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教學中的心理學論文
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將成敗的原因分為三個維度:
1.內歸因和外歸因。努力、能力、個性等原因都是內歸因,任務的難度、運氣、家庭條件等原因都是外歸因。
2.穩定的歸因和非穩定的歸因。任務的難度、能力、家庭條件等原因都是穩定的,努力、運氣、心境等原因都是不穩定的。3.可控歸因和不可控歸因。努力、能力等原因都是受個人意志控制的,運氣、任務的難度等原因都是不受個人意志控制的。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困生”進行積極的歸因,調動他們繼續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初中生的成功歸因于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比較努力;把失敗主要歸因于外部因素,即試題較難、運氣不好,也可歸因于可控的內部因素,如臨場發揮欠佳等。這樣的歸因雖然有時不完全符合客觀現實,但這對于幫助初中生克服自卑感、樹立自信心起著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
二、利用心理暗示化解困擾
研究表明,只要存在合適的教學條件,絕大多數的初中生都能學好數學。初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心理困擾大都產生于學習過程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避免使用命令式的口氣,應盡量使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請繼續講”、“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想法”、“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全面”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使用上述積極的語言暗示,增加初中生對自己數學思維活動的認可度,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對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分層評價產生積極期望
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使學生越來越差。對于優等生,教師不能一味地大肆表揚,助長他們的自滿情緒,而應該通過各種恰當的方式阻止其驕傲自滿的心態滋生暗長。對他們的“為難”,在于使其懂得“山外有山”,認識到“學海無涯”,促使其朝著追求卓越的方向發展。對于班上的“學困生”,如果一味地嚴厲批評,就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最終導致學生無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果及時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多給他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并適時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進行積極的引導和肯定,幫助他們強化學習動機和意志,就會使他們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的積極參與者和學習上的進取者。
四、暢通交流渠道
初中生對教師有一種情感上的依賴、人格上的.信任、能力上的崇拜,即使在數學學習上有困難,他們也會在課堂上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改進學習過程,提升學習效果。在現實教學中,數學教師和初中生在進行學科問題的探究和討論時,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畏難情緒。如果教師利用非正式場合、采用非正式的方式與他們暢談非正式的話題,他們與教師之間的心理距離勢必拉近。如果得到足夠的、合理的強化,這種對教師的依賴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遷移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逐漸轉化為對數學學習的喜愛。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心理學,既能健全學生的人格,又可以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