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展望論文
一、引言。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現代社會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加重了人們的心理負荷,特別是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他們的心理發展處在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發展越來越迫切的問題,大學生的學業壓力,愛情,人際交往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大量的大學生因為生活中的一點不如意就將自己逼上了絕路。那么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本文通過總結一些實驗者的研究成果,系統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并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做了展望。縱觀以往研究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馬家爵事件等一系列由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全國青年的平均水平。
2.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A.家庭影響因素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因素作為基礎性因素,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極其深遠。如Millikan(2002)等人用艾森克人格問卷,發現家庭的作用和大學生的抑郁有顯著的關系。家長對子女社會化的過程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電子通訊設備的普及等因素,大學生與家長的聯系仍然十分緊密,大學生遲遲不能夠做到“心理斷乳”.
首先,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養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父母教養方式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型(父母堅定、熱情、并考慮孩子的意見)、專制型(不考慮子女的要求)和溺愛型(無能的父母允許孩子為所欲為)。研究表明,民主型教養方式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專斷型教養方式的大學生(凌四寶,舒曼,2003)。如果父母對孩子充分理解,給予溫暖,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多干涉,拒絕否認就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的影響。
其次,家庭結構也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家庭中孩子的數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十分顯著。兄弟姐妹為2個或3 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明顯差于獨生子女。并且父母婚姻狀況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明顯的影響,父母離異比正常家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差,并且父母離異比父母去世的大學生更為敵對(曾美英,晏寧,于紅軍,盧丹蕾,2008)。
除此之外,家庭經濟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家庭關系,家庭氣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等也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B.個人影響因素。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同樣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在這個時期,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存在著光環效應,成為大學生的青年人一般都會經歷很多的成功,也受到過很多贊美,因此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認識往往會偏高。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周圍的一些客觀評價與他們的自我認識產生了不一致,他們就會產生負面情緒,造成心理失衡。
其次,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心理健康的決定性因素。大學時期是一個既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獨的時期,不同個性的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他人交往的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就容易心理失衡,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會誘發心理疾病。
此外,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緊張的,學習的壓力容易帶來負性情緒,并且大學生的情緒處于比較復雜的時期,調節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比較弱,如果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個體的心理就會受到影響。要想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要有穩定的情緒,熱愛生活。
C.社會影響因素。
大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很少,在當今的社會競爭壓力下,理想主義在嚴峻的社會現實面前只能破滅。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大學生身心疲憊,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良好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較好,而社會支持較差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較差。更好地利用社會支持有益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人的心理發展及生活的各方面都時時刻刻與這個社會發生著緊密的聯系,人的成長離不來社會的支持(程素萍,張潮,賈建榮,2009)。
校園文化建設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校園文化能夠陶冶大學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校園文化建設還有利于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在校園建設中,宿舍管理和宿舍人際關系也同樣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和諧共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宿舍人際關系有利于塑造出利他、自信的人格,有利于對學習社會經驗起促進作用,有利于思想品德的修養。而不良的人際關系則會使人孤獨憂郁,甚至與人交往時產生恐懼,長期持續下去可能會引發嚴重后果,引發心理障礙。
D.其他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運動對心理健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運動通過緩解壓力,改善人際關系,調節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殷恒嬋,盧敏,王新利,陳雁飛,2007)。例如剛剛失戀的大學生有可能會通過跑步的方式來減緩內心的傷痛,因為這樣可以轉移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進而可以轉移注意力,放松身心。體育運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意識品質,緩解和消除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提高大學生社會環境適應能力。但是我們也要注意保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何蕊,2015)。網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
一方面,網絡豐富了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擴展了人際圈,并且使得大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增強了大學生的自信。另一方面,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過度沉迷于網絡也會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當今社會,“低頭族”越來越多,大學生的交流方式大多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久而久之也就不善于與他人打交道,嚴重者會失去社交能力。沉迷于網絡游戲,網上購物,網戀也都十分危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他們會漸漸地將網絡上那個虛擬的“自己”帶進現實導致心理扭曲,嚴重者還會發展為精神分裂。
相關研究表明,個體遭遇的應激性事件影響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張晨艷,周宗奎,耿協鑫,牛更楓,2015)。這是因為應激性事件會消耗個體的心理資源,從而降低其對心理健康的保護,引發個體的負面情緒及適應問題。
除此之外,睡眠障礙也可以反映出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睡眠障礙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貪多、難以入睡等。這大多數是大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人際關系等問題造成的,這些問題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身心健康。
三、結論。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遠遠低于全國青年的平均水平,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多種,包括家庭影響因素、個人影響因素、社會影響因素以及其他影響因素。其他影響因素包括運動,網絡,應激性事件和睡眠障礙等。
四、思考與展望。
1. 注重研究方法的局限和改進。
至今為止的多數調查研究的樣本不論在數量上還是結構上均存在不足,只有少數調查研究涉及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全國性的調查較為少見,這會影響結論的代表性。而且我們還應該注重量的研究方法與質的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目前大多數的研究方法仍是問卷調查,我們同樣應該注重訪談法,觀察法等方法。因此我們應該不同的測量方法綜合運用,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加以運用。
2. 注重做發展研究和干預研究。
如果能夠在研究中對同一批大學生跟蹤兩年到三年,并且能夠在過程中對被試進行干預,然后對進行干預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將會更加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
3. 注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目前大學生對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的認識還不全面,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情緒調節,高校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輔導,各高校都應該開設心理課程,注重大學生的心理發展。
參考文獻。
[1]Millikan E,Wamboldt M.Z.,BihunJ.T.Perceptions of the Family,Per-sonality charateristics,and adolescentinternalizing symptoms.J Am Acad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2,41(12):1486-1494
[2]凌四寶,舒曼。(2003)。家庭因素對大學生人格影響的調查分析。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3):91-94.
[3]曾美英,晏寧,于紅軍,盧丹蕾(2008)。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心理科學。31(3):597-601.
[4]程素萍,張潮,賈建榮(2009)。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7(1):35-37.
[5]殷恒嬋,盧敏,王新利,陳雁飛(2007)。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體育科學。27(5):41-47.
[6]何蕊(2015)。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社會體育學。22(5):187-188.
[7]張晨艷,周宗奎,耿協鑫,牛更楓(2015)。 應激性事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希望的中介作用。 高等教育研究。36(7):97-91.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展望論文】相關文章:
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論文05-13
熱泵現狀展望的發展論文04-05
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論文06-22
家庭因素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論文09-18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12-14
高校學生管理現狀和措施論文06-23
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因素論文07-02
公司環境投資影響因素論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