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
第1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實施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字詞句。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實施引導式教學模式,通過合理靈活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水平。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式教學模式以及讀寫集合模式來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熱愛。
一、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個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是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根本途徑。
小學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教學難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閱讀語文教材內容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點。通過寫作訓練方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閱讀訓練方式可以進一步深入掌握語音技巧并且充分吸收知識。寫作與閱讀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也存在顯著的差異。在進行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時能夠將閱讀與寫作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這是由于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寫作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最基礎就是進行閱讀,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才能夠運用寫作技巧來展現文章的寫作特點。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分層,并且概括段落的大概涵義。在寫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羅列提綱來進行文章寫作,保證文章段落之間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二、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模式實施策略
1.有感而發,讀后感寫作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完文章或書籍后,內心產生了波瀾和觸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被激發出來,要將內心的感觸記錄下來,抒發自己的感想和情緒。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感和情緒的變化,有感而發來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閱讀后可以進行適量引導,讓學生自行寫作讀后感。例如在小學語文六年級《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的學習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試讀、帶讀、朗讀等多種形式,再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和想法。教師在完成課文相關背景介紹以及內容的講解后,可以分組讓學生們自行討論,并且在課后寫下讀后感,說說自己通過這篇課文學習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認識。課文中波蘭音樂家肖邦對祖國深沉的愛讓人動容,即使在彌留之際也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肖邦的愛國之情十分濃烈感人。而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必然也會涉及到其他有關愛國主義題材的文中,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后感的寫作,通過讀寫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2.根據課文進行仿寫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滿足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教材中課文作者的表達方式進行感悟。這一教學目標的實質就是讓閱讀教學作為寫作教學的基礎和鋪墊。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作者的表現方式和表達手法進行摹仿,有目的進行仿寫。例如在小學語文《煙臺的海》一文教學中,當學生完成煙臺的海在春季、夏季、冬季以及秋季的段落學習時總結出作者描寫一年四季煙臺的海的景色特點,廣泛采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來體現煙臺的海的美麗壯觀,最后通過描寫景物歌頌了煙臺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描寫一處景物,通過擬人、排比等手法來對景物一年四季的變化進行描寫,并且通過景物歌頌美好的生活或難忘的人或事。再例如在學習《夾竹桃》一文時,對月光下的夾竹桃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描寫,遠洋的海輪、水中的荇藻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從作者的文字中能夠感受到火熱的愛心以及摯愛生活的真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喜愛的植物或動物,發揮想象力描寫在不同情景下某種動物或植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生活體驗,書寫日記曰記是學生累積寫作經驗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撰寫曰記最大的問題就大于曰記內容的選擇。曰記不能是簡單的羅列發生的事或見到的人,而是應該建立在感情和情緒基礎上的。因此通過閱讀來增強生活體驗,能夠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仔細觀察生活,從而實現讀寫結合。從生活中來理解閱讀和寫作,感受閱讀與寫作帶來的美妙體驗,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在學習《黃山奇松》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得當的形容詞、動詞等。例如文中“挺秀”“彎曲”“枝干蟠曲”等。這些都是描寫黃山上奇特松樹的詞匯。教師可以在課外布置家庭作業,和家長去游覽一處景點。
學生在游覽景點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及景色的優美,然后寫曰記來記錄自身的真實感受。從教材課文閱讀一生活體驗一曰記書寫,這一過程就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運用,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靈活運用。
4.想象外延,進行續寫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能夠根據課文性質適當的將課文情節外延,讓學生發揮合理想象,開展續寫。例如在進行《裝滿昆蟲的衣袋》一文教學中,法布爾在放鴨子的時候總是撿一些貝殼和彩色的石子,雖然遭受了父母的責罵但是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仍然沒有停止。每次法布爾放鴨子還是會去撿一些“沒用的玩意兒”躲起來偷偷的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法布爾放鴨子的故事進行續寫,想象法布爾在下次放鴨子時又會遇到什么有趣的故事?法布爾的父母后來有沒有理解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法布爾是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昆蟲學家的?學生合理的想象所開展的續寫能夠充分體現其真實的情感以及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其寫作興趣。
5.貼近生活,尋找素材教師在進行教材課文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的課文來引導學生進行寫作。例如在學習《春聯》一文中,春聯是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是張貼的,每一副春聯都有不同寓意,有的描繪了美麗的春光,有的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美好生活,有的體現了祖國繁榮富強,有的表達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期待。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家和鄰居家張貼的對聯,從每一副對聯中引申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通過仔細觀察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三、結束語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師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觀察,從課文中選擇挖掘一些能夠符合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讀寫結合訓練。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綜合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
第2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小學語文教育越來越注重人文發展,強調學生生成能力的培養。生成性教學是在彈性預設基礎上,師生充分交互,不斷調整教學活動和行為,共同建構并形成新的信息、資源的動態過程,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創生附加價值。但目前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多缺失,如閱讀積極性不高、閱讀方法不規范、閱讀能力難以形成、情感體驗淡薄等。同時諸多研究表明,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課堂氛圍開放活躍、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化、師生平等對話交流等,但仍存在虛假生成、無效生成、錯誤生成等問題,始終未形成一條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來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
近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字土著”一代對學習環境提出了新的訴求,能夠促進學生輕松、高效、投入的學習,提高知識生成、智力發展與智慧應用含量的智慧學習環境應運而生。研究發現,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體現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廣度和深度、滿足學生個性化閱讀方式、提升學生閱讀質量等優勢,可為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撐,并促進學生生成能力的培養。
那么,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生成性教學路徑是怎樣的?智慧學習環境能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課哪些方面的生成?如何證明其有效性?圍繞這些問題,本研究在生成性學習理論和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針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的人才培養需求,探索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并驗證該路徑的有效性。
二、相關研究現狀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現狀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處于最關鍵、最核心的地位,承載了奠基學生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發展的使命。通過閱讀教學能使學生獲得運用基本的語言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提高文化品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多從課堂教學實踐角度開展,主要集中在閱讀教學改革、閱讀教學問題及策略、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等方面,如陳曉林基于新課程背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改革予以探索;田春龍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創新策略;連云梅將電子書包與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探索基于電子書包的閱讀教學模式等。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逐步由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向新興技術與閱讀教學相融合的實踐研究發展。因此,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以及動態生成理念的融入,如何高效應用新技術變革傳統閱讀教學路徑,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有作用,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是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二)生成性教學的研究現狀生成性教學是在彈性預設基礎上,師生充分交互,不斷調整教學活動和行為,共同建構并形成新的信息、資源的動態過程,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創生附加價值。國內外研究者們立足于對生成性教學思想的基本認識,從多角度、多層面對生成性教學展開了理論和實踐研究。
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性教學內涵、基本特征、生成與預設的關系認識等方面,如王鑒等從教學內容、過程和方法的角度予以闡述生成性教學內涵和特征;孟凡麗等從含義和價值的角度解讀生成性教學;辛朋濤從邏輯和哲學層面對生成與預設關系進行剖析等。
實踐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及中小學具體學科生成性教學實踐應用研究、生成性課堂教學設計、生成性教學策略及生成性教學資源探索等方面,如意大利瑞吉歐(ReggioEmilia)的“案例教學”、英國的“開放教學”以及美國的“自然發生教學”;基于小學教師生成性教學計劃進行案例研究;〇6打土8Rose1對新加坡學生開展生成性教學初步探究;張立新等從理論層面對生成性網絡課程的設計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余勝泉等根據生成性課程的基本思想,利用學習元平臺資源生成與進化的特征,設計和實施了一門師生協同建構、互教互學的課程;楊曙光結合未來課堂和生成性教學進行設計并探討實施策略;董自明結合自身的教學案例,從成功點、失誤點、創新點、后續點等幾個方面對生成性資源進行了探索嘗試等。
此外,李國昌等從“課堂生成是一種教學方式”的視角提出課堂生成的路徑,呂敏霞從教師、學生及教學重點、疑點、難點等角度探索了生成性教學的實現路徑,但均是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進行歸納,并未從理論層面予以系統梳理且未曾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因此,本研究從生成性教學路徑角度切入,以科學理論作指導,并結合實踐不斷完善一條清晰可見的生成性教學路徑。
(三)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研究現狀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3D打印等新技術不斷涌現,迫切需要智能化的、個性化的智慧學習環境支持新型教與學模式下的學習。電子書包因技術水平、設備成本等限制而沉淀十多年,現因技術飛速發展而掀起研究與應用的浪潮;同時,電子書包憑借其便攜性、可移動性以及支持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個人學習和社群學習等優點,成為構建智慧學習環境的首選。祝智庭等提出了電子書包作為云端個人學習環境的新思路,構建了一種幾乎“全能”的個人學習環境;崔惠萍等提出了融合新技術和電子書包的智慧學習環境的架構;牟智佳等構建了基于電子書包學習系統數據庫的學習者模型,為基于電子書包的個性化推薦系統設計提供解決思路,實現了智慧學習環境的需求;謝幼如等以電子書包為例構建了面向生成的智慧學習環境。由此可見,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但將其與學科教學進行融合創新、深化應用需進一步探索。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
(一)文獻研究法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分析小學語文閱讀課研究現狀、生成性教學研究現狀、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研究現狀,依據生成性學習理論和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結合小學語文閱讀課自身特點,初步歸納推演出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
(二)行動研究法本研究選取小學語文閱讀課作為行動研究的案例,根據理論推演的生成性教學路徑進行教學設計并開展課堂教學實踐。在行動研究過程中不斷收集并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并結合教師和學生的意見,有針對性地對生成性教學路徑和教學實踐進行改進。
四、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理論推演
(一)生成性教學的一般過程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威特羅克(Wittrock,M.C.)提出了生成性學習理論。他認為,生成性學習理論是將新的想法積極整合到學習者的記憶中并不斷提高其教育經驗的過程,是為更好地實現特定概念的理解而連接新舊想法的理論。他也認為生成學習過程分為注意和選擇性知覺、主動建構意義、建構完成和意義生成幾個階段。同時他提出的生成性學習理論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以及動態生成學習環境的搭建,這樣學習者根據原有的認知和呈現的信息材料與教學內容進行交互并意義建構,便是生成的過程,也是極具創造力的過程。
謝幼如等構建了生成性教學的過程模型,明確了生成性教學內部生成機制、外部推動作用和生成性教學特征,從理論高度對生成性教學過程進行科學闡釋。本研究采用謝幼如等構建的彈性預設、交往一反饋、應對一建構、生成一創造、反思一評價等5個階段的生成性教學過程模型。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學語文閱讀課自身的特點探索生成性教學路徑,旨在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知識、閱讀方法和閱讀情感,培養小學生的生成閱讀能力。
(二)智慧學習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的.作用根據語文閱讀課的需要,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在小學生成性教學中可以發揮以下6大功能作用。
1.資源推送,預學導讀:課前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將涵蓋圖、文、聲、像等相關學習資源推送到電子書包學生端,學生自主預習,整體感知閱讀內容,為課中拓展閱讀做準備。教師根據電子書包學生端反饋的學習情況做出適應性調整,開展靈活的教學,做好對預設情況的生成準備。
2.個性閱讀,即時測試: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能夠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同時實現閱讀檢測數據的同步云服務。教師根據即時檢測結果解讀點評,對學習者學習提供不同程度的指導和幫助,從而在師生、生生互評以及相互交往、不斷反饋過程中促進課堂的生成。
3.記錄過程,智能分析: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能對所有學生的閱讀檢測習題完成情況進行自動記錄分析,同時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為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深入閱讀、采用何種閱讀方法提供數據參考。智能分析的結果也將為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提供重要依據,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生成。
4.提供工具,師生聯接:教師可通過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提供的內置同步通信工具,為學生推送個性化的拓展閱讀材料、解答不同的閱讀疑問、建立線上線下的無縫聯接。教師引導學生相互爭鳴、合作交流、閱讀分享等,實現即時反饋、動態生成。
5.拓展資源,情感體驗: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提供了拓展閱讀資源以及創作交流的空間,在完成整體閱讀、快速閱讀的基礎上,學生精細品味閱讀內容、理解文本深意、實現情感共鳴、達成文學創作、創建個人優秀作品,從而超越預設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深化課堂教學的生成。
6.多元評價,總結反思: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提供的電子量規、電子檔案袋、個人以及教師日志等可實現全方位的多元評價,學生可根據學生和教師的評價來總結反思自己的閱讀學習情況,不斷優化閱讀生成。
(三)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本研究通過理解生成性教學內涵,解讀生成性學習理論以及分析智慧學習環境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的作用,初步推演出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生成性教學路徑。
五、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行動研究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行動研究設計本研究選取廣東省荔灣區蘆荻西小學語文閱讀課作為個案進行實踐探究。
(二)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行動研究實施與分析
1.第一輪行動研究第一輪行動研究以“新型玻璃”為教學內容,教師根據初步推演的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進行教學設計并實施教學。
教學實踐完成后,本研究綜合師生訪談、課堂現場記錄和電子書包平臺數據分析結果,發現存在以下問題:學生課前學習效果不佳,尤其是缺少師生和生生互動,電子書包支持學生閱讀討論功能未體現;教師未能有效捕捉和利用課堂生成性資源,尤其是小組合作學習后產生的問題資源;教師未能及時一一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反思總結不夠積極。
2.第二輪行動研究第二輪行動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第一輪行動研究的分析總結,修改完善生成性教學路徑,設計修正存在問題的教學方案,使該路徑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更有效、更豐富。
根據第一輪行動研究中課堂實況,發現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意外情況的發生,如:閱讀錯誤、討論質疑、意外話題等,說明該路徑下還存在非預設資源的產生。那么如何將其準確轉化為課堂可用資源?本研究結合此問題修正生成性教學路徑,注重通過充分善待錯誤資源、捕捉和利用意外資源、挖掘隱性資源等途徑來保障生成。
第二輪行動研究以“夢想的力量”為教學內容,根據完善的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結合第一輪行動研究發現的問題再次進行教學設計。因小學語文閱讀課強調培養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情感等,本輪設計注重引導學生對閱讀方法的習得與運用,同時在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與評測的基礎上加強情感體驗。
與第一輪行動研究相比,本輪行動研究在明晰上述路徑的缺陷后及時修正并設計出完整詳細的教學設計方案,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較為順利,教學生成更為豐富,同時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也較好地發揮其支撐作用。課后通過現場師生訪談、課堂記錄和電子書包平臺數據分析發現: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的資源推送、智能分析、提供拓展資源等功能為生成性教學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催生了與閱讀主題相關的新問題、新想法、意外話題等;根據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實施的課堂教學,使得教師更加關注生成而非單純注重預設結果,同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啟迪;采用該路徑后,教學目標如期達成、教師教學更加靈活、學生學習更具趣味性、課堂生成更加豐富。
(三)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完善通過兩輪行動研究,本研究初步驗證了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能夠解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優化了教學設計并改善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本研究結合行動研究的實踐經驗對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加以完善,并直接體現智慧學習環境對教學路徑的支撐作用。綜合兩輪行動研究,本研究構建的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得以逐步完善并可視化。該路徑的特色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該路徑的探究緊扣小學語文閱讀課自身特點和現存問題,同時結合生成性教學相關理論,先從理論角度加以推演,再根據行動研究進行修正,將學科理論與教學實踐相聯系,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2.該路徑以電子書包支持的智慧學習環境為依托,并將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中功能作用具體化,促進了環境與教學的融合創新,改變了傳統預設教學的套路,實現了高效的課堂生成。
3.該路徑經過兩輪行動研究設計實施并予以優化,且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六、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有效性分析
(一)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本研究根據生成性教學的內涵與追求,以教學目標的實現和附加價值的生成程度作為評價教學路徑的有效性標準。然后,結合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制訂了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分為知識類、方法類、情感類三個維度。最后,根據布魯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理論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將知識類分為知識記憶、知識理解、知識遷移;將方法類分為閱讀方法、記錄方式、總結方法;將情感類分為閱讀興趣、閱讀態度、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有效性分析1.知識類生成的分析兩輪行動研究完成后,在電子書包平臺上形成了大量知識類生成物,包括學生制作的電子書、思維導圖、閱讀批注等。本研究以最能凸顯知識類生成的電子書為主,圍繞知識記憶、知識理解、知識遷移三個維度,設計了難度系數相同的測試題進行評價分析。測試題采用百分制形式進行計分。(1)兩輪總分均在85分以上,說明該路徑對知識類的生成是有效的;(2)“知識記憶”和“知識理解”兩指標分值接近各指標的總分值,說明該路徑對促進“知識記憶”和“知識理解”兩方面的生成較為明顯;(3)“知識遷移”這一指標的分值相對較低,這與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和學習時長等因素有關,因此需要在實踐教學中逐步實現。
2.方法類生成的分析本研究根據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里克特量表的五度量尺,并根據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制訂了測量方法類生成的15個問題。然后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采用-2、-1、0、1、2的方式計分,根據雙向評等量表得分率計算公式Fi=^ajni/2N進行檢驗。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1)兩輪研究中各題項得分Fi均大于0,說明應用該教學路徑,可順利實現方法類的生成。(2)第一輪研究中的“閱讀方法”和“記錄方式”各題項得分Fi均大于0.5,說明該路徑可促進方法類的生成;第二輪研究得分均有所提升,說明該路徑的完善對“閱讀方法”和“記錄方式”的生成效果顯著。(3)第一輪研究中的“總結方法”各題項得分Fi均大于0,除“應用電子書包閱讀后,我經常寫讀書筆記”外,其他選項均小于0.5,說明“總結方法”的生成還需要加以引導;第二輪研究中該指標的各題項得分Fi均大于0.5,說明通過路徑的完善,“總結方法”的生成明顯提升。
3.情感類生成的分析本研究根據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上述方法,制訂了4個問題進行測量。
數據統計結果顯示:(1)兩輪研究中各題項得分Fi均大于0.5,說明該路徑對情感類的生成頗有成效;(2)相比第一輪研究,第二輪研究得分均有所提升,說明完善的路徑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轉變了學生的“閱讀態度”、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
七、研究結論
本研究以生成性學習理論和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文獻研究和行動研究方法,按照“理論推演一實踐修正一效果評價”的步驟對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的路徑進行探究,形成了一條促進小學生閱讀生成的可視化教學路徑,并從知識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方面構建了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的評價指標體系。實踐應用表明:該教學路徑具有顯著效果,不僅實現了閱讀教學的目標,還促進了閱讀的知識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附加價值。
本研究以“生成”作為“互聯網+”時代課堂的新追求,創新性地應用基于電子書包的智慧學習環境,探索出可操作性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為小學生閱讀生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條有跡可循的道路,為新時期技術與教學融合提供了可借鑒的成功經驗。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論文04-24
自主參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論文04-23
小學語文跨越式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6-26
小學語文自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6-2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精選05-08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8-1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論文09-27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論文09-27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研究論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