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一教學模式下青島農業大學全校性翻譯公選課教學研究論文
為積極開展“三加一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青島農業大學在開設64學時的翻譯限選課之前,預先開設了24學時的全校性翻譯公選課。全校性的翻譯公選課雖能做到寓教于樂,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如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對解構主義翻譯觀了解不多,考核方式過于嚴格等。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是高校教師的三大任務之一。學校授課教師在課余時間為海信等知名企事業單位翻譯和校譯過大量標書、文件等,有幾百萬字以上的相關翻譯、校譯經驗,以校譯居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筆者以“三加一教學模式”為切入點,以全校性公選課為研究對象,同時以授課教師在翻譯書籍、參加競賽等方面的優異成績及豐富經驗為助力,旨在加強研究,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實現教學相長,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1 “三加一教學模式”的組成部分
全校性翻譯公選課是“三加一教學模式”的一個組成部分。“三加一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是:在大學的第一學期、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開設英語基礎課,采用普通的大學英語教材,比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學體驗英語》; 在大學第四學期開設64學時的翻譯、閱讀、寫作、英美概況、外貿英語、視聽說、英美文學、大學英語四和大學英語五等限選課程。青島農業大學的選修課分為公選課和限選課。在第四學期開設64學時的翻譯限選課之前,預先開設了24學時的全校性翻譯公選課,獲得初步經驗。
24學時的全校性翻譯公選課是一門為培養復合型涉外人才而專門開設的中級英漢互譯課程,面向全校學生。課程主要講授英譯漢技巧和漢譯英技巧,以提高學生的語際轉換能力、英語水平和漢語水平,訓練對等譯法、具體譯法、抽象譯法、增詞譯法、省詞譯法、合詞譯法、轉性譯法、換形譯法、褒貶譯法、換序譯法、斷句譯法、轉句譯法、合句譯法、縮句譯法、轉態譯法和正反譯法,介紹音譯、直譯、意譯、功能翻譯、解構翻譯等眾多譯法,最終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英漢互譯能力。
因為翻譯課需要較高的英語水平和漢語水平,翻譯課的內容也較為艱深抽象,所以在開設全校性翻譯公選課之前,估計學生會出現畏難情緒,不會有太多學生選報,故將全校性翻譯公選課限定為一個教學班90人。學生在選報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熱情,有接近200人選報。為保證高年級學生修夠學分,本著高年級學生優先的原則,批準了100位學生的選報申請。24學時全校性翻譯公選課的正式名稱為“英漢翻譯技巧”,主要講授實用的漢英互譯技巧。考核形式為考試。
2 授課模式
2.1 注重實用性
對于英語專業學生來說,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并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于翻譯選修課來說,如果講解過多且過于艱深的理論就不太現實,而且學時數也相當有限,不提倡花費過多的時間講解晦澀的理論。
授課一般是以具體案例為切入點,講實戰,講應用。比如講到福特( Ford)汽車、奔馳(港臺一般譯為“平治”)(Benz)汽車、七喜(Seven-up)飲料、雪碧(sprite)飲料、可口可樂(Coca Cola)飲料、百事可樂(Pepsi Cola)飲料、佳潔士(Crest)牙膏、高露潔(Colgate)牙膏、回力(Warrior)鞋、銳步(Reebok)鞋等商標翻譯時,就從日常生活中的例證著手,講解商標翻譯的靈活性。
2.2 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
為了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較為復雜的翻譯技巧。授課教師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結合。比如,告訴學生英語中有beef(牛肉)、mutton(羊肉)、pork(豬肉),然后提問“狗肉”用英語怎么說。答案是英語中沒有“狗肉”的對應詞,因為英語國家的國民不吃狗肉,也就形不成“狗肉”這個概念,狗是英語國家國民的家庭成員,殺不得,有些美國人甚至用祖父的名字給狗起名,這也反映了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學生由此就理解了“詞項空缺”這一概念。又比如,“挑花”是中國的一種紡織刺繡方式,沒有這種概念的西方人往往把“挑花”看成“桃花”,出現誤譯,從而講解了文化內涵的重要性,也提示了學生自身漢語知識的不足。
2.3 注重漢語水平的提高,從而加強漢英語言的對比
漢語是中國的官方語言,大部人中國人一生下來就開始說漢語,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漢語,但是很多人的漢語水平仍有待提高。另外,就漢語和英語進行對比,也有利于學生結合自己的母語理解英語單詞、句式和翻譯技巧。比如,授課教師在講解“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區別——異核”這一問題時指出:在一種語言的內部,方言和方言之間都存在區別。中國北方方言區的人一般都不知道“內澇”這個詞,這是地域差別導致的語言差別。簡單地說,內澇并不是河水決堤泛濫引起的,而是雨水在低洼地帶造成的。中國北方方言區一般干旱少雨,基本很少形成內澇,也就無從形成“內澇”這個概念。甚至同一語言在歷史演變過程中也會出現變異。比如,《水滸》故事發生在宋朝,“炊餅”就是現在的“饅頭”,而“饅頭”就是現在的“包子”,“湯”則是現在的“熱水”。相同的漢字在不同的時代卻指代不同的內容。
在翻譯教學過程中結合英語和漢語知識,加深了學生對英語和漢語差異的理解,也加深了學生對漢語知識的掌握。
2.4 發放講稿精要,不使用多媒體
授課過程中不使用多媒體。在授課之前,授課教師設立了公共信箱,把講稿精要整理好發送到公共信箱,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下載打印,以備上課使用。
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①全校公選課一般不要求學生購買教科書,授課教師整理的講稿精要就相當于教科書,這樣也減輕了學生的經濟負擔。②有了講稿精要就無須板書,節省了時間,也免去了學生抄板書的麻煩。③有了講稿精要也就不用使用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是有限的,而且多媒體課件打印不方便,講稿精要也可以充當復習材料。
授課教師對講稿精要做了精心布置,比如有些內容只有原文,沒有譯文,要求學生上課時現場翻譯。又如,有些內容沒有標注翻譯方法,只標出了原文和譯文,要求學生思考采用何種翻譯方法。
3 改進措施
3.1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應做到合理選課
一般來說,翻譯課是英語專業學生在大三開設的`專業課程。經過兩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已經在詞匯、語法等方面具備了較高的英語素養。要在全校范圍內開設翻譯課程,就會發現部分學生英語素養欠缺,來自學校各個專業的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甚至包括英語專業學生和漢語專業學生在內的許多學生漢語水平也不盡人意。
因此,在開設64學時翻譯限選課時,可以考慮讓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選修大學英語四或大學英語五。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可以選修翻譯、閱讀、寫作、英美概況、外貿英語等課程。另外,教師在選擇學生時,宜根據學生以往的英語考試成績從高向低選擇,確保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選修翻譯、閱讀、寫作、英美概況、外貿英語、視聽說、英美文學等課程,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選修大學英語四或大學英語五,做到合理選課。
64學時翻譯限選課的任課教師和學生都不宜過多。老師可以兩名左右,學生可以分6個教學班,每班60人。
3.2 考核方式過于嚴格,選修性的翻譯課宜定為考查課
24學時全校性翻譯公選課采用了考試的考核方式,對選修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很多學生把相當一部分精力放在應付考試上,忽視了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有學生在評教過程中也留言說英漢翻譯技巧考試比專業課考試都難。因此,選修性的翻譯課最好定為考查課,讓學生拋卻考試,真正心無旁騖地學到實用的翻譯技能。
3.3 對解構主義翻譯觀了解不多,應加大相關理論學習
解構主義的翻譯觀認為,原文有其固有的意義,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體,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將作者和原文作為翻譯的本原,以實現原文和譯文之間的等值。一般來說,要做到譯文的“信達雅”,就不能僅僅糾纏于字詞的字面意義,而應該以解構主義翻譯觀為指導,跳出字詞意義的束縛,著眼全局,從整個語篇著手,力爭實現譯文的“信達雅”,尤其是“雅”,這就需要相關理論的學習。在教授解構主義翻譯理論過程中應力爭深入淺出,以指導實踐為目的,不過多關注解構主義翻譯觀本身。
4 結語
24學時全校性翻譯公選課是64學時翻譯限選課的實驗和預演。在教學過程中雖能做到寓教于樂,教學相長,但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如學生基礎參差不齊,考核方式過于嚴格,對解構主義翻譯觀了解不多等。筆者通過對“三加一教學模式”下的全校性翻譯公選課進行剖析,旨在對其加強研究,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如針對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問題應做到合理選課;針對對解構主義翻譯觀了解不多的問題,應加大相關理論學習,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模式,對學生提供實質性幫助。
【三加一教學模式下青島農業大學全校性翻譯公選課教學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翻轉課堂模式下高職鋼琴教學研究論文07-04
教學模式與聲樂教學研究論文07-05
教學模式的數字邏輯課程教學研究論文07-04
翻譯學教學研究現狀論文07-27
教學模式下初中數學的論文06-22
教學模式下的高校體育的論文06-21
網絡環境下聲樂教學研究論文04-13
和諧翻譯視域下的翻譯主體間性解讀論文06-18
高校數學多維性教學模式論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