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障心理健康的初中語文論文
一、借助文學人物,提高學生自我認知
人貴有自知之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從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入手。要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積極、客觀、全面的認識,學生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消除自卑心樹立自信心。為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語文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語文教材中的豐富資源,利用教材中的人物命運或是作者經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上《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可以重點對文章中出現的人物的行為、語言進行講解,揭示人物的性格。通過對整個故事情節的講述,講述由于騙子的一句謊話造成了皇帝不穿衣服游行,大臣、大人們卻不敢說實話,最后還是一個小孩子道破天機的鬧劇。以此來教育學生,不論遇到什么問題,首先必須誠實,并讓學生自我認識,了解自己是否有存在著不誠實的毛病,有助于學生及時改正。
二、借助文本,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的心理健康與否主要是體現在與人相處、與人合作之中。培養學生學會共處、學會合作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人是社會動物,這就決定了人是不能與世隔絕、獨立存在的。只有學會與人交往,你才算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豐富資源教育學生如何與人交往。例如:在上《楊修之死》一課時,教師可以重點講述導致楊修死亡的原因,楊修本是一個較有才華的人,但是他有很大的性格缺陷,就是恃才放曠、狂妄輕率、好耍小聰明。正是他的這些性格缺陷使他在與虛偽殘詐、老謀深算的曹操交往時,讓曹操對他起了殺心,最后由于雞肋一事被處死。教師可以通過楊修這個反面教材教育學生克服性格缺陷,學會與人交往。
三、借助課堂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可以充分調動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主動性,使人在學習、工作任務中超水平發揮。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教學本來就是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活動,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很怕交流,即使交流往往也是羞于啟齒,遮遮掩掩。這些都是學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討論材料,要求全班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中來,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訓練學生的思維,磨礪學生的思想。同時,教師要多對學生的發言、學習進行肯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先不用過于注意學生答案的正確與否,只要學生愿意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表揚,在接下來讓其他學生對此問題的正確與否做一個評價。這樣可以引發學生的思維,各抒己見,形成辯論之勢,這也是一種交流的培養。同時對答錯的同學給予鼓勵,可以鼓起他們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學習中,他們任然愿意回答問題,愿意積極思考;反之,如果對答錯的學生進行批評,可能造成的就是他們以后再也不敢回答問題,造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利用寫作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剖析
在初中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重視寫作技巧的`傳授,更應該把作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導學生如何將眼光集中在表達自我上。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放寬學生的寫作自由度,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寫作,進行深度剖析,通過作文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文更加了解學生,從而在學生的心理輔導中做到“對癥下藥”。
五、結語
總之,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先天優勢,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應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致力于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廣度,為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祖國接班人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