在省城或者京城,距離考生的家鄉甚遠,而鹽商對學子的贊助主要就是提供寒門學子從家鄉到考點的路費盤纏。
揚州鹽商還給前往江寧參加會試的學子們在江南建造了舒適的會館,以供去參加考試的學子能夠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下積極應試。鹽商出巨資修建的會館僅供去參加科考的莘莘學子使用,連他們自身都不得占用會館的資源,可見揚州鹽商對廣大學子的殷切期盼。廣大學子也不負揚州鹽商的慷慨贊助,明清時期揚州參加科考的士子眾多,中舉的捷報也頻傳。這些學子在獲得成就之后也不忘家鄉鹽商給予的關懷,積極回到家鄉來講學,促進了揚州文化的繁榮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明清時期鹽商對揚州城市文化發展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鹽商通過投資建設書院,興辦文人雅集,藏書刻書,資助文人墨客等形式為揚州文化發展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在鹽商的資助與貢獻之下,這一時期涌現了一大批的名士和著作,為后世留下可觀的文化遺產。這種自明清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的文化氛圍直到如今仍然影響著揚州文化的前進與發展。
【明清時期鹽商對揚州文化發展的貢獻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明清時期臨高的港口文化的論文10-01
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分析論文10-04
明清時期的孝行與家庭生活論文02-14
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的現狀分析論文10-04
新時期下對中國武術文化發展研究的論文10-01
新時期下對中國武術文化發展的研究論文10-01
體育文化的創意產業發展策略分析論文10-02
《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教學反思10-16
“明清時期的徽商”閱讀及答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