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幼師聲樂教學目標與模式探討論文

時間:2021-06-22 11:37:11 論文 我要投稿

幼師聲樂教學目標與模式探討論文

  一、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現狀

幼師聲樂教學目標與模式探討論文

  (一)教學目標缺乏針對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幼兒教學工作。在幼兒歌唱教學中,通常以朗朗上口的兒童歌曲為主,此類歌曲大多旋律、節奏比較簡單,且音域較窄,主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基本唱歌能力。在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教學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他們之前從未或很少接觸過系統的音樂訓練,音樂素養比較薄弱。例如,幼師學前教育聲樂教材中的《嘎哦麗泰》《龍船調》《北京頌歌》等美聲、民族、通俗以及幼兒歌曲,對學生來說不易接受,且部分曲目難度較大,不符合學生的基本學情,也不適合運用到其畢業后的幼兒歌唱教學中。因此,此類曲目可作為鑒賞對象簡化在音樂素質課中。

  (二)課程設置過于繁雜。幼兒教育是一門對教師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職業,由于崗位的特殊性,其涉及到多門學科知識,不僅需要心理學、教育學、衛生學等知識作為理論指導,教師還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美術等技能,這對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據統計,幼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每天的課程不低于6節,聲樂課是每周兩節集體課。課業較為繁重的文化課以及美術、舞蹈、鋼琴藝術類等課程占據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導致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練習聲樂演唱,聲樂訓練也只是每周聲樂課上的集體演唱,這使學生的聲樂演唱水平難以得到有效提升,甚至失去對聲樂學習的興趣。

  (三)課堂形式較為單一。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普遍采用班級集體授課的形式,上課人數達50多人,一周兩節課的時間平均分配到每個學生只有2至3分鐘,教師一般采用齊唱或分組齊唱的上課形式。這種較為單一的教學形式與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幼兒歌唱教學相脫節,缺少對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等能力的培養,使音樂失去了愉悅性,偏離了藝術教育寓教于樂的目的。另外,可供學生演唱的曲目量較少、歌曲風格單一,學生難免覺得課程枯燥、乏味。從當下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教學來看,其教學內容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歌唱教學所需,必須在原有教學基礎上,積極探索更加符合幼兒歌唱教學活動的聲樂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

  二、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要有針對性。正確區分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與幼兒歌唱教學的本質與任務是關鍵。幼師學前教育專業以培養幼兒教師為主,學生畢業后的主要教學對象是3至6歲的幼兒;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是培養幼兒對唱歌的興趣。幼兒歌唱教學與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有著本質區別。在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重技能訓練,缺乏與幼兒歌唱教學的對比研究,使得二者之間的關系處于獨立、脫節的狀態。從事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師,大部分畢業于專業音樂院校或高師音樂院系,他們接受的音樂教育不同于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實際。在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上,教師往往以音樂院系聲樂演唱方向的標準培養學生,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把歌唱的感受和方法通過比較抽象的語言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對學生日后從事的幼兒歌唱教學來說缺乏針對性。

  (二)組合并優化教學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幼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的教學目標,準確設計教學內容是有效途徑。考慮到該專業學生音樂基礎比較薄弱,教師應從實際出發,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手段和形式,制定符合學生具體情況的教學計劃與內容。例如,將視唱練耳、樂理以及幼兒歌唱教學等理論知識與聲樂課相結合,向學生講授發聲器官的構造、歌唱的姿勢、呼吸、發聲、共鳴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等聲樂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聲樂理論基礎的學習,更加清晰地理解如何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歌唱,以及如何教授并指導幼兒歌唱。另外,可以擴大選曲范圍,廣泛涉獵各種風格和類型的獨唱、重唱等聲樂作品。各地區、各民族優秀的兒歌、民歌、戲曲,或是當前具有代表性且符合人們審美品位的通俗歌曲都可以納入聲樂教學。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既能豐富教學的曲目量,又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其學習聲樂的積極性。

  (三)注重聲樂教學的知識與方法。幼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基礎起點較低,學生大多還停留在“聲樂課就是唱歌課”的觀念上,聲樂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找位置”“找感覺”等抽象詞語,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該專業學生學習聲樂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聲樂演唱技巧,以適應幼兒音樂教學。因此,在聲樂課堂上,教師應化繁為簡,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作能力,遵循音樂教育審美性這一基本原則,將專業的聲樂知識盡量通俗化、簡單化、口語化,用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聲樂訓練,提高其理解與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唱、彈、跳與游戲活動設計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呂氏春秋古樂》中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由此可以看出,人類早期的音樂活動是歌、舞、樂三位一體的。3至6歲的幼兒活潑好動,單一的歌唱課不能有效激發其對音樂的興趣。在幼兒早期的音樂學習中,音樂課多采用載歌載舞,并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課堂模式。這種生動活潑、類似于玩樂性質的音樂課更加適合幼兒的身心特征。因此,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應轉變觀念與模式,采用“唱、彈、跳與游戲活動設計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該模式貼近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幼兒音樂教學工作,對于學生來說更加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其次,該模式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對器樂演奏、聲樂演唱、舞蹈編排以及學前兒童游戲活動設計都有一定的要求,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在“唱、彈、跳與游戲活動設計結合”的教學模式中,音樂游戲活動需要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這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

  (二)具體實施策略。幼師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聲樂、鋼琴、舞蹈、律動、兒童游戲活動課程,是分科目對學生進行授課的。然而在幼兒音樂教學中,需要將說、唱、彈、跳、演結合在一起,才能很好地完成一堂學前兒童音樂課。在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訓練中,學生可憑借自己的音樂才能充分發揮想象,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適當的樂器彈奏、舞蹈或律動,或根據歌曲內容編排設計有趣的游戲,將枯燥、單一的聲樂課變成邊唱邊跳、邊奏邊演的“歌、舞、樂”綜合教學模式。例如,歌曲《孤獨的牧羊人》選自音樂劇《音樂之聲》,屬于歐洲約得爾調民歌風格,節奏輕快明朗、旋律詼諧有趣、歌詞朗朗上口。歌曲中出現的人物有在山谷里歌唱的牧羊人、城堡中的王子、路上挑擔的農夫、正在用餐的人們、坐在路邊喝啤酒的男人、年輕的姑娘以及姑娘的媽媽。聲樂教師可以根據該曲的故事情節與人物特征,結合學生的嗓音條件及其在器樂、舞蹈等方面的能力,分配適合的角色給學生,由此編排歌曲《孤獨的牧羊人》的音樂活動。

  綜上所述,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必須與幼兒音樂教學接軌。實現二者無縫對接的關鍵在于,從事該專業聲樂教學的教師如何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以培養音樂院校聲樂演唱方向人才的方法,培養從事幼兒音樂教育的學生,顯然不符合幼兒音樂教學工作的特殊要求。聲樂教師應遵循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特征,結合幼兒音樂教育所需,轉換教學觀念,積極探索適合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聲樂教學內容與模式,同時有機結合幼兒歌唱課的具體情況,促進我國幼兒音樂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長玲.增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實效性[J].美與時代(下),2015(9).

  [2]朱婕平.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課中開展音樂欣賞活動的必要性[J].音樂時空,2015(11).

  [3]倪序.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教學改革探析[J].廣西教育,2013(43).

  [4]李媛.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演唱中的“混聲”訓練[J].當代音樂,2017(19).

  [5]金瑞峰.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芻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3).

  [6]雷勵.關于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審美教育的研究[J].藝術評鑒,2017(11).

  [7]許春蓉.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考試現狀思考與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6).

  [8]額爾登其木格.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編創能力的教學策略[J].大眾文藝,2017(6).

  [9]辜靖.關于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音樂,2017(11).

【幼師聲樂教學目標與模式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9-24

中專聲樂教學模式分析論文08-29

教學模式與聲樂教學研究論文07-05

高校聲樂教學改進探討論文06-21

專科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構建論文07-30

聲樂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4-13

聲樂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初探論文06-28

關于對幼師聲樂教學的反思與改革的論文07-31

中美聲樂教學比較探討論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