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學教學概念探討論文
摘要:地理學課程體系中的基本概念是其他理論與方法論成立的根基。目前國內高校流行的人文地理學相關教材中一些基本概念需要進一步明晰其內涵,以便于在學生頭腦中植入明確而清晰的基本概念,對于后續的理論與方法論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地理學相關教材為參考,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及科研感悟,對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經濟活動區位及區域三個基本概念進行辨析,對上述三大概念定義進行初步探討,旨在進一步明晰三者的相關內涵。
關鍵詞:人地關系;空間問題;區位
區域對于一門課程來說基本概念是基礎,是其他理論、方法論展開的重要根基。本文圍繞地理學課程中的三大概念,即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經濟活動區位概念及區域概念進行辨析,旨在明晰概念內涵。
1關于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探討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學科。這一定義明確了當今國內經濟地理學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空間問題兩大模塊,與過去的相關教材相比具有鮮明地理學特色并體現地理學科研究優勢。教材中明顯將經濟活動空間問題研究和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并重為經濟地理學兩大研究對象。作者認為經濟地理學擅長研究的領域自然是經濟活動的空間問題和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人地關系)。由于地理學向來擅長研究的領域為人地關系地域系統,因此對于后者大家普遍認可并容易接受。
其原因為地理學的根基是區域性與綜合性,對于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研究來說,綜合性不必費筆墨,人地關系系統包括諸多要素的綜合,自然體現地理學的綜合性。地理學的區域性主要體現在區域內部的一致性及區域之間的差異性,而區域差異性主要由地球的圓形形態與太陽的位置關系及地球自身的地質演化歷史所決定。其中,地球圓形形態與太陽的位置關系這一基礎物理條件使得地球表面的熱量分布產生區域差異,即維度地帶性規律。熱量分布差異帶來諸多自然地理要素(氣候、植被、土壤)的空間差異,而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差異是地理學區域性特點的根基。地球自身的地質演化帶來當今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以及海陸分異狀態,而上述差異又進一步影響水熱分布狀態,進而影響“區域性”。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基礎是“地”,即人地關系協調的關鍵是地理環境的承載能力,因此從此種意義上講,人文地理學科的基礎亦是自然地理學科,這是由研究對象或研究領域所決定的。經濟活動的空間問題研究這一領域若將其獨立與人地關系之外進行研究,就不是地理學所擅長的,而傳統經濟學比較擅長研究經濟活動的空間問題。其原因有:
。1)經典區位理論,如杜能的農業區位理論、韋伯的工業區位理論、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以及廖什的市場區位理論,均為經濟學家或受到經濟學思維的地理學家所創。
。2)上述有關區位經典理論雖關注的是經濟活動的空間問題,但關注的核心問題為經濟活動的空間成本或空間支出問題,而成本與收益問題顯然是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3)目前區域經濟學諸多著作中介紹經典區位理論的情形常見,由此看來區位論對經濟學和地理學都非常重要,兩種學科均將其視為本學科的基礎理論或基礎理論之一。若地理學將經濟的空間問題與本學科擅長的基礎理論——人地關系理論相融合可能有助于本學科更好地發展。本文認為,經濟地理學應將研究對象中的人地關系概念進一步強化,而空間問題的`研究需要以人地關系研究為前提即在經濟地理學的空間(或區位)問題研究中,首先以人地關系的區域性和綜合性研究為基礎,便能更好地發揮地理學在空間問題研究上的特色與優勢。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此處簡單舉一例:如以某區域城鎮體系空間優化為例,從單一的經濟學視角分析,城鎮體系的空間規劃,無一例外都是按照嚴格的假設條件,遵循中心地體系(或其他經濟學理論模式)即可。因為在僅考慮少數經濟學因素(成本—效益等)的情況下,地理環境因素(綜合性和區域性)的作用或影響不能夠充分體現,而現實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應首先考慮地理環境,考慮人地關系的協調性。原因是,地理環境為人類生存基礎,而成本—效益等諸多經濟因素是人類在保證生存基礎之后的發展方面的問題;谏鲜稣J識,本文認為在地理學教材中應將學科研究對象描述為人地關系(人類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及人地關系協調基礎上的區位、空間組織等問題更為合理。
2關于經濟活動區位概念的探討
地理學眾多教材將經濟活動區位定義為人類經濟活動所占有的場所。這一定義范圍較廣,年輕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其內涵。本文認為,經濟活動區位有兩大核心內涵,一是相對位置的內涵,即“此經濟活動”與“彼經濟活動”之間的相對位置決定“此經濟活動”的區位的“好壞”或“優劣”,而教材所定義的經濟活動所占有的“場所”一詞,不能很好地體現經濟活動本身的相對位置的內涵。二是須從某一視角去看待區位這一概念。例如在比較兩種地理事物的區位中“誰優誰劣”,須從同一視角進行比較才具有可比性。如,北京和二連浩特的區位“誰更優”的問題,中國和蒙古國的經濟貿易往來這一視角看問題,那必然是后者的區位優勢顯著。但從國家層面去比較區位優勢,顯然前者具有絕對優勢。我們經?吹交蛘呗牭健笆裁磁c什么比較起來,哪一個更具區位優勢”等表述,這樣的表述顯然忽略了兩種事物的比較必須在某一個統一視角下進行才有意義這一基本常識。本文認為,經濟活動區位更為容易掌握的概念表述應為,“某統一視角下,經濟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
3關于區域概念的探討
區域概念在諸多領域中無統一定義,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定義。政治學認為行政界線既是區域邊界;區域經濟學認為統一經濟特征的區域即為其邊界;地理學認為區域是具有一定范圍的地理空間。本文主要探討地理學對于區域的理解或者表述。地理學對于區域的上述定義與區位定義同樣,其內涵較為寬泛,沒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的本科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定義表述中的“一定范圍”一詞,其所指范圍寬泛,如,“一定范圍”從小到社區,大到全球的理解均可,因此不易在學生頭腦中植入清晰的空間概念,易出現歧義。由于地理學的兩大根基之一的“區域性”是在自然區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很強的自然地理屬性。即使在人文地理學研究中,也應強調區域的自然地理屬性。因此本文更傾向于將區域定義為,某一標準下,具有內部一致性,外部差異性的地理單元。其中,“某一標準”一詞是為區分不同學科(或不同研究視角)對區域的不同認識(或表述)。例如,人文地理學中的文化區僅僅是從文化這一視角劃分區域的,而經濟區僅僅是根據經濟類指標對區域進行劃分的。因此“區域”在一定標準下才具有實際意義,同時在一定標準下區域內部必然具有一致性,對外必然產生差異性。
4結論與討論
本文所探討的三大基礎概念是地理學課程體系中常見和重要的概念,對于本科生學習掌握本學科相關理論和相關方法論十分重要。作者以目前國內流行的幾本教材為參考,結合自身教學和科研體會,對人地關系和經濟空間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概念融合問題進行初步探討,并對人文地理學兩大基礎概念,即經濟活動區位概念和區域概念進行深入辨析,旨在明晰三大概念的實際內涵。上述三大基本概念僅僅是作者本人結合十余年的教學及科研所總結出的一些心得體會,有待同行深入交流探討。
參考文獻
[1]李小建.經濟地理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崔功豪.區域分析與規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陳才.區域經濟地理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4]王恩涌.人文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校地理學教學概念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體育教學環境探討論文06-21
高校聲樂教學改進探討論文06-21
關于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技巧探討論文08-28
高校足球教學探討論文范文03-31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實踐探討論文08-28
高校鋼琴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7-04
淺析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探討論文07-05
高校體育分層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6-20
高校體育分層次教學探討論文06-20