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心理干預對流浪精神病患的作用探析論文報告

時間:2021-06-22 10:14:54 論文 我要投稿

關于心理干預對流浪精神病患的作用探析論文報告

  2008年11月以來,我院成立了慈愛病區,專門收治流浪精神病病人。2010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87例流浪精神病病人,通過進行心理行為干預,保證了有效的治療,促進了病人的康復。現報告如下。

關于心理干預對流浪精神病患的作用探析論文報告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10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流浪精神病病人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齡≤20歲11例,21歲~30歲19例,31歲~40歲26例,41歲~50歲21例,51歲~60歲8例,>60歲2例;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診斷標準,診斷為精神分裂癥71例,精神發育遲滯7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9例。由于長期在社會上流浪,病人被收容時多伴有軀體疾病,以皮膚軟組織損傷、感染性病癥、中重度貧血多見[1],合并皮膚軟組織損傷38例,尿道感染5例,腸道感染3例,乙型肝炎11例,肺結核5例,中重度貧血19例,早孕1例。

  1.2臨床特點

  1.2.1缺乏既往資料

  由于流浪精神病病人無監護人,無法獲取病人的既往資料,包括性格特征、學習情況、工作狀況以及既往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及診治情況等,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2]。

  1.2.2生活自理能力差

  流浪精神病人由于長期在社會上流浪,有的形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隨地大小便、隨時脫衣褲、不洗澡、不洗臉、不漱口、不梳頭、吃飯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搶食、撿垃圾簍里的東西吃、就地而坐而睡、上床睡覺不脫衣不脫鞋、懶惰;有的生活完全不知自理。

  1.2.3言語溝通困難

  流浪精神病病人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癥病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性格孤僻,不愛與人交流。

  1.2.4軀體狀況差

  流浪精神病病人軀體疾病明顯多于有家庭的精神病病人[3],給臨床護理帶來困難和壓力。1.2.5精神癥狀重在流浪人群中33%~50%是重癥精神病病人[4],流浪精神病病人思維障礙、敵對、情緒激惹、攻擊癥狀明顯高于有家庭的精神病病人,但遲滯、抑郁焦慮低于有家庭的精神病病人[3]。

  2心理行為干預

  2.1衛生處理

  督促、指導和協助病人洗頭、洗澡(洗澡時注意觀察病人全身的皮膚軀體狀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告訴醫生)、更衣、理發、梳頭、刮胡子、剪指甲,如有頭虱、體虱的`進行滅虱處理,流浪精神病病人換下的衣服一律焚燒,防止傳染病帶入病房。

  2.2生活技能的訓練

  每天06:30督促病人起床,指導、協助病人穿好衣服、鋪床、洗臉、漱口、梳頭;16:00督促、指導病人洗臉、洗足、女病人清洗外陰,每周定期洗澡。白天間隔2h督促指導病人如廁;晚上間隔3h督促指導病人如廁。排隊就餐,正確指導病人使用餐具,防止搶食、暴飲、暴食,制止病人撿垃圾簍里的食物吃;對年老體弱的病人給予流質飲食,對不愿進食的病人采取鼻飼。教育病人上床睡覺要脫衣脫鞋,不愿上床睡覺的病人,必要時行保護性約束在床上。每周定期理發、修剪指甲。嚴格遵守作息時間和規章制度。對于病情穩定的病人,鼓勵他們洗碗、打掃病室內衛生。護士每天不厭其煩進行訓練,病人生活習慣逐漸有所好轉。

  2.3言語訓練

  流浪精神病病人具有明顯的社會適應性不良、行為退縮,再加上缺少監護人的關愛、受到社會的歧視,不與人交往。護士應微笑對待病人,使病人感到有人關心和愛護,受到重視;用啟發性語言主動與病人交流,適時進行心理疏導,獲取病人的既往資料,就病人喜歡的話題引導病人與病友進行隨意交流。護士運用語言給病人足夠的心理支持,從心理層面上幫助病人正確地認疾病的本質和特點,緩解他們的心理沖突,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5]。

  2.4文體訓練

  每周一至周五08:30~10:00,14:30~16:00實施娛療活動。內容包括跑步、體操、球類運動、唱歌、跳舞、打腰鼓、打牌、下棋等。還根據病人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娛樂活動,如為有書法、繪畫等特長的病人提供條件,鼓勵他們創作,并將他們的作品張貼于墻上,供其他病人欣賞,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定期組織唱歌比賽和趣味運動會[1],并給予適當獎勵。通過動手來操作或運動來訓練,調節病人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敏捷性和靈活性,激活病人的生活情趣,對個人情感表達或提高自我認知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6]。病人的行為達到要求時,給予精神鼓勵及物質獎勵加以強化,以促使其改變不良行為模式,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5]。

  2.5健康教育指導

  由病區專業能力強的護士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內容:精神分裂癥的基本概念、藥物知識、衛生常識、時事形式、個人形象的塑造、人際關系的協調、壓力的控制、解決問題的技巧等。每周加強集體健康教育1次,每次1h,每次健康教育結束后都要進行1次健康教育口頭問答考試,并讓病人結合每次所講的內容回顧自己過去在這方面的所思、所想、所為,找出自己在態度和行為上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對于沒有聽懂的病人每天利用空閑時間進行個別教育。健康教育不僅是連接疾病知識與行為改變的橋梁,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療手段,對臨床各科治療有增效作用[7]。

  2.6加強重點病人的心理行為干預

  ①有沖動傷人行為的病人。對有攻擊和暴力傾向的病人,要求24h有護士監護并加強巡視,10min~15min巡視病房1次。同時強調護理工作中的預見性,要求全面、準確地評估病人的病情,密切觀察其言行,判斷病人有無發生自殺、攻擊和暴力行為等危險信號,采取有效的干預。如極度興奮躁動的病人要控制其活動范圍、單獨用膳、避免激惹、必要時給予保護性約束;抑郁病人避免獨處;禁止有逃跑企圖的病人外出;被約束的病人單獨居住一室,避免遭受其他病人的攻擊。②伴有軀體疾病的病人。流浪精神病人大多伴有軀體疾病,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對于他們的護理在進行一般性常規護理同時,還要注意各種合并癥的專科護理特點,如皮膚感染的換藥、骨折病人的制動、傳染病的隔離、孕婦產前的觀察和產后的護理等。

  3小結

  行為決定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調整不良的生活習慣及不健康的行為方式,可預防慢性病。對流浪精神病病人實施心理行為干預尤為重要。通過對87例流浪精神病病人實施心理行為干預,病人的生活習慣有所好轉、病人的生活情趣有所激發、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有所提高,促進了病人精神癥狀的康復。

【心理干預對流浪精神病患的作用探析論文報告】相關文章:

心理干預對不孕癥病患的作用論文09-22

關于糖尿病病患心理干預的作用的論文09-22

關于PSD病患的心理干預論文報告09-22

血透病患的心理干預論文09-23

肝硬化病患心理干預途徑論文09-23

焦慮抑郁癥病患的心理干預的論文09-22

門診病患的心理干預優秀論文09-23

癌癥病患的心理狀況與干預對策論文09-23

心理干預中聲樂教學的作用論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