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貧困生心理問題對就業的影響及其對策創新論文
摘 要:本文通過對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班學生的問卷調查,從就業認知、就業心理、就業行為、社會支持等方面了解比較貧困生和非貧困生的不同特點,分析認知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對他們就業心理狀態的影響,研究相應的對策,促使高職貧困生順利就業。
關鍵詞:貧困生;心理;就業;對策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快速發展和大學學費的上漲,貧困大學生的群體越來越龐大。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就已達到527萬人,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23.06%;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人數166.1萬人,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7.27%。與此同時,由于大學生人數的迅速增長,就業市場趨于飽和,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形勢更為嚴峻。高職貧困生就業競爭力相對薄弱,在就業壓力和經濟壓力的雙重壓力下,心理健康狀況尤其值得關注。高職貧困生的心理問題和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學校和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高職貧困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因為經濟壓力在就業觀念、就業心理、就業行為、社會支持等方面,有著不同于一般學生的特點和問題。通過分析影響因素,研究相應對策,幫助高職貧困生順利就業,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研究方法與思路
設計《大學生求職就業心態調查問卷》,對高職學生的就業認知、就業心理、就業壓力和社會支持狀況進行了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法,從本校即將面臨畢業的大三學生中抽取樣本。貧困生100人,非貧困生100人,共計200人。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69份,有效率為84.5%。有效問卷中貧困生90人,非貧困生69人。
以《大學生求職心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研究了解高職貧困生的經濟情況、就業認知、就業心理、就業壓力、求職行為以及社會支持之間的關系。
二、調查結果與統計
1.就業認知比較。在就業認知方面,貧困生與非貧困生最顯著的區別在于職位期望不同。貧困生最青睞的就職單位為國有企業、外企和私企,而非貧困生則集中在國有企業。對于最青睞的工作地區,大部分學生都選擇離家近的地方,但是也有36.7%的貧困生選擇北京、廣州、上海等特大型城市,非貧困生只有20.2%。在薪酬待遇方面,由于家庭經濟的影響,貧困生最優先考慮的因素為收入高,其次為穩定性和行業發展,而只有15.2%的非貧困生優先考慮收入高。對于工作三年以后的工資上漲情況,貧困生選擇最多的是51%~100%,而非貧困生為101%~200%。
2.就業心理比較。由于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和個人因素的影響,高職貧困生在求職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他們的就業心理與非貧困生相比,具有顯著的特點。大部分貧困生對于找到理想的工作信心度一般,更有26.7%的貧困生表示信心低或沒有信心,而非貧困生僅為8.9%。他們會通過考取各種資格證書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分別有46.7%和42.2%的貧困生認為資格證書越多越好,或有時間和精力就考1~2個,而非貧困生的選擇為31.6%和22.78%。人際交往能力成為近八成貧困生認為找到好工作最需要的自身能力,同時也是他們最需要學習的內容,而只有45.6%的非貧困生認為自己需要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知識。當求職被拒絕時,有將近20%的貧困生會很沮喪,情緒低落,害怕再找工作,非貧困生只有7.6%會出現如此反應。面對一個新的就業機會時,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抓住機會,但是選擇沉穩觀望的貧困生遠遠高于非貧困生。
3.就業行為比較。調查結果顯示,貧困生比非貧困生更早開始關注就業問題,并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做過認真的思考。將近90%的貧困生在大一、大二就開始關注就業方面的信息,遠遠高于非貧困生的50%。有42.2%的貧困生更是從大一開始就關注就業信息,而非貧困生只有15.2%。七成的貧困生仔細思考過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比非貧困生高10%。雖然貧困生更關注自己的.就業,但是在行動力上,卻并不如非貧困生。68.9%的貧困生表示還沒有向用人單位投過簡歷或面試,而非貧困生只有31.6%。對于各類幫助大學生就業的政策和鼓勵措施,有80%以上的貧困生表示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而非貧困生只有40%。在就業決策過程中,高職貧困生更容易受經濟壓力的影響。對于放棄專業來解決就業問題,41.1%的貧困生認為接近就行,更有50%的貧困生求職時與所學專業完全不同,或對專業相關無所謂。
4.社會支持比較。高職貧困生有一半以上來自農村,因為家庭因素,可供使用的社會支持資源有限,更依賴于通過學校、社會等支持體系獲得幫助。在選擇求職方式時,貧困生更希望通過人才招聘市場、校園招聘會和網上直接投簡歷的方式找到工作。而非貧困生除了人才招聘市場和校園招聘會以外,有近四成的學生選擇父母親戚朋友介紹。同樣,受社會資源影響,將近70%的貧困生自己找工作是主要的就業方式,而非貧困生為59.3%。隨著農村經濟的迅猛發展,自主創業也成為貧困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選擇。有62.2%的貧困生考慮過自主創業,非貧困生只有41.7%。
三、高職貧困生心理問題分析
1.認知因素。就業難是目前社會客觀存在的問題,但是對于就業難問題的認知方式和由此引發的心理狀態,對學生的就業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高職貧困生急于通過找工作改變現狀,在專業對口、工作地區、單位性質、今后工資的增長程度等方面,有更廣泛的接受度。但同時,由于家庭經濟壓力,在初次就業時會將收入高作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從而忽視個人發展,容易產生“唯錢至上”的錯誤認知。
2.社會因素。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劇增,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市場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尚不規范。貧困生沒有任何家庭背景,能夠得到的社會支持有限。而且在就業過程中,往往還會遇到社會關系壁壘、戶口問題、被有關系的畢業生“擠下來”等各類阻礙。因此,高職貧困生更需要行為支持,如具體的工作機會、求職方向等。
3.家庭因素。根據調查結果,52%的貧困生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和父母希望子女“出人頭地”的期望,無形中加重了貧困生就業的壓力,也影響了他們的就業行為。為了盡早滿足家庭期望,貧困生往往進入大學不久,就開始考慮個人就業問題,關注就業信息。對于他們來說,找到一份工作才是硬道理。
【高職貧困生心理問題對就業的影響及其對策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科技創新團隊創建問題與對策論文06-25
高職學生就業心理指導對策論文09-13
大學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論文04-28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析論文06-13
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論文05-31
小學“學困生”的心理問題與對策論文07-06
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的論文06-25
大學生就業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論文09-13
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問題與對策論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