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探究吉州窯香爐的文化意蘊論文

時間:2022-09-28 06:08:42 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探究吉州窯香爐的文化意蘊論文

  香爐起源于何時,尚未有定論,但其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焚香是官場活動的基本禮數;敬神祭祖,千古沿用;改善生活環境,除臭去味,使人輕松愉快,還可提神醒腦。隨著經濟、文化、審美情趣的變化而演繹發展,香爐從敬佛和祭祀祖先的器物,慢慢也成為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將其擺于書房案頭,讀書時上一炷清香,便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撫琴時裊裊煙香與悠悠琴聲相伴,又有繞梁三日沁人心的幽雅氛圍。宋、元時的人崇尚香文化,又因瓷業的空前繁榮,瓷香爐逐漸取代了陶制和銅香爐,成為香爐的主流。各處名窯都有不同風格的瓷爐出品,其造型多仿商、周、秦漢器物,如鼎、甗、鬲等形狀。

探究吉州窯香爐的文化意蘊論文

  吉州窯位于今江西吉安的永和鎮,創燒于唐末五代,極盛于南宋,而衰落于元末明初,延燒時間約五百年,為宋元時期著名的窯場之一,博采眾窯之長,集南、北各大民窯之大成,在滿足民間實用和審美需求的同時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在同時期的窯場中釉色最為豐富,既有南方窯系流行的黑釉、黃釉、青白釉,又燒造北方窯系常見的乳白釉、褐釉、綠釉和琉璃器。宋、元時期黑釉瓷是主要品種,南宋時,新創釉下彩繪瓷、醬釉瓷,以多變的釉色、豐富的裝飾、獨特的工藝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獨樹一幟。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窯的名貴產品。吉安市博物館所藏的吉州窯香爐數量頗多,造型豐富,有鬲式、鼎式、鼓釘、獸足;裝飾手法多樣,剔花、剪紙漏花、白地褐彩,釉色又有黑釉、綠釉、窯變釉之別,現將館藏之香爐以其釉色及裝飾手法為序,逐一介紹給大家。

  黑釉

  吉州窯黑釉分為兩類,一類為通體為黑釉不帶任何裝飾,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燒成的釉色即呈純黑;另一類以黑釉為地在其上再做裝飾,大體有剪紙貼花、剪紙漏花、剔花等。宋吉州窯褐釉繩紋耳鬲式爐此器高11、口徑13.5厘米。仿商周青銅器鬲的式樣,唇口折沿,溜肩,三袋足,足內中空;口沿處左右各附一繩紋耳,其中一耳殘失。此分襠,袋足鬲式爐在吉州窯的鬲式爐中不多見。器物外施黑釉,上部釉薄,黑中泛黃,下部釉濃,釉色純正,亮而不耀,近底處無釉。器內無釉,露米黃泛紅色胎,整器古樸典雅,端莊沉穩。

  宋吉州窯黑釉鬲式爐,高6.8、口徑16厘米。敞口,折沿,束頸,扁鼓腹,下承三袋狀乳足。底內凹,無釉,外施滿釉。元吉州窯褐釉鼓釘紋缽式爐,仿青銅器式樣,口徑13.1、足徑6.2、高8厘米。斂口,鼓腹,近口沿及近底處環列鼓釘紋一周,高圈足。器內施半截褐釉,器外施黑黃釉,釉不及底。

  黑釉剔花

  黑釉剔花是陶瓷器的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剔花瓷器最初可能是仿自金銀器,金銀器上凹凸感極強的紋飾在某種程度上啟發了制瓷工匠。剔花出現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窯,具有相當濃厚的北方文化特色,大刀闊斧的灑脫剔技,反映出北方人不同尋常的審美情趣及人的豪爽性格。吉州窯剔花圖案簡練,多以小花卉為主,剔地較淺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兩種。前者在施釉的坯體上把紋飾以外的部分剔去,后者在施釉的坯體上剔出露胎的紋飾。

  南宋吉州窯黑地剔花折枝梅三足爐,高10.4、口徑12.5、底徑8厘米。平口,內折,直弧壁,三足。器外黑釉地剔折枝梅,器內和底無釉。

  南宋吉州窯黑釉地剔花三足爐,口徑12.3、底徑7.2、高9.1厘米。平口內斂,鼓腹,平底,三足。器內無釉,有旋痕。器外施黑釉,腹部剔一折枝蕎麥花紋。底部三足間豎排墨書“九位”二字,釉不及底。

  剪紙漏花

  吉州窯獨創的裝飾技法,先以剪紙紋樣貼于胎體之上,后施黑釉一層,待其晾干后,去剪紙以露其輪廓,黑釉與胎色形成對比,技法簡練,大俗大雅。

  元代吉州窯褐釉地漏花火珠火焰紋爐,口徑9.3、足徑5.9、高6.3厘米。平口內斂,圈足。器內無釉,器外施褐釉,腹部剔一露胎火珠火焰紋,釉不及底。

  窯變釉

  在這里,黑釉則成為各種美麗顏色的襯托。在其上施灑一層摻入了不同的金屬原料作呈色劑的釉,在高溫燒制過程中因物理、化學反應,呈現出色澤不同的、獨特的窯變結晶,在釉面形成不規則帶狀或塊狀且以黃黑相間的雜斑,兩種釉在燒成過程中相互滲透發生變化,而形成深淺色斑點,大部分能產生結晶釉產生皆以不可復制性的奇異效果,像油滴、玳瑁、虎皮釉、鷓鴣斑。釉面與釉斑交相輝映,別具風韻,窯變色斑猶如云霧、細雨、蘆花、玳瑁的甲殼、虎皮的紋斑或青、藍、綠、紫的火焰,以及貌似鷓鴣鳥胸部燦爛羽毛的“鷓鴣斑釉”。這些異彩繽紛的釉面裝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美好的記憶,吉州窯黑釉器上斑斕的釉色成為裝飾的主流。

  南宋吉州窯黑釉地虎斑三足筒形爐,高10、口徑13.1、足徑8.8厘米。平口內斂,腹部微微鼓起,腹以下逐漸內收,平底,下承三足。胎質白中泛黃,器內無釉,旋胎指痕清晰可見。該器物采用了玳瑁紋,器外飾黑釉地,釉色純正,黑釉上灑大小不一的黃釉玳瑁斑,斑上顯碎冰裂紋。釉不及底,底足無釉。器型規整圓潤,做工簡潔大方,金黃色釉斑與純黑色釉地對比鮮明,過度自然,渾然一體,為吉州窯黑釉虎斑紋的代表作。

  南宋吉州窯黑釉地玳瑁斑鬲式爐,通高4.7、口徑4.7、底徑3.5厘米。唇口,折沿,束頸,鼓腹,平底,三乳足。器內施半截黑褐釉,器外半截黑釉地飾玳瑁斑,底部旋紋明顯。形體不規整。

  南宋吉州窯茶色地灑黃釉雙耳三足爐,口徑8.5、底徑5、高6.8厘米。平口翻唇,對稱方耳,束頸,扁鼓腹,三乳足。器內無釉,器外茶色地灑黃釉,釉不及底。

  綠釉

  吉州窯綠釉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其燒造方法有兩種:一是以素胎直接掛釉燒制,釉面易開片剝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燒成。如宋吉州窯綠釉缽式爐,口徑12.2、底徑7.6、高7.5厘米,平口內斂,斜弧壁,平底,三足。器內無釉,有旋底,器外施綠釉開碎冰裂紋,底和三足無釉。

  元吉州窯綠釉三足爐,高10、口徑10.8厘米。平口,短豎頸,鼓腹,三足。器外施綠釉,器內和底無釉。

  元吉州窯綠釉獸足爐,口徑12.8、底徑10、高10.4厘米。寬平口,口沿外侈內斂,直腹,雙戟耳,平底,三獸足造型清晰,雙目圓睜,長嘴高鼻,面目猙獰。器內口沿呈流釉狀,底無釉,雞心明顯。器外通體施綠釉,釉不及底。釉面剝落者少。

  釉下彩繪

  吉州窯的釉下彩繪以鐵元素為著色劑,一般不施化妝土,直接在胚胎上用鐵質彩料繪畫,然后再罩一層薄透明釉,燒成后彩繪多呈黑褐、褐色或紅褐色,窯溫的變化也影響彩繪色調。

  宋吉州窯褐彩繪牽牛花飛蝶紋筒式形爐,高6.3、口徑9.5、足徑5.8厘米。平口,內折沿,直弧壁,圈足。器體上下各飾二道弦紋,中間褐彩蝴蝶花草紋,器內多道弦紋,圈足無釉。

  元吉州窯褐彩蝶紋筒形爐,高5.6、口徑9.2、足徑5.5厘米。平口,直腹,折徑,圈足。器內壁旋紋明顯,器外壁飾五只蝴蝶紋。元吉州窯褐彩冰菱花紋鬲式爐,通高16、口徑20.3、底徑9厘米。平口,翻唇,束頸,鼓腹,平底,三乳足。頸部飾多道弦紋,腹部飾滿冰菱花紋,三甗足分別飾心形開光卷草紋。器內無釉,弦紋明顯,器外施黃白釉地飾褐彩花紋。本品為吉州窯的代表作,可稱得上吉州窯的稀有作品。該器造型敦厚端莊,比例適度,線條流暢,工藝精巧,渾然天成。佛教所用之器皿制作尤精,本品為一件境界極高的精神產品。

  吉州窯瓷香爐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和歷史價值,瓷香爐已經遠離了現代人的生活,但它仍在蔓延著它收藏價值的“香火”。

【探究吉州窯香爐的文化意蘊論文】相關文章:

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10-27

大窯文化導游詞11-10

《壇經》的思想價值和文化意蘊04-27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及賞析02-15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及賞析07-25

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06-23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翻譯及賞析05-15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原文翻譯及賞析06-08

網頁設計的課程教學探究論文07-12

《邊城》的審美意蘊和文化取向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